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跨文化交際學 內容簡介
跨文化交際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門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
本書以主題方式敘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術的方法與知識,亦強調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原則與理論,幫助學習者了解跨文化交際的內涵。書中附有大量范例和個案,讓學習者產生親切感,真正體會跨文化交際或傳播的精髓。
跨文化交際學 目錄
自序(年版)
**篇 基礎篇
**章 跨文化交際學一緒論
**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需求
第二節 跨文化交際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內涵
第四節 跨文化交際的倫理依據
本書結構
結論
第二章 溝通(交際)與文化
**節 溝通(交際)的本質與模式
第二節 文化的本質與特征
第三節 跨文化溝通的意義與特征
第三章 文化認知
**節 認知的本質與過程
第二節 影響認知的因素
第三節 文化與認知的關系
第四節 刻板印象
第五節 偏見
第六節 媒體與認知的發展
結論
第四章 文化價值與溝通
**節 文化價值的本質
第二節 文化價值與溝通
第三節 文化價值取向
第四節 文化價值取向的模式
第五節 文化價值取向模式的應用與局限性
緒論
第二篇 脈絡篇
第五章 語言與文化
第六章 非語言溝通與文化
第三篇 互動篇
第七章 跨文化適應、認同與訓練
第八章 跨文化關系、沖突經營與談判
第九章 跨文化溝通能力
第四篇 未來篇
第十章 跨文化交際學未來的展望
參考文獻
跨文化交際學 節選
**章 跨文化交際學一緒論
**節 跨文化交際學的需求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潮流可說是對跨文化交際學需求*主要的動因。這股潮流如同巨浪,一波又一波地沖擊著人類社會,使人與人、組織與組織、政府與政府之問處于前所未有的緊密依存關系。它不僅改變了傳統的社區意義,也重新定義了親族形態、語言共識、身體距離、共同規范、安全意識等人類社會的固有特質。這種巨大的變化,直接給人類生存與生活帶來了極大挑戰。換句話說,人類已經無法以不變應萬變,期望以傳統的方式活出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二十世紀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全球化。科技的發展不僅促使經濟全球化,更帶來了廣泛的移民潮,多元文化的發展與邦國概念的模糊化。這些彼此關聯的要素,可稱為全球化的五大潮流(Chen&Starosta,1996)。
……
跨文化交際學 作者簡介
陳國明,教授為美國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傳播學博士。主修跨文化交際與組織傳播學,以及傳播研究方法。為美國1987年國際與跨文化交際學杰出博士論文獎得主,目前任教于美國羅得島大學(Universitv of RhodeIsland)傳播學系。除了擔任不同專業期刊編輯與編委之外,也是中華傳播研究學會(Association for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udies)創會會長。目前為國際跨文化交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tudies)執行長。著作頗豐,除了一百余篇論文,已出版了《簡明英漢傳播學辭典》(2002,五南出版社)、《文化問傳播學》(2003,五南出版社)、《中華傳播理論與原則》(2004,五南出版社)、《傳播學概論》(2005,巨流出版社)、《媒介素養》(2005,五南出版社)、《傳播研究方法》(2009,復旦大學出版社)、“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1998,Allyn&Bacon)、“Chinese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2002,Ablex)、“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Society”(2000,Peter Lang)、以及“Taking St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Where To Now?”(2005,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等二十余本中英文著作。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