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29341
- 條形碼:9787111729341 ; 978-7-111-72934-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本書特色
中國如何從“大國制造”向“強國制造”轉型?本書闡述中國工業化進程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探索中國工業化的希望與未來。宋志平老師作序!林毅夫老師、張曉波老師、陳仁堯老師、張宇偉老師、文一老師、劉春華老師、聯合推薦!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邏輯是通過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工業化進程,中觀產業持續轉型升級,微觀企業與企業家的精神與才能透視中國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和發展趨勢,有助于中國企業家和研究者共同分享領悟。將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從宏觀、中觀、微觀維度進行梳理,揭示實現路徑,提出創新的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分析框架。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每篇由約三四個章節構成。上篇主要宏觀分析中國工業化進程及其背后的邏輯關系;中篇主要分析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邏輯;下篇主要研究分析中國企業,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以及中國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目錄
目錄
總序 中國管理實踐智慧:讓世界更美好
贊譽
自序 中國工業化的希望與未來
導論 工業革命與工業化進程
上 篇 工業化進程與中國獨特改革道路
**章 先發國家與后發國家003
一、先發國家的崛起004
(一)從《國富論》到工業革命004
(二)七國集團006
(三)中國工業化的探索歷程007
二、全球化與產業轉移009
(一)部分國家紡織業的產業轉型升級011
(二)全球化: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轉移013
第二章 迭起與興衰015
一、歐美的工業化進程015
(一)歐洲:從大航海到工業革命016
(二)北美地區對西歐的趕超017
二、亞洲的工業化進程020
(一)日本的工業化進程020
(二)韓國和新加坡的工業化進程023
三、拉美工業化及“中等收入陷阱”025
第三章 中國工業化進程與獨特道路029
一、強國富民的探索029
二、中國工業化啟動與漸進式雙軌制改革032
(一)有效市場與價格雙軌制032
(二)從雙軌制到經濟特區033
三、中國工業化進程發展階段034
(一)1978~1995年:輕工業啟動階段035
(二)1996~2010年:重工業發展階段040
(三)2011~2035年:高端制造業趕超階段047
(四)2035~2049年:數據科技創新階段051
總結與思考056
中 篇 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第四章 新結構經濟學與產業鉆石模型061
一、新結構經濟學與產業發展轉型邏輯063
(一)要素稟賦結構與比較優勢063
(二)生產成本與交易成本066
(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企業自生能力069
二、產業特征與分類:五大產業與轉型升級071
(一)從追趕、領先到換道超車:五大產業類型072
(二)五大產業類型的發展戰略與轉型升級075
三、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078
(一)比較優勢與后來者優勢079
(二)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080
(三)交易成本與產業轉移081
四、產業轉型升級與產業鉆石模型082
(一)產業組織理論與SCP框架083
(二)產業鉆石模型與分析邏輯085
(三)產業鉆石模型優點與五大產業類型應用089
第五章 汽車產業案例分析091
一、汽車誕生與產業崛起092
(一)汽車產業發展簡史092
(二)汽車產業發展特征095
二、汽車產業轉移與技術擴散098
(一)**次轉移:從德國發明到美國制造099
(二)第二次轉移:回歸歐洲多元化風格104
(三)第三次轉移:日本汽車崛起的“精益模式”105
(四)第四次轉移:開辟中國“新能源時代”109
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112
(一)技術創新與“換道超車”112
(二)產業政策與新能源汽車發展114
第六章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117
一、1.0時代:我們要有自己的汽車118
二、2.0時代:合資經營可以辦121
三、3.0時代:民營汽車企業的崛起125
四、4.0時代:新能源汽車時代與換道超車129
第七章 中國汽車產業的歷史使命140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歷史機遇142
二、有為政府與產業政策145
三、供給側的比較優勢和后來者優勢149
四、需求側超大市場規模效應151
總結與思考154
下 篇 企業理論與發展歷程
第八章 企業從何而來163
一、企業勞動分工理論166
二、企業生產決策理論168
三、企業交易成本理論170
四、企業競爭戰略理論172
(一)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73
(二)企業競爭戰略理論174
第九章 企業自生能力理論177
一、企業自生能力EIGP分析框架181
