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08533
- 條形碼:9787521608533 ; 978-7-5216-0853-3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本書特色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如何推倒“金字塔”,擺脫傳統結構的禁錮? 如何釋放人的創造力,讓組織變得敏捷、高效? 中外跨國企業成功轉型之路,為何學不會?如何學得會? 是什么推動企業走向平臺型、生態型、智能型組織?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內容簡介
從工業1.0時代到工業4.0時代,先后出現了四種企業形態與四個工業時代相對應,分別是股東價值形態、精英價值形態、客戶價值形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四種企業形態在各自的工業時代都是一種很好形態,一旦企業形態很好化,企業價值也會優選化。當然,一旦時代發生改變,很好企業形態就會易主,這種規律就是企業形態的進化規律。 組織結構是企業形態的必要組成部分,四種很好企業形態就會有四種很好組織結構,分別是直線型、職能型、流程型、網絡型四種組織結構形式,無論中西方企業,當處于某一個工業時代時,必須通過與之相匹配的組織結構形式,才能實現企業價值優選化,超前、落后的組織結構都會礙企業發展,并非越優選越好。當企業形態進化時,組織結構也將隨之改變,這就是組織結構的演變規律。只要掌握組織結構的演變規律,組織結構變革就能有的放矢。 今天,中國的經濟系統正在經歷一次劃時代的轉變,對這個系統將產生深遠影響,所有的改變都顯得如此與眾不同,中國企業形態也將再一次實現“進化”,組織結構自然也會從上一個時代的“很好”向下一個時代的“很好”演變,人們所熟悉的職能型結構就是曾經的“很好”,然而當市場即將進入到新商業時代時,就需要盡快改變這個“很好”,否則企業形態停滯進化,企業也將被新商業時代邊緣化,甚至是拋棄。 現階段中國企業變革,無論從哪個領域開始,組織結構變革都無法回避,成為必選內容,而目前市場上關于組織結構變革的書籍內容的陳舊,且格式化東西太多,本書既有理論依據,又有變革規律與邏輯,同時用大量的案例加以說明。 本書有20多萬字。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目錄
Chapter 1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 001
**節 全新的管理學視角——組織形態管理 / 004
第二節 中國處于工業?.0時代 / 010
第三節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 022
Chapter 2
組織結構演變規律 / 039
**節 結構決定流程還是流程決定結構 / 041
第二節 組織結構的演變規律 / 046
第三節 工業1.0時代*佳組織結構——直線型結構 / 052
第四節 工業2.0時代*佳組織結構——職能型結構 / 057
第五節 工業3.0時代*佳組織結構——流程型結構 / 065
第六節 工業4.0時代*佳組織結構——網絡型結構 / 071
Chapter 3
*佳組織結構實證研究 / 077
**節 華為的組織結構演變過程 / 080
第二節 海爾的組織結構演變過程 / 088
第三節 寶潔的組織結構演變過程 / 095
第四節 U型、H型、M型都是什么型 / 103
第五節 創新需要什么樣的組織結構 / 111
Chapter 4
職能型結構與傳統組織 / 117
**節 職能型結構的歷史價值 / 120
第二節 職能型結構與職位管理 / 125
第三節 職能型結構與產品管理 / 131
第四節 傳統企業的“三支柱模型” / 136
Chapter 5
流程型結構與未來新組織 / 143
**節 流程革命的歷史意義 / 146
第二節 流程型結構與角色管理 / 154
第三節 新組織的“三支柱模型” / 163
第四節 海盜的“雙核流程型結構” / 169
第五節 合弄制的“圈子”是如何形成的 / 174
Chapter 6
矩陣型結構與轉型企業 / 179
**節 獨一無二的矩陣型結構 / 182
第二節 矩陣型結構演變三部曲 / 191
第三節 矩陣型結構的“真”與“偽” / 199
第四節 矩陣型結構與項目管理 / 207
第五節 矩陣型結構與二元管理基礎 / 213
第六節 轉型企業的“三引擎模型” / 219
Chapter 7
矩陣型結構案例解讀 / 227
**節 阿里巴巴的“大中臺、小前臺” / 230
第二節 IBM的“讓大象跳舞” / 236
第三節 GE的“無邊界行為、群策群力、零層管理” / 244
第四節 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組織” / 251
Chapter 8
