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66461
- 條形碼:9787572266461 ; 978-7-5722-664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本書特色
如果你能夠把人生看作是一場從小玩到大的游戲,就能理解為什么會玩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成功。 這本書關于學習的認識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人類學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不是大人教會的,而是通過“玩耍”自學而成的。 這本書重錘教育內卷,批判學校教育,給所有人帶來巨大的認知沖擊和對未來的啟示。不管身為父母還是教育者,都要思考一個問題:已經到來的AI時代,讓每個人都不得不反思自己工作的價值。我們今天的教育要做何改變,才能讓孩子在未來社會中安身立足?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內容簡介
你的孩子特別排斥去學校嗎?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差、與老師和同學相處不融洽嗎?你的孩子總是不愿集中精神上課嗎? 你的孩子總是處于失學的邊緣嗎?本書作者彼得·格雷是美國波士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他的兒子由于無法適應傳統學校的規訓,被迫選擇進入了一所十分“另類”的學校。通過對人類學的研究,彼得·格雷將我們學習的本能追溯到遠古的狩獵-采集文化時期,并重新思考有關環境條件和兒童的自我教育能力。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能將孩子們從學校的強制性教育當中解放出來,并為他們創造一個能夠zui大化發揮自我學習能力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關鍵的核心就一個字:玩。家長和學校要做的非常簡單,那就是“什么也不做”,放任孩子自由自在地去玩耍,以好奇心為引導,以興趣為驅動,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甚至就連玩電腦游戲,都不是毫無裨益的。“玩耍”的本質就是:遠離成人。與其他孩子玩耍,孩子們才能學會自己做決定,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沖動,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與他人交涉差異,結交朋友。玩耍是孩子們學會掌控自己生活、學習獨立生活的前提和手段。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目錄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節選
**章 我們對童年做了什么
我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很好的老師,但如果必須選出一位*好的,那一定是魯比。遇見她的那個夏天,我 5 歲,她 6 歲。我們一家剛搬到一個新城鎮,在母親的建議下,我獨自一人穿梭于城鎮街道,挨家挨戶地敲門打聽:“這里住著和我年紀差不多的孩子嗎 ?”我就是這樣在街對面遇到了魯比。不出幾分鐘,我們就成了*好的朋友。我在那個小鎮居住了兩年,這期間我們一直是*好的朋友。魯比比我大一歲,也比我聰明、膽大,但差距并不明顯,所以對我來說,她是一位極好的老師。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羅伯特·富爾格姆(Robert Fulghum)出版了一本廣受歡迎的散文集《受用一生的信條》(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我沒上過幼兒園。我 5 歲時搬去的那個小鎮沒有幼兒園。但我認為,即使是富爾格姆,如果有人跟他說出以下觀點,他也會同意的: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學到的大部分重要道理,都并非來自幼兒園或學校,而是來自生活本身。
在那個小鎮度過的**個夏天,我和魯比幾乎每天都在一起玩,還經常一玩就是一整天。有時就我們兩個一起玩,有時我們會和左鄰右舍的其他孩子一起玩。后來魯比上了一年級,我還沒上學,但到了她每天放學后和周末的時間,我們還會在一起玩。
我有時想寫一本書,書名就叫“從魯比那里學到的人生真諦”。我記得魯比教我的**件事是騎自行車。我沒有自行車,但她有,她就讓我騎她的車。那是一輛女式自行車,學起來很容易,因為不需要在上下車的時候把腿跨過橫杠。我們住的那條街沿著一座小山往下延伸,魯比給我示范,如果我在山頂騎上自行車,用腳稍微蹬一下地,車子就能立刻加速,即使不踩腳踏板,車身也能保持直立,這樣我就能在還未學會踩腳踏板的情況下先學習如何保持車身平衡。魯比教我在車子到達山腳的時候再開始踩腳踏板,每次都盡量踩得遠一點,以免摔倒或雙腳著地停下來。剛開始試騎時,我的膝蓋擦傷了好幾處,還撞到了鄰居家停著的車,但魯比告訴我不要擔心,還說我會騎得越來越好,很快就能一直騎行而不會摔倒了。