二、企業自生能力與企業類型劃分186
三、企業能力與企業績效195
(一)企業自生能力與產業平均利潤195
(二)企業競爭能力與產業超額利潤197
(三)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產業“壟斷”利潤198
四、企業自生能力理論框架的案例應用分析199
(一)比亞迪,從電池大王到新能源汽車領先者199
(二)福耀集團,從鄉鎮企業到中國汽車玻璃大王208
(三)三星集團,從商貿創業到芯片制造業214
第十章 中國的企業家精神與新征程221
一、企業家定義與特質222
二、中國企業家來源與分類225
三、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含義與價值231
四、中國供給側比較優勢234
五、需求側超大市場規模效應優勢236
總結與思考239
參考文獻242
后記248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相關資料
此書由一位有家國情懷的中國知識精英,結合自青年時期以來的所思、所學,成敗經驗的分析和自身職場的實踐,從宏觀、中觀、微觀的層次,揭示了當代中國工業化波瀾壯闊歷程中的道理、學理,很值得關心中國工業化的各界人士一讀。 ——林毅夫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 此書對汽車產業的分析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研究出于其獨到的經濟學視角,可以視為一部精練的當代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簡史。雖然此書以汽車產業為代表,但它闡述的規律對其他行業和國家來說也很有借鑒意義。 ——張曉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產業集群的演化與發展》作者 劉長征博士的著作從三個層次闡述分析了中國現代工業化進程,從不同發展階段的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以及與其相關的不同類型企業和企業家群體崛起的經濟學邏輯出發,視角新穎獨特,值得企業家、企業管理人士學習參考。 ——陳仁堯 美國福坦莫大學終身教授 長征博士的《臨界點》一書,站在經濟學視角,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用歷史縱向分析和多國橫向對比分析的辦法,將我國工業化的歷程進行系統梳理和分析,指出發揮好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的作用,發揮企業家精神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重點。 ——張宇偉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管理博士項目主任 中國的工業化發展歷程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奮斗史,見證了中國的經濟奇 跡,樹立了“大國制造”的世界標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亟 待通過產業的轉型升級來獲得長期可持續的國際競爭力,“大國制造”要向“強國制造”轉型,這離不開產業的轉型升級。同時,產業的轉型升級為社會民生、經濟福祉的創造帶來持續的增長引擎,這將是未來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共識與共同努力的目標。 劉長征博士的新書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出發,分析闡述了中國工業化發展歷程,通過分析不同類型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案例,揭示其底層邏輯,可視為一部濃縮的中國工業化進程史,視角獨特,觀點新穎,內在邏輯深刻。我誠摯推薦給中國企業實踐者和研究者研讀。 ——文一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特聘教授,知名經濟學家,《偉大的中國工業革命》 《科學革命的密碼》作者 長征老師以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邏輯剖析了世界工業強國的崛起之路和我國工業化升級面臨的臨界點,帶我們了解了西方國家工業化的發展脈絡和成功經驗,分析了我國仁人志士強國富民的探索足跡,回望了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和轉型之路,總結了中國工業化進程的規律和獨特路徑,更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無可阻擋的發展大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 ——劉春華 鐵塔能源充換電總經理,工學博士
臨界點: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底層邏輯 作者簡介
劉長征 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后先后在政府外經委系統、國企集團任職,主要從事外資項目引進、進出口貿易等外經工作;1994年深圳政府委派組織去法國留學培訓,回國后于1996年辭去公職創業,先后擔任過民營企業和上市股份公司的總經理、副總裁、總裁、董事長等崗位,以汽車營銷服務業為主;2015年退出商場,攻讀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DPS博士,主要師從林毅夫教授,專注于新結構產業經濟學方向研究;2018年受聘于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先后擔任企業發展部主任、資深實務專家、國內合作發展部研究員等職位,從事智庫研究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