新組織變革邏輯與方法 / 257
**節 路徑一:業務系統重新整合形成“鏈” / 261
第二節 路徑二:職能系統轉型升級為“三種角色” / 269
第三節 新組織變革五項重要管理機制 / 277
第四節 為何中國企業很難駕馭矩陣型結構 / 292
Chapter 9
集團企業組織結構變革 / 297
**節 為何是“管控”而不是“管理” / 300
第二節 集團管控“三分法”的誤區 / 306
第三節 集團管控黃金法則與演變規律 / 312
第四節 “母子”關系變“伙伴”關系 / 320
Chapter 10
平臺型與生態型組織 / 327
**節 生態型組織的三個階段:“鏈”“平臺”“生態” / 330
第二節 平臺型組織結構特征與運行邏輯 / 337
第三節 生態型組織結構特征與運行邏輯 / 343
第四節 “自管理組織”乃大勢所趨 / 351
附錄一
組織形態管理理論研究成果 / 360
附錄二
參考文獻 / 362
后??記 / 365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節選
**節 全新的管理學視角——組織形態管理 何謂組織形態?“形態”是事物在時空中的形狀與狀態的表現,組織形態是指組織存在的形狀與狀態,適用于人類社會中存在的所有組織或系統,此處僅以企業組織進行說明。 何謂組織形態管理?組織形態管理以人性特征演變規律為基礎,研究組織形態、經濟生態與價值創造者三者之間的價值平衡關系,探索組織形態在經濟生態中的進化規律,目的是通過有效的變革實現組織形態*佳,體現市場“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態法則。 組織形態管理理論則是從組織形態視角出發構建的一套管理學知識體系,于2014年正式提出,詳見《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 一、全新的管理學視角 傳統的管理思想主要對運動狀態中的企業組織進行研究。工業革命之后,市場經濟系統逐漸確立,企業組織成為主角,這時,西方管理學告別早期管理經驗,逐步形成系統的管理學學科。迄今為止,管理學經歷了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現代管理理論三個階段,而這個過程始終與企業組織發展良性互動,在企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新的管理思想也不斷涌現,與組織管理實踐相互印證、相互促進。從某種意義上看,始終在以一種動態的方式研究組織發展變化、功能特征以及與市場生態的關系。 組織形態管理思想主要對靜止狀態下的企業組織進行研究,把組織形態鎖定在特定時間、空間中,研究組成結構與形態特征之間的關系、形態特征與市場生態之間的關系、形態特征與人性特征之間的關系,尋找組織形態之間的變化規律,并依據這種變化規律提出構建*佳組織形態的方案。 無論是動態還是靜態的角度,其實都是在探索生態、組織、人,這三者之間的價值關系,只是組織形態管理以一種新的視角來理解組織管理,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邏輯系統,塑造了一種新的管理思維。如果把組織形態置于一個坐標系統中,傳統管理思想是在橫坐標上研究組織,組織形態管理則是在縱坐標上研究組織,無論從哪種視角出發,組織的基本特征都是相同的,兩者殊途同歸。 變革是企業發展永恒的主題,而企業變革的*終目標是“進化”,每一次“進化”都是一次脫胎換骨。每個企業都能變革,但不是每個企業都能“進化”,只有能“進化”的企業才能突破發展瓶頸,基業長青。今天稱得上基業長青的企業,與初建時相比早已今非昔比,這就是“進化”的結果。 組織結構能直觀地體現一個組織的基本形態特征,也很容易理解工業時代的組織如何進行變革。本書關于組織結構的所有觀點、結論都基于這套全新的管理學思想,從這個視角觀察組織變革,視線更加清晰。 二、10S企業形態分析模型 事物形態由結構(Structure)組成,組織形態也由結構組成,要想解構一個企業組織,必須剖析企業的組成結構。 組織形態管理認為,一個企業主要由十類結構(10S)組成,通過這十類結構可以描述出一個企業的形態,這10S分別是價值創造能力結構、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人才結構、管理基礎結構、價值單元結構、客戶結構、產品結構、文化結構。通過10S可以有效分析企業形態特征及其演變規律,這種分析方法叫作“10S企業形態分析模型”。 價值創造能力結構是不同群體的價值創造能力的組合關系,是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體現,它使企業在市場中體現出價值。價值創造能力結構是企業形態的DNA,決定著企業形態的主要特征。 股權結構是指公司把資本劃分為等額份額,不同性質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關系。