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5940
- 條形碼:9787576035940 ; 978-7-5760-3594-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 本書特色
理解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鑰匙。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是國家社科基金2017年度教育學重大招標課題“我國教育2030年發展目標及推進戰略研究”的終結性成果。基于課題研究的學術寫作使本書具備了如下主要特色:在可持續發展與現代化兩大主題之間探尋內在一致并保持必要的張力;堅守本土創新并吸納域外經驗以實現有機融通;響應國家戰略且關注地方特色戰略以實現整體推進;兼顧東部揚長率先與中西部后發趕超并寄望于共同卓越;注重戰略規劃及其實施又高度重視制度和技術保障;既有扎根本土的堅持性又有擘畫未來的想象力。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 內容簡介
教育現代化,是一個國家、民族或地區的教育在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要求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傳統上延續下來的教育思想觀念、教育制度規范、教育內容和方法以及教育行為等,逐漸形成新的教育形態及其現代性特征的過程,這是一個漸變的潛移默化的“化”的過程。這種“化”從維度上看,體現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運行之中;從層次上看,則體現于深層的內在性的思想觀念或精神、中間層的規范性的制度體系,還有表層的物質條件、裝備和技術中。也就是說,教育現代化體現為一種空間式的存在,且滲透于一切教育活動領域。基于《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及《教育2030行動框架》的內涵解讀,深究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相關理論,結合中國國情以及作者與國內教育現代化樣本區/樣本校的長期合作實踐及反思,重點透析中國教育2030年發展目標及國家教育發展總體戰略,選取蘇浙滬徽渝等區域教育發展目標及戰略研究的典型案例以及各級各類教育發展中相關主題,從促進與保障的視角探討我國教育發展中的制度、政策和機制等問題。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 目錄
章 2030年中國教育發展愿景與目標透析
一、 背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教育2030行動框架》指引
(一) 全球教育可持續發展理念產生的背景
(二) 《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及教育在其中的地位
(三) 《教育2030行動框架》解讀
二、 意義:《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愿景及目標的價值論
(一) 意義解讀
(二) 理念解讀
(三) 目標解讀
(四) 戰略任務解讀
三、 前提:我國人口變動、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教育需求
(一) 人口政策驅動和人口普查結果的教育影響
(二) 城鎮化進程及城市發展下的教育目標定位
(三) 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目標對教育發展的目標決策的訴求
(四) 科技創新發展對教育戰略目標決策的影響
四、 方法:未來學、預測學方法及大數據分析的應用
(一) 教育未來學與教育預測方法
(二) 目標研究的方法與工具
(三) 戰略研究的具體方法
第二章 世界范圍內大國教育發展戰略定位及啟示
一、 面向未來的世界大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概覽
(一) 讓優先的教育助推國家的發展
(二) 歐美等發達國家:教育強國
(三) 戰后趕超國家:教育立國和教育超前發展
(四) 發展中國家:重視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強國
二、 大國教育發展戰略目標的取向異同與定位分析
(一) 共性:優先、公平、質量、開放和信息化
(二) 個性:基于共性的國別特色
(三) 定位分析:質量與效率并存、個人與社會兼顧
三、 大國經驗啟示下我國面向未來的教育發展戰略決策
(一) “教育強國”愿景須由“高質量戰略”來付諸實踐
(二) 現代化與可持續發展須在理念上融通、行動上一致
(三) 戰略定位在內外關系上須審時度勢、調適應變
(四) 參照借鑒共同經驗的同時兼顧差異化、特色化戰略思路
四、 基于文獻計量的教育發展戰略圖譜分析
(一) 外文文獻分析部分
(二) 中文文獻分析部分
第三章 中國教育現代化推進的戰略背景及基本經驗
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背景
二、 持續推進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本經驗
(一) “以評促建”,自上而下推動教育現代化區域發展
(二) “示范區引領”:為區域教育現代化先行探路
(三) “信息化拉動”,教育現代化未來發展不可或缺的技術賦能
(四) “第三方介入”,涌現于基層的教育治理現代化發展活力
(五) 城鄉一體化:以體制機制創新促進教育優質而公平的發展
三、 分區、分步、統籌、系統推進的實施路徑 第二編 區域教育發展
第四章 東部:揚長率先式發展的目標定位與推進戰略
一、 極具示范引領效應的上海教育發展目標與推進戰略
(一) “新優質學校”的建設與發展
(二) “管辦評分離”的嘗試與探索
(三) “委托管理”的實行與推動
(四) 國際大規模測評的參與與應用
二、 先行先試的浙江教育發展目標與推進戰略
(一) 有力推進民辦教育的發展
(二) 著眼“共同富裕”推動教育改革示范區建設
(三) 在共享理念下探尋集團化辦學路徑
三、 以教育強省的江蘇教育現代化監測與示范區戰略
(一) 完善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體系
(二)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三) 創建教育現代化示范區
第五章 中西部地區后發趕超式教育發展目標定位與推進戰略
一、 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戰略決策的訴求
(一) 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東部的差距所在
(二) 旨在縮小差距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訴求
(三) 回應社會發展之教育訴求的戰略決策思路
二、 后發趕超式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戰略主題與目標定位
(一) 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中西部后發趕超式戰略主題
