-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德國高等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00634
- 條形碼:9787523600634 ; 978-7-5236-006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高等教育 本書特色
《德國高等教育》是《看世界·強國教育》叢書中的一冊。該叢書還包括美國、英國、法國、歐盟、日本、加拿大 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12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希望以外交官視角和研究視角向國內讀者詳細介紹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情況。 本書主編陳正副教授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博士畢業,曾任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二等秘書,對德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情況非常熟悉,而且研究頗深。在他的動員下,一批熟悉德國高等教育的外交官和知名學者,如北京大學陳洪捷教授等,從政策措施、科教體制、育人模式、特色辦學維度,全面而深刻地介紹了德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經驗,對國內讀者全面了解德國高等教育情況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德國高等教育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政策舉措篇、科教體制篇、育人模式篇和特色辦學篇,主要涉及到高等教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等部分。 德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古老的海德堡大學成立于1368年。成立于1810年的柏林洪堡大學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近年來,德國政府推出的旨在促進德國大學尖端科研及學術創新的“精英大學”計劃,是提升德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也是對德國傳統教育理念的一次突破。精英大學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現已進行了兩輪的建設。分析對比德國精英大學計劃的建設過程及經驗教訓,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在職業教育方面,德國職業教育特別是“雙元制”職業教育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 “雙元制”職業教育以職業行動能力(職業勝任能力)為導向,以職業資格要求為標準,立足企業勞動實踐過程,企業和學校密切配合,為“德國制造”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被譽為德國戰后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新OECD研究報告高度肯定德國職業教育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撐作用。職業教育特別是“雙元制”職教模式和理念受到歐盟和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的重視。 在人才培養方面,除了傳統的”師徒制”模式外,德國大量引入“結構化”模式,為博士生設立了跨學科、跨機構和跨國界的研究平臺,以增進師生交流,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培養博士生畢業后應對更廣闊就業市場需求的綜合技能。傳統”師徒制”模式和”結構化”模式相互補充,構成德國多元的博士生培養模式。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不單純以分數取人,注重全面考察,尤其注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選修課程非常多樣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專業方向的需要進行選擇; 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很重視基礎知識結構的掌握和學習,學生除了接受自己導師的指導以外,還有許多與其他學者進行交流的機會。
德國高等教育 目錄
政策舉措篇
德國精英大學計劃:特點與特色
德國資格框架構建:策略與啟示
人工智能時代:德國高等教育應對舉措
科教體制篇
德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體系概覽
趨同與特色:德國應用科學大學“應用型研究”的機遇與挑戰
德國高等工程教育:傳統、特色與創新發展
育人模式篇
德國應用科學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啟示
學徒制:產教協同育人的德國模式
“增量”改革:德國強化博士研究生導師指導的新舉措
德國高校跨文化教育歷史溯源、實踐路徑與現實啟示
特色辦學篇
跨學科與實踐性:德國勞動教育教師培養模式探析
德國學習工廠產教融合的特點及啟示
行業自律:德國行會與教育規范建設研究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德國高等教育 作者簡介
陳正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教育領導與管理國際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博士,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特聘專家。曾任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館教育領事、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二等秘書,參與“中德教育科學年”“中德職教創新論壇”等大型項目組織協調工作。長期從事國際教育政策、高教管理與領導力、留學生管理、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際、德國職業教育等方面研究,在《光明日報》《中國高等教育》《蘭培德》(Peter Lang)《德古意特》(De Gruyter)等國內外知名期刊及權威媒體上撰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1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