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傳統技藝卷) 界首彩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780876
- 條形碼:9787533780876 ; 978-7-5337-808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傳統技藝卷) 界首彩陶 本書特色
本系列叢書中每分冊以一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為主題,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地把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史、存續現狀,詳細的制作工藝及流程,主要傳承人的當下狀況等內容一一呈現給讀者。 本書主要從界首彩陶的歷史淵源、佳作欣賞、技藝特點、文化脈絡、現代傳承等方面詳細介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項目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的發展過程。界首彩陶需經過燒制窯爐、拉坯、利坯、刻花、成型、刻剔、裝窯等步驟,技藝極為復雜。界首彩陶除了具有實用和審美藝術功能外,還具有自然生態品性和承載民俗民風的文化功能。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傳統技藝卷) 界首彩陶 內容簡介
《界首彩陶》一書主要從界首彩陶的歷史淵源、佳作欣賞、技藝特點、文化脈絡、現代傳承等方面詳細介紹重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項目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的發展過程。界首彩陶需經過燒制窯爐、拉坯、利坯、刻花、成型、刻剔、裝窯等步驟,技藝極為復雜。界首彩陶除了具有實用和審美藝術功能外,還具有自然生態品性和承載民俗民風的文化功能。全書內容豐富翔實,敘述詳略得當,具有知識性、科普性。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傳統技藝卷) 界首彩陶 目錄
**章 薪火千年界首彩陶
**節 就地取材,彩陶誕生
一、黃河泛濫帶來機緣
二、潁河之水源遠流長
第二節 界首彩陶發展的歷史階段
一、歷史發展的四個階段
二、裝飾演變的三個時期
第三節 實實虛虛,史實傳說
一、谷物還陽,陶片物語
二、文獻記錄,鑿鑿史實
三、窯址遺存,遍布鄉野
四、村落坊間,百年傳說
第四節 輝煌時刻,入選非遺
一、走出國門、享譽世界
二、榮獲獎項、大師稱號
三、入選**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第五節 精英促進,時代機遇
一、精英文化藝術的推進
二、界首彩陶的發展機遇
第二章 亦俗亦雅 民作民賞
**節 一類主題——戲說紋飾
一、刀馬人刻花裝飾主題
二、其他裝飾圖案主題
三、界首彩陶紋飾中的吉祥寓意
第二節 一種造型——民風陶式
一、碗盆類
二、壇罐類
三、壺類
四、瓶類
五、其他日用器形
第三節 一種裝飾——刀馬人
第四節 一個品味——型的厚樸,飾的恣意
一、型的質樸
二、飾的恣意
第五節 一色釉彩——紅黃綠
一、文化的釉彩
二、藝術的釉彩
第六節 一支刻筆——生花之妙
一、皖韻文化中的“鐫刻藝術”
二、一支刻筆在陶器上刻出的美
第七節 一組工藝——簡易而經典
第三章 非遺技藝 彌足珍貴
**節 先利其器
一、燒紙窯爐
二、拉坯轱轆
三、利坯器具
四、刻花案臺
五、刻花工具
第二節 再善其事
一、材料準備工藝
二、成型制作工藝
三、刻剔裝飾工藝
四、裝窯燒成工藝
第三節 特色工藝
一、轱轆拉坯
二、土窯燒制
三、復施化妝土
四、剔刻刀馬人
第四章 文化脈絡 重在承續
**節 技藝傳承方式
第二節 歷代傳承脈絡
第三節 盧氏家族制陶燒陶刻花者系譜
第四節 群英薈萃民陶風采
一、一代宗師盧山義
二、群山之峰盧群山
三、制陶全能王京勝
四、巾幗英豪盧莉華
第五章 關于界首彩陶的當代思考
**節 順應時代——策略
一、理念上的轉變
二、工藝上的創新
三、社會影響的擴大
四、加大商業投入
第二節 文化創意——方法
一、表現界首彩陶的文化內涵
二、開發界首彩陶的藝術形式
三、擴大界首彩陶的傳承渠道
第三節 技藝發展——道路
一、人才培養的多元化
二、紋樣與造型的創新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傳統技藝卷) 界首彩陶 作者簡介
黃漾,安徽大學學士,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安徽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安徽陶然一方工作室法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陶瓷協會常務理事、理論專業委員會主任。應邀擔任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安徽卷第四篇主要撰稿人。多篇論文發表于專業學術刊物,多次參加國際專業會議交流。屢獲全國全省美術大展金銀銅獎,及工藝美術多項金獎。兩次舉辦個人專題展覽。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