股權結構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血緣關系”,決定了企業的人格特征。 組織結構是企業運行系統的“框架”,呈現著企業內部進行價值創造的秩序,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基本運行規則。組織結構是企業形態特征*直觀的反映,從中能夠清楚地看到企業在市場生態中的形狀與狀態。 價值單元是指企業中能夠獨立完成價值創造活動、成果可以用來進行交換的*小單位,價值單元結構則是價值單元的組成關系。價值單元結構決定企業價值創造的形式,反映企業價值創造的能力水平。 管理基礎是企業各項管理機制建立的依據,是管理思想、制度、措施實現的基礎,缺乏管理基礎,價值創造活動就無法正常進行,人才的價值就無法實現。 人才是具有價值創造能力、能夠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人,人才是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載體,具有不同價值創造能力的人是不同類型的人才。人才結構是指具有不同價值創造能力的人才之間的組合關系。 客戶的真正“面目”是市場中的人類的需求動機,客戶僅僅是這些需求動機的載體,客戶結構是不同需求動機之間的組合關系,客戶結構直接反映市場中需求動機的構成。 產品的真實“面目”是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產品僅僅是價值創造的成果,產品結構與之相對應,是企業的價值創造成果的組合關系。產品結構直接反映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構成。 文化結構是指文化的構成元素在意識系統中的體現順序與表現形式之間的關系,是其他組成結構在意識系統中的反映,也是人格特征的體現。 公司治理是指明確劃分組織內部各價值主體的權力、責任和利益,形成相互制約與平衡的關系。治理結構則是維護組織形態平衡的結構設計,治理結構的目的是維護企業形態的平衡。 三、指導企業變革與發展的邏輯 由于對微觀事物的研究不斷深入,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斷提升。同樣,只有對組織不斷進行深層次解構,才能對組織管理有更清晰的認識,因此可以說,組織被解構的程度決定了理解組織管理的程度,10S提供的是一種解構企業組織的方法。 10S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一個企業的價值形態,使人們識別企業形態的存在。不同的企業形態,其組成結構之間的組合方式不同,雖然都是由10S構成,但其表現出來的形態特征卻完全不同,這一點和自然界中金剛石與石墨的道理一樣。其中,價值創造能力結構是決定企業形態特征的主要因素,也是企業形態的DNA。當企業處于平衡狀態時,組成結構之間完全匹配,即十類組成結構能夠有機契合在一起,這時,企業形態*佳。其中任何一個結構的變化都將引起其他結構的連鎖反應,理解組成結構之間的變化關系,有助于發現企業的核心問題及變革方向,這就是從組織形態管理角度進行企業變革的基本邏輯。例如當組織結構改變后,必然會引起其他結構的相應變化,如果其他結構不進行相應調整,那么這次組織變革必然失敗。 10S相互作用的結果將改變企業的形態特征,企業形態進化就是10S共同發生演變的過程。當企業構建一個新組織形態時,可以從這十個結構入手,目標是讓各結構之間達到*佳契合狀態,形成*佳企業形態,組織形態*佳時,也是企業價值*大時。 本書聚焦組織結構及其演變規律,由于10S之間存在相關性,因此從組織結構的變革即可推導出其他結構的變革。 什么原因導致企業形態發生進化?答案是市場與人。由于市場、企業、人三位一體,其中任何兩個發生變化都必然會引起第三個發生改變,我們主要從市場的角度理解企業形態的變化。
組織結構演變——解碼組織變革底層邏輯 作者簡介
楊少杰。 獨立學者、咨詢公司高級合伙人、資深顧問,在二十多年的管理咨詢生涯中為眾多商業組織提供了不同類型的咨詢服務,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著有《進化:組織形態管理》《集團人力資源管控》,在《企業管理》等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數十篇。 作者從2010年開始在管理學領域進行科學性研究,于2014年正式提出組織形態管理理論,從全新視角詮釋組織發展與變革規律,這種別具一格的理論系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管理學流派,受到企業、學者、業內同行以及管理學愛好者的廣泛贊譽。此外,作者在組織形態管理理論的基礎上又開發出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工具,目前已應用到中國企業的變革實踐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