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劉澤華全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52202
- 條形碼:9787201152202 ; 978-7-201-15220-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劉澤華全集 內容簡介
劉澤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史學家、南開大學榮譽教授,1935年2月出生,2018年5月8日病逝于美國西雅圖,享年83歲。自1960年大學三年級破格留校任教后,劉先生在南開大學歷史系、歷史學院執教四十余載,直至2003年退休。劉先生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中國社會史中心主任等校內外多種重要學術職務,受聘于多家高校及科研單位并擔任客座教授,退休后被授予“南開大學榮譽教授”稱號。劉先生著作較多,理論觀點自成一體,所提出的“王權支配社會”“王權主義是傳統思想文化的主脈”“中國傳統政治思想是一種‘陰陽組合結構’”等命題和論斷,準確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中國傳統政治文化與政治實踐的特點,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性,學術影響極大。在幾十年的教學與科研進程中,劉先生帶起了一支專業素質較強的學術團隊,以他的學術觀點為靈魂,系統梳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的脈絡,找尋傳統與現代政治理念間的異同,致力于剖析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諸多癥結,具有鮮明的學術個性、敏銳的問題意識和強烈的現實關懷,被譽為“王權主義學派”或“劉澤華學派”。先生可謂是中國政治思想史領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劉澤華全集 目錄
我在中國政治思想史園地
困惑與思索
我和中國政治思想史
答客問:漫說我的學術經歷和理念
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思路與心路——《中國政治思想史集》序
我從“文革”桎梏中向外蠕動的三篇文章-開討歷史的思想自述之一
“文革”中的緊跟、錯位與自主意識的萌生——研討歷史的思想自述之二
從觀念“定勢”中走出來的嘗試——研討歷史的思想自述之三
為什么說王權主義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主干?——研討歷史的思想自述之四
劉澤華:我是個一直有壓力的人
提出戰國“授田”制是我平生稱意事
撰寫《先秦政治思想史》沖破“定式”的嘗試
歷史認識論
關于歷史發展的動力問題
論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論劉邦——兼論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歷史認識論綱
歷史研究中的價值認識
論歷史研究中的抽象性認識
歷史研究中的考實性認識
小議思想史研究中的古今貫通性認識
史學重在探尋規律探討命運
關于歷史是非認識的幾個問題
中國古代封建專制主義問題討論綜述
思考進程中對若干問題的再認識
除對象爭鳴不應有前提
增強歷史研究的主體意識——答李曉白問
史家面前無定論
史學發展蠡測
思想自由與爭鳴——戰國百家爭鳴的啟示
歷史研究應關注現實
分層研究社會形態兼論階級一共同體綜合分析
中國近代史要再認識——紀念嚴范孫、張伯苓誕辰學術討論會致詞
“史學危機”與對歷史的再認識
理念、價值與思想史研究
先秦史研究的幾點思考
歷史學要關注民族與人類的命運
再說歷史學要關注民族與人類的命運
防御性思維與史學理論萎縮的后果
政治思想研究方法問題
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對象和方法問題初探
傳統思維方式與行為軌跡
開展思想與社會互動和整體研究
中國古代政治學說史研究對象與方法
開展統治思想與民間社會意識互動研究
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研究方法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劉澤華全集 節選
《劉澤華全集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一日肖史先生來訪,要我寫寫自己的學術經歷和取得的學術成就,我很犯難,碌碌多年而少有為,不知從哪里說起。他提議,由他來問,我來答,遂有下邊的答客問。在問答之中略述個人的一些經歷和學術理念。客問:1979年初你被破格提升為副教授,在南開和史學界曾引起廣泛影響,請問,為什么花環落在你頭上?答:那年我都四十有四了,當了二十多年助教,還說“破格”,很難為情。不過,此前近二十年沒有晉升過職稱,也確實是一個讓人矚目的事。當時沒有個人申請制,至今我也沒有打聽過是誰提議的,以及如何決定的,“謝恩”都不知道找誰!我猜測,至少有兩條依據:其一,我在“文革”中沒有惡行和遭人恨的事;其二,我想同我主持編寫、出版《中國古代史》(100萬字)有關,另外我還有其他一些文章。客問:據我所知,“文革”期間各高校編寫的古代史有多部,大多沒能出版,你主持撰寫的《中國古代史》怎么能出版?答:別人寫的為什么沒能成活,說不清楚。我們寫的之所以能出版,我想主要有兩點:**,參加寫作人員沒有因這樣與那樣的政治事變而產生內部糾葛。1971年復課后我們認認真真從事歷史研究與教學,沒有在內部搞過所謂的“路線斗爭”,相反,我們提倡實行百家爭鳴,不同意見協商調和,求同存異,所以大家一直能合作。第二,我們沒有貫徹“以儒法斗爭為綱重新改寫歷史”。1974年提出這個口號,影響了整個史學界,我們不是一點影響也沒有,但我們的框架依然是以階級斗爭為主線。“四人幫”垮臺后稿子大體仍然可用,局部調整即可,于是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客問:聽說你在1974年北京開的“法家著作注釋出版規劃座談會”上與主持者唱了“反調”,不同意“以儒法斗爭為綱重新改寫歷史”,引起特別“關注”,是這樣嗎?答:這次會是遵照毛主席指示開的,會議結束時,除毛主席、周總理、葉劍英以外,全體在京政治局委員,包括鄧小平在內,接見了會議的出席者。江青、張春橋等有長篇講話。江青開頭問,今天是幾號?今天是8月7日,歷史上有“八七會議”,今天我們也是“八七”會議,要斗修正主義、要批儒等,真是不倫不類。在這次會議上,一窩蜂式地大講“以儒法斗爭為綱重新改寫歷史”“儒法斗爭貫徹到現在,貫徹到黨內”,等等。我很愚鈍,不知政治用意,再三說這種提法不符合歷史,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會上會下一再嘟嘟囔囔,儒法斗爭在東漢白虎觀會議之后基本消失,怎么會貫通到現在和黨內?不能用儒法斗爭取代階級斗爭。嚴格地說我也說不上是唱“反調”,只是不識時務罷了。等到1978年《歷史研究》與《人民教育》編輯部聯合寫文章,對這次會議進行清理時。他們發現竟然整了我的專門材料。這份材料也讓我看過。這就是所謂的“反潮流”吧。由于我對儒法斗爭在歷史上的定位離歷史事實不太遠,所以在寫《中國古代史》時沒有太多的胡來,另外對諸如“讓步政策”問題、“反攻倒算”問題、統治階級政策的評價等問題,都留有余地,這對《中國古代史》的成活無疑有重要作用。……
歷史認識論與方法-劉澤華全集 作者簡介
劉澤華,河北石家莊人,中國當代史學大家,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著名學者和思想家。曾任南開大學歷史系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首屆主任、“985工程”三期建設重點項目“中國思想與社會創新基地”主任,兼任國內多所高校客座教授及多個專業學會理事。開創了當代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王權主義反思學派”,亦即“劉澤華學派”,體現了當代中國學人的學術主體人格與史家風骨,在海內外史學界及政治學界享有盛譽。代表作:《先秦政治思想史》(1984)《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1987)《士人與社會(先秦卷)》(1988)《士人與社會(秦漢魏晉南北朝卷)》(1992)《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1992)《中國政治思想史》三卷本(1996)《中國的王權主義》(2000)《洗耳齋文稿》(2003)《王權思想論》(2006)《中國政治思想史集》三卷本(2008)《中國政治思想通史》九卷本(2014)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