(二) 在各級各類教育中選擇不同的發展目標與戰略
(三) 中西部教育發展后發趕超探索的實踐案例
三、 中西部地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戰略路徑
(一) 一地一案:探索區域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西部路徑
(二) 一校一策:課程教學現代化推進學校特色發展
(三) 規劃引路:建設中部地區教育現代化試驗區
第六章 縣市區層面:基于規劃的地方教育發展目標與戰略
一、 戰略背景:建設教育強國有賴于中央和地方的協力
(一) 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須得到地方的響應與落實
(二) 地方推進國家戰略須對教育發展環境做深入的研判
(三) 地方政府和學校組織要依據環境研判確立戰略決策思路
二、 戰略規劃: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貫穿目標、任務和項目
(一) 戰略主題:教育高質量發展
(二) 對國家教育戰略的響應
(三) 對人口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回應
(四) 對同類地區的參照與借鑒
(五) 對基層學校的引領與支持
(六) 對歷史基礎的觀照與凝練
(七) 對未來形勢的預判與前瞻
三、 戰略實施:為國家戰略尋找地方路徑、創新地方經驗
(一) 地方教育戰略的解碼與執行
(二) 如何為國家教育戰略尋找地方路徑
(三) 如何在響應國家戰略、實施地方戰略過程中創新地方經驗 第三編 各級各類教育發展
第七章 各級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一、 全納平等視域下學前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一) 政策背景
(二) 發展目標
(三) 發展現狀
(四) 推進戰略
二、 優質均衡理念下義務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一) 改革開放以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演進脈絡與基本經驗
(二)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主要難題及破解之策
(三) 基礎教育面向2030年的發展愿景與目標定位
(四)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走向與戰略選擇
三、 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與戰略
(一) 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背景及其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
(二) 我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面向2030我國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與戰略
第八章 各類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一、 產業現代化背景下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目標與戰略選擇
(一) 戰略背景
(二) 戰略目標
(三) 戰略選擇
二、 融合理念下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目標與戰略
(一) 戰略背景
(二) 戰略目標
(三) 戰略選擇
三、 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民辦教育發展目標與戰略
(一) 政策要求
(二) 目標定位
(三) 戰略選擇與實施路徑 第四編 政策與技術保障
第九章 2030年我國教育發展戰略決策與實施的制度保障
一、 不同地區教育現代化發展監測評估制度建設
(一) “以評促建”的發展導向: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制度改革
(二) 指標優化與督導創新:成都市教育現代化監測評估制度建設
二、 不同類型不同學段教育現代化發展監測評估制度建設
(一) 重視優質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現代化發展評估制度建設
(二) 關注均衡而多樣化發展的高中教育現代化發展評估制度建設
(三) 多元多維立體化的高等教育現代化評估制度建設
(四) 凸顯類型特征的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評估制度建設
(五) 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終身教育現代化評價標準研究
三、 與區域和學校教育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工具研發與試用
(一) 明確不同教育政策工具的類型及特征
(二) 挖掘與區域和學校發展相適應的政策工具的可能
(三) 有效避免政策工具選擇的問題與“雷區”
第十章 2030年我國教育發展戰略推進的信息技術保障
一、 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
(一) 課堂教學的關鍵性問題尚未解決,但方向已然清晰
(二) 教育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改革尚存的問題
(三) 學習流程再造是教育信息技術現代化的核心問題
二、 教育發展區域戰略的信息技術保障
(一) 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梳理
(二) 教育發展區域戰略的信息技術保障策略選擇
(三) 教育發展區域戰略信息技術保障策略的效益評估
三、 學校發展戰略/規劃的信息技術保障
(一) 全面規劃、體系化建設與梯度推進策略
(二) 單點突破,以點帶面策略
(三) 基于區情、打破區隔的合縱連橫策略
(四) 在面向未來的實踐中探尋更多更有效的智能化策略 結語:中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未來展望
一、 2030年,中國教育可能出現什么樣的圖景
二、 學校,以什么樣的方式眺望未來
三、 課程改革怎樣面向2030來一次再出發
后記
目標與戰略——邁向2030年的中國教育 作者簡介
楊小微,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原所長,教育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廣西基礎教育研究院教育現代化研究所所長;澳門城市大學特聘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學原理、基礎教育改革、教育現代化評價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