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7548
- 條形碼:9787576037548 ; 978-7-5760-3754-8
- 裝幀:70g書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本書特色
觀摩他人課例,發現精彩之處,學以致用,教出自己的精彩。 1.汲安慶老師全新力作。 2.《好課之道——初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姊妹版。 3.選擇多位高中語文名師教學案例,進行詳細研習和點評,為教師進行教例研習提供思路和方法。 4.語文教學上的精彩,不僅有外在教學形式上的精美流轉、和諧共生,還有語文閱讀教育規律的完美映現,個性化審美品質的詩意綻放。 語文閱讀教育必須謀求讀以致用、讀以致美、讀以致在的統一: 致用其表,致美其里,致在其魂。即以言語表現(說與寫)的方式深化理解,獲取知識,讀以致用,進而通過讀寫一體,讓自己的內心如孔顏樂處、心齋、坐忘般充盈、強大、美好起來,并積極、愉悅地走向言語創造,不斷邂逅優秀的自我。 編輯推薦篇章: 增潤:古典詩歌教學何為 追求精純與冗余的統一 審美散文:教學內容的擇定與開發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內容簡介
本書是《好課之道——初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的姊妹版,品讀高中語文名師教例,迥出同儕者具有的精致品質:精致的設計、精致的生成、精致的評點……匠心別具而又渾然天成。這些精致絕不僅是外在教學形式上的精美流轉、和諧共生,還有語文閱讀教育規律的完美映現,個性化審美品質的詩意綻放。本書安文體分類進行教例研習,具體分為詩詞類、論說類、散文類、傳記類等,統攝在“讀以致用、讀以致美、讀以致在”的解讀理念下。本書可作為大學生、初中語文教師以及教育研究者的教學參考書。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目錄
**輯 詩詞類文本教例研習
“篇性”視角下的審美舒展
——李李《望海潮》教學實錄研習??/ 003
增潤:古典詩歌教學何為
——李仁甫《春江花月夜》教學實錄研習??/ 014
追求精純與冗余的統一
——董一菲《涉江采芙蓉》教學實錄研習??/ 028
第二輯 散文類文本教例研習
審美散文:教學內容的擇定與開發
——李鎮西《荷塘月色》教學實錄研習??/ 049
審美散文篇性開掘的幾種視角
——朱昌元《江南的冬景》教學實錄研習??/ 062
語文解讀與教學的有效轉化
——曹勇軍《赤壁賦》教學實錄研習??/ 078
整體感、美感與存在感
——張玉新《勸學》教學設計研習??/ 097
第三輯 小說類文本教例研習
小說教學:必須把握的三對關系
——蘇寧峰《十八歲出門遠行》教學設計研習??/ 113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的六個維度
——余黨緒《三國演義》“劉備之虛偽”教學實錄研習??/ 127
文言小說教學:該審視哪些問題
——虞曄如《促織》教學設計研習??/ 147
第四輯 傳記類文本教例研習
傳記教學:篇性揭秘的四個著力點
——肖培東《管仲列傳》教學實錄研習??/ 163
基于文體的教學,如何生長
——蔣紅衛《種樹郭橐駝傳》教學實錄研習??/ 179
第五輯 論說類文本教例研習
“說”:依類而教的四個思維向度
——鄭朝暉《師說》教學設計研習??/ 193
語文教學中思維之勢的巧妙營構
——鄭桂華《說“木葉”》教學實錄研習??/ 205
第六輯 其他類文本教例研習
思維磨礪:順勢、克勢與造勢
——夏智《陳情表》教學設計研習??/ 223
群文閱讀:從占有、會通走向存在
——景慧穎《伶官傳序》教學實錄研習??/ 238
第七輯 寫作教例研習
因勢賦能,牧養言語生命
——周子房《慢鏡頭寫長作文》教學實錄研習??/ 253
評價:在知情意統一中突出創新
——袁愛國《我的2018年度漢字》記敘文作文教學實錄研習??/ 268
后 記??/ 291