幾天之后,我真的練成“不倒功”了。父母看到后,就給我買了一輛二手自行車。那輛車對當時的我來說太大了,車的橫杠太高了,我很難爬上去—但我父母考慮的是隨著我長大,自行車不會很快因為“變小”而不適合騎。但我還是可以騎。那是我的**輛車,在我 5 歲的時候,它給了我從未體驗過的自由。
自從我有了自己的自行車,我和魯比就開始騎著自行車在鎮子上到處跑,還去了附近的村莊。這些騎行經歷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冒險,盡管我們從來沒去過離家三四公里以外的地方。父母不允許我獨自外出,但我可以和魯比一起出去。母親看得出來,6 歲的魯比既成熟又有責任感,而且熟悉周圍的環境,懂得讓我遠離麻煩。在每一次冒險中,我們都會學到一些新東西,關于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以及我們遇見的同樣生活于其間的人。即使在今天,我*喜歡的出行方式還是騎自行車,當我騎著自行車去上班或者去某個地方時,就會想起魯比。
魯比還教過我爬樹。我家前院有一棵高大的松樹,其實對成年人來說,那是一棵不大不小的松樹,但對小時候的我來說,那棵樹顯得很大,樹頂筆直入天,像是“神造之梯”。那時的我不是*大膽的,也不是身形*敏捷的孩子,所以我不得不花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努力讓自己爬得更高一點。這棵樹對魯比的吸引力同樣強烈,而且魯比一直是一名優秀的攀爬者,每當她爬上一根更高的樹枝,我就知道我也可以做到。爬向“天空”,然后俯瞰遙遠的地面,多么令人興奮啊!我們爬離了地面大約 4 米,也或許是 6 米,這足以滿足 5 歲時的我尋求危險刺激的欲望,也足以證明自己在面對危險時,能夠通過努力成功脫離險境,并借此獲得極大的自信,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的自信使我終生受益。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魯比給我上了關于死亡的**課。那時我正在戶外的充氣泳池邊玩,我助跑幾步跳進水里,順著水流沉到池底,玩得正開心。魯比走進院子,我以為她會像往常一樣跳進水池里,但她沒有,她只是遠遠地坐在草地上,什么話也沒說。我想逗她笑,就表演了些滑稽的把戲,但都不起作用。我以前從沒見過魯比這樣。*后我走過去坐在了她身邊。魯比告訴我,她從小一起生活的祖父昨夜去世了。這是我**次聽說有人死亡,也是我**次嘗試安慰一個遭受親人亡故打擊的人。當然,我失敗了,而且我*終認識到,我總會在這方面遭遇失敗。我所能做的就是作為一個朋友陪在她身邊,讓時間來療愈創傷。幸運的是,當我 6 歲的時候,時間過得很快,每一天都像兩個星期那么長。夏天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在一起玩、一起笑的時光也飛逝而過。
回顧童年時,我會為今天的孩子沒有我們那時那么自由而感到遺憾,而同樣為此感到遺憾的人不止我一個。任何一個中年人或更年長的人聊起童年的話題,都會開始回憶自己那段遠離大人、和其他孩子一起冒險的時光。以下文字出自曾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的一篇文章,她講述了自己在伊利諾伊州帕克里奇的童年:
我們有一個組織良好的兒童社團,大家一起玩各種各樣的游戲。夏天的時候,每天放學后以及每個周末,我們都會從天亮一直玩到天黑,直到父母叫我們回家。其中有一個游戲叫作“追跑”,這是一種復雜的團體游戲,結合了捉迷藏和捉人游戲的形式。我們會組隊,分散在整個社區,覆蓋大概兩到三個街區的區域,指定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人追你,你可以去那里。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追人者的控制,那樣你就可以重新回到游戲中。與我們所有的游戲一樣,游戲規則是精心設計的,并且是我們一起在街角經過長時間的協商后制定出來的。我們就這樣度過了無盡的時光。我們曾那樣獨立,那樣自由。但要把這樣的獨立和自由給予現在的孩子,簡直無法想象。這是社會的重大損失之一。
不管你的政治立場如何,你都會同意,希拉里長大后成了一個能干、自信且擅長社交的成年人。當我想到她與世界各國領導人商定協議時,就不禁想象在她身邊有一個小女孩,在與鄰居的孩子們協商敲定關于“追跑”游戲的規則。
“我們曾那樣獨立,那樣自由。但要把這樣的獨立和自由給予現在的孩子,簡直無法想象。這是社會的重大損失之一。”這個損失不僅是重大的,而且可悲又殘酷。孩子天生就該自由自在地玩耍,靠自己的力量去探索,而不是依附于成年人。他們需要自由才能獲得發展,失去自由,他們就會痛苦。自由玩耍的驅動力是一種基本的生物本能。缺少自由玩耍可能不會像缺少食物、空氣或水那樣令軀體消亡,但是會磨滅人的意志、阻礙心智的發展。
自由自在地玩耍是孩子們學會交朋友、克服恐懼、解決問題,以及在一般情況下掌控自己生活的手段和途徑。自由自在地玩耍也是孩子們練習并獲得身體技能及智力能力的主要手段,他們要想在所處的文化環境中取得成功,這些技能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竭盡全力、傾盡所有給孩子們買各種玩具、給他們提供“優質的親子時光”或者讓孩子們接受特殊的培訓,都不能作為我們拿走他們自由的補償。孩子們通過自主行動,在自由自在的玩耍中學會的東西,是無法通過其他方式由他人教會的。
成年人正在挑戰孩子們適應能力的極限,逼迫他們進入了一個異常的環境,要求他們大部分時間在大人的指導下,坐在桌邊,聽或讀他們并不感興趣的東西,回答不屬于自己的或者對他們來說并不真實的問題。成年人留給孩子用于玩耍、探索以及追求自己興趣的時間和自由越來越少。
我是一名進化發展心理學家,這意味著我是從達爾文的角度研究兒童發展的。我對兒童天性中的一些方面特別感興趣,這些天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學習那些能使他們在自己身處的文化環境中生存和發展必須學習的知識和技能。換句話說,我對教育的生物學基礎感興趣。為此,我研究了原始人類社會即狩獵—采集社會的教育,在這種類型的社會中,沒有類似學校的機構,孩子們始終要對自己的教育負責。
我還在馬薩諸塞州我家附近的一所著名的非主流學校研究過教育,那里有數百名兒童和青少年通過自我指導的活動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教育,沒有成年人強加的課程和測試。此外,我還觀察了那些實行非學校教育的在家教育模式的家庭,深入探索了基于玩耍功能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研究,并為此做出了貢獻。
所有這些工作都講述了一個亙古不滅卻出人意料的故事,一個挑戰現代主流教育觀念的故事。從生物學的角度看,孩子們傾向于自己對自己的教育負責。當他們獲得自由和途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追求自己的興趣時,他們就會沿著多樣化的、未知的道路茁壯成長,并獲得迎接生活挑戰所需要的技能和信心。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會在任何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大人求助。他們不再需要強制的課程、講座、作業、考試、分級、按年齡劃分班級,也不再需要標準的學校義務教育制度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事物。事實上,所有這一切都會干擾孩子們天然的學習方式。
這本書的內容關乎孩子們實現自我教育的天然本能,關乎能夠使孩子們*大化地發揮天性所需要的環境條件,以及站在社會的角度,成年人如何能夠以遠低于目前用于學校的經費來為孩子們提供這些環境條件。玩耍的驅動力是孩子們為實現自我教育所使用的自然手段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本書中有一部分內容寫的是玩耍的能力。
不過,我在這一章將評估美國社會目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們造成的損害。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孩子們玩耍的自由不斷被削弱,與此對應的是,年輕人的身心健康水平也不斷下降。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社會將面臨嚴重的危險:未來幾代成年人均無法找到自己該有的生活方式。
玩耍是最認真的學習 作者簡介
彼得·格雷
他 是 美 國 頂 級 發 展 心 理 學 家 , 波 士 頓 學 院 心 理 系 教 授 , 同 時 也 是 一 位 跨 學 科 研 究 學 者 , 致 力 于 教 育 發 展 學 的 生 物 基 礎 研 究。
他 是 “ 受 到 zui 多 常 春 藤 大 學 指 定 ” 的 心 理 學 教 科 書 《 心 理 學 ( Psychology ) 第 五 版 的 作 者 ; 他 還 為 《 今 日 心 理 學 》 ( Psychology Today ) 雜 志 官 方 網 站 撰 寫 了 名 為 “ 自 由 學 習 ” 的 專 欄 博 客 。
他 經 常 以 兒 童 心 理 發 展 學 家 的 身 份 應 邀 擔 任 廣 播 和 電 視 節 目 的 嘉 賓 , 如 美 國 國 家 公 共 廣 播 電 臺 ( N P R ) 、 《 今 日 秀 》 節 目 ( The Today Show ) 和 CNN 國 際 新 聞 網 ( CNN International )。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