致 謝??/ 295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節選
“篇性”視角下的審美舒展 ——李李《望海潮》教學實錄研習 教者簡介 李李,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安徽宿城一中語文高級教師。曾榮膺宿州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全國科研優秀教師等稱號。在《中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通訊》《福建教育》《中學語文》等刊物發表文章多篇。熱愛文學,熱愛語文教育,一直致力于用愛與智慧為學生贏取詩意棲居的今日和明天。 一、宿州市歌引杭州 (播放宿州市候選市歌《大美宿州》,學生興奮而專注。) 師:這是咱們市的候選市歌《大美宿州》,于2014年12月26日對外發布。今天,我們得以欣賞詠唱自己家鄉的歌曲,感覺怎樣? 生:很帶勁兒,很給力! 師:是啊,歡快昂揚的歌曲,總能催人奮進。這是一首現代城市之歌,從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謳歌了宿州市的魅力,令每一位宿州人感到驕傲、自豪,并產生無限的希望和力量。 千年前,也有一首城市之歌,更是名動天下,被人們競相傳唱。它的名字叫《望海潮》,歌詠的城市是杭州,杭州古時又稱“錢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領略一下杭州這座江南名城的動人魅力以及作者對它的無限熱情。 研 習 用宿州市候選市歌《大美宿州》引出學習對象《望海潮》,并以當代氣息很濃郁的“市歌”一詞將二者連通,適時點出杭州的別名,以及詞作的大概內容,這是興趣的喚醒、情感的喚醒,親切而自然。但綜觀教學全程,兩“市歌”之異的比較并未開展,錯過了一次深化理解、再掀審美高潮的契機。 二、詩詞印象話杭州 師:哪位同學愿意用你的誦讀帶領大家走進《望海潮》,走進北宋的杭州城? (一生毛遂自薦朗讀。) 師:有個字音需要糾正,是不是?“戶盈羅綺”的“綺”是三聲(qǐ),指帶有花紋的絲織品,“羅綺”指絲綢衣服。不過,瑕不掩瑜,你字正腔圓、飽含感情的誦讀為我們再現了千年前的杭州容貌。請大家再自由誦讀一遍《望海潮》,在自己的聲音里進一步感受古杭州的神采。 (學生自由誦讀。) 師:誰能用《望海潮》中的某個詞語概括一下古杭州給你留下的印象? 生:我找到的有“繁華”和“形勝”。 師:(板書:繁華、形勝)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嗎? 生:詞一開始就說“錢塘自古繁華”,緊接著具體寫出了“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的繁華景象,我覺得“繁華”是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形勝”的意思是風景美麗,你看“煙柳畫橋”“云樹繞堤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都如畫般美麗,杭州容貌不能用“形勝”來概括嗎? 師:反問得如此有力,當然可以啦!(學生笑) 生:柳永筆下的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好景”。還有比用“好”或者“壞”來評價一個地方,能給人留下更深印象的嗎?“好景,好景,真乃好風景啊!”(該生搖頭晃腦的深情陶醉惹來一片歡快的笑聲。) 生:我從詞里還找到了“豪奢”和“清嘉”,這兩個詞*能概括古杭州留給我的印象。“競豪奢”的意思是競相攀比,這種很土豪的行為無疑把古杭州市民很有錢的一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還喜歡“清嘉”這個詞,它看起來就很秀氣,意思是清秀美好。江南風景就是清秀美好的啊。我覺得“好景”與“形勝”雖然也是在說杭州美,但這兩個詞太概括、太抽象了點兒吧! 生:(有點不自信)和他們感受得不太一樣,我找到的詞是“嬉嬉”。 師:(鼓勵地點點頭)說下去,把你的理由講給大家聽一聽。 生:“嬉嬉”讓我想到的是“無比開心”的神情。“嬉嬉釣叟蓮娃”,多么和美的生活圖景啊!我想老少皆樂應該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大追求吧!所以,古杭州人幸福開心的生活狀態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師:你的解讀讓老師不禁想起了《桃花源記》中的類似情景——“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是啊,“少有所養,老有所依”從來都是任何時代的共同愿景。“嬉嬉”這個詞的捕捉,不僅顯現了你的敏感細膩,而且讓老師覺得你很有家國情懷。 (學生鼓掌。) 師:(指著板書)一篇《望海潮》給我們留下了如此繽紛的印象,但如果只允許選擇一個詞語來概括我們的印象,你會保留哪一個呢? 生:我會保留“繁華”。“繁華”本身就含有自然景美與生活富庶的 意思。 師:哦?為什么呢? 生:老師,看到“繁華”,我就在想“繁”有繁多、繁榮、繁盛之義,而“華”呢,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花”,“花”又是美麗的。所以,“繁華”既包含了富庶奢華,也寓有美好、美麗之義。這樣,“豪奢”“形勝”“清嘉”“好景”就都被囊括其中了。我也覺得“繁華”的概括性*強。可是,“嬉嬉”怎么解釋,我就不知道了。 生:(迫不及待)不“繁華”,哪有幸福、滿足的生活呢?“繁華”是生活快樂、滿足的前提與基礎。 師:大家分析得真好!如此看來,北宋的“杭州印象”真可以用“繁華”一詞來體現了。 一個“繁華”便可概括的古杭州城,在《望海潮》里作者柳永卻使用了106個字進行鋪敘、點染。那么,他是如何鋪敘、點染杭州“繁華”的呢? (學生沉默。) 師:老師的問題里出現了兩個大家不太熟悉的詞——鋪敘、點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詞的意思吧。 多媒體呈現: 鋪敘,就是充分展開敘述,使描寫的事物窮形盡相,需要多方位、多角度展開,要使用多種藝術手法。 點染,本是一種繪畫手法,借用到詩詞鑒賞上,“點”是點明主旨的精練語言,“染”就是塑造形象的鋪陳性語言。 研 習 用尋覓詞眼的方式使學生的體驗、思考緊貼文本,結晶而出,以達到分享、融合和提高的學習目的,頗有戴維??伯姆所憧憬的對話愿景:“我們坐到一起來互相交流,進而創造出一個共同的意義;我們既參與其中,又分享彼此,這就是共享的含義。”從朗讀感知大意,到選詞概括印象、辨析敲定詞眼,再到探討如何點染,發問誘發活動,活動推動發問,學生的審美體驗和認知不斷深入,言語生命進步的蛩音清晰可聞。“嬉嬉”一詞并不具備概括全篇的力量——概括度太低,只是古杭州繁華的表征之一而非本質。本以為教者會當場指正,可她按下不表,只將之與陶淵明筆下的“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的境界聯系起來,并認為發言者“敏感細膩”,具有“家國情懷”,在其后的敲定*貼切詞語環節,才讓學生自己悟出。這種教學的緩處理似乎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涵泳詩韻品杭州 師:明白意思之后,請大家再細細品讀全詞,看柳永是怎樣具體鋪敘古杭州的“繁華”的。注意圈畫批注! (學生品讀、圈畫。) 師:交流之前,老師再提點兒霸道的要求:請用“意象+動詞+繁華”的形式來交流你的品讀成果,比如“珠璣羅綺競繁華”。(有學生嘀咕)怎么?不公平是吧?提了要求,一個*簡單的又被老師拿來當例子了。不過,我相信大家的能力,只要用心品一品,肯定能綻放出屬于你自己的智慧之花。 生:“煙柳畫橋飾繁華”“參差十萬顯繁華”。 師:是“裝飾”的“飾”嗎?(學生點頭)這個“飾”字用得真不錯,有了“煙柳畫橋”的“裝飾點綴”,“繁華”似乎顯得更有意味了。(面對全體同學)你們記下了嗎?“煙柳畫橋飾繁華”“參差十萬顯繁華”,這樣的即席概括是否激發了你的一點兒靈感呢? 生:“簫鼓煙霞賞繁華”,“欣賞”的“賞”;還有“桂子荷花嗅繁華”,“嗅覺”的“嗅”;還有一個“云樹怒濤護繁華”,“保護”的“護”。 師:好一個“簫鼓煙霞”,濃縮了聽覺上的喧騰熱鬧和視覺上的詩意朦朧!“桂子荷花嗅繁華”的“嗅”字讓老師也聞到了繁華古杭州絲絲縷縷的清香。只是,“云樹怒濤護繁華”是一種怎樣的理解呢?能具體說給大家聽聽嗎? 生:不知道理解得對不對。讀上片,看到詞人的視角由城內轉到郊外而后又折回到城內,就在疑惑:為什么會作這種視覺轉換呢?僅僅是意象的疊加嗎?所以,想象中,我總覺得郊外錢塘江邊如云般的堤樹、滾卷的波濤就像護城河一樣守護著繁華的古杭州,而古杭州也正是得益于這樣的守護才怡然地繁華著。 師:你想象的畫面美麗而溫情,這哪里能用對與不對來評判呢?多有人情味的“云樹怒濤護繁華”啊! 生:我想到的是“蓮娃釣叟享繁華”和“千騎鳳池夸繁華”。蓮娃釣叟衣食無憂,自由快樂,所以能夠盡情享受杭州的繁華;千騎、鳳池身份不同,但對杭州的繁華都是夸贊不已的,所以,“千騎鳳池夸繁華”。 師:是啊,雖然千騎之夸含有下級對上司的恭維與逢迎,鳳池之夸則是主上對下僚的賞識與贊嘆,但二者確實都夸贊了孫何治理古杭州的政績。同學們的思想碰撞竟擦出如此絢麗的智慧火花,解讀出這么多的繁華景象,讓人情不自禁地感嘆:錢塘如此“繁華”!而所有繁華的顯露又都源于詞人不遺余力地贊繁華,淋漓盡致地唱繁華!只是,柳永為何要如此贊頌古杭州的繁華富庶呢? 生:資料說這是柳永拜謁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干謁詩,既然是求官,就要夸贊對方博得好感,而對于一方官員來說,*好的贊頌就是對他政績的頌揚了。 師:是的,干謁就要贏得對方好感,有時不得不說巴結的話。可是,這首詞讓你覺得有巴結奉承的意味了嗎? 生:沒有。因為古杭州本來就是這樣的。 師:是啊,古杭州本來就是這樣的,自古就被稱為“人間天堂”!正是由于前面有繁華景象的鋪墊,后面的政績贊揚才不會顯得突兀,干謁就含而不露,水到渠成,*后一句對友人孫何表達了坦誠率真的祝愿反而顯出柳永的率性真誠。讓我們隨著柳永率性真誠的吟唱再來一起頌詠繁華的古杭 州吧。 (學生齊讀。) 師:《望海潮》一問世便被人競相傳唱。雖然它只是歌詠了杭州的繁華,卻也是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怪不得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借用湯因比的話,老師問你:如果是你,你愿意生活在柳永筆下的古杭州嗎?為什么? 生:我當然愿意啊,因為古杭州如此富庶美麗,不僅處處賞心悅目,而且生活自由愜意。 師:可見,杭州號稱“人間天堂”,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風景優美,也因為它的物阜民豐,政通人和。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在柳永的《望海潮》里流連,進一步想象一下它究竟是如何美麗、如何富庶,生活在那里又是怎樣的自由與愜意! 研 習 讓學生以“意象+動詞+繁華”的形式,詩意地提煉、分享品鑒心得,開口小,活動精粹,可供發揮的空間非常大。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形式可以讓學生順利找到批文入情、優游涵泳的“把手”,既可以使他們的審美鑒賞與言語表現都能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可以極好地捍衛語文的體性,釀出語文的芬芳。討論詞人為何不遺余力地渲染繁華,干謁詩何以寫得如此率性真誠,又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真實社會,盡管節奏偏快,探討欠深入,有蜻蜓點水之感,但依然點到了形式秘妙的敏感部位,并涉及詞人對實用寫作動機的審美超越。問題設計非常大氣,有深度,有高度。 四、畫面聯想賞杭州 師:自由誦讀,想象畫面,分享你*喜愛、*渴望置身其中的一幅圖畫。 生:“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把我帶到了杭州的街市上,珍玉珠寶、綾羅綢緞令人眼花繚亂,嘖嘖驚嘆。我仿佛正在某個旅游景點的商業街市上流連忘返。 師:同樣喜愛珠寶首飾和漂亮服飾的女同學,你們動心了么? 生:我喜歡“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的畫面。因為它呈現出錢塘江觀潮的美景,境界闊大恢宏,蓊蓊郁郁的樹如云般在江堤迤邐環繞,潮落時自是靜美怡人,然而漲潮時便不這樣了,怒濤的氣勢讓人望而生寒,遙無際涯。尤其是“怒濤卷霜雪”一句,不僅呈現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視覺沖擊力,而且給人以涼寒之感。“霜雪”二字既寫出滾卷浪濤的雪白顏色,也透出排天而來的波濤給人的清寒觸覺。 師:看來你是一個豪爽開朗的姑娘,觀海便可意溢于海。熱愛自然,愿意從山水中汲取自然精華的同學,應該也會喜愛這種壯美風景的,是嗎? 生:我*喜歡、*渴望生活于其中的一幅畫面是“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它營造出了湖光山色、四季花香的江南明麗景象。據說此景傳唱,竟引得金人欣羨不已,生發投鞭南渡之志。 師:那么你是因為“江南明麗的景象”生發了向往之意,還是因為傳說的故事而心生欣羨之情呢? 生:(想了一下)是因為它本身的美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能讓我一年四季都欣賞到淡雅脫俗的桂花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仿佛置身遠離俗塵的仙境;“重湖疊巘清嘉”營造的水光山色也澄澈清明,如果生活在那里,會給人一種如在畫中游、如在鏡中行的感覺。 師:很美的想象,很浪漫的追求!同學們想象出的畫面不僅美麗,而且大氣,有一種難得的脫俗之氣。所以,《望海潮》雖然只寫了古杭州的美麗富庶,卻普遍反映了百姓對和平安樂生活的向往與追求。能被人競相傳唱,不正說明它反映了人們的心聲嗎?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讀出向往欣羨 之情。 (學生放聲誦讀。) 師:阜盛的都市場景、壯觀的錢塘江潮、幸福的百姓生活,這一幅幅大氣壯闊畫面的呈現是否顛覆了一些同學,尤其是比較了解柳永的同學的認識呢?(不少學生紛紛認可)那么,這首詞算不算柳永的代表作呢?你如何理解? 生:當然算啦!《望海潮》是柳永反映都市生活的代表作。它的語言通俗淺近,使用“柳氏”鋪敘、點染的手法,歌詠千年前繁華的杭州城。只是詞的境界闊大,情感昂揚,不太像印象中的婉約詞。 師:是的,貼給柳永的標簽是“婉約詞人”。但我們要知道,“婉約豪放”之說始于明代,婉約乃婉轉含蓄,有陰柔之美;豪放則闊大恢宏,有陽剛之氣。柳永是婉約派代表,是說他的詞作多以婉約為主,但這并不意味著柳永就不會或不能寫豪放詞。 同樣,作為婉約派的另一代表李清照也曾寫過《夏日絕句》《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這樣豪情萬丈的作品。那么,豪放派代表蘇軾、辛棄疾是否也有過優秀的婉約作品呢? 生:(自由接對)有!蘇軾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師:這說明我們遇到詞作,不能隨便貼標簽,要根據內容、意境與情感來判斷,對嗎?另外,葉嘉瑩先生在《論柳永》一詩中曾說:“總被后人稱‘膩柳’,豈知詞境拓東坡?”大家明白這兩句詩的含義嗎? 生:是不是說柳永的詞為蘇東坡開拓了意境啊? 師:你的理解是到位的。由此可見,柳永不但寫了豪放詞,而且還給蘇軾做了開拓性的示范。這樣看來,《望海潮》的存在是意義非凡的。 *后,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意義非凡的詞,讀出它的昂揚激情,讀出它的闊大意境,讀出柳永的欣羨贊頌,讀出我們的向往渴慕! 研 習 分享*渴望置身其中的一幅圖畫,不只是重復對繁華、美麗意境的想象和沉醉,也為了指向對柳永詞作豪放之風的體認,這是新一輪的形式審美的超越,也是教學中的第四次高潮。依然是在形式視角下進行的——豪放是豪放詞的類性,但對于柳永則是其詞作篇性的絢麗綻放,包括鋪敘、點染手法的運用,形式上的從小令轉向長調,題材上的從閨閣轉向市井,從上層社會轉向下層生活。后繼豪放詞進行的枚舉,屬于教學的“染”,葉嘉瑩評柳永“詞境拓東坡”的引入,屬于“點”,教學中的點染與詞作中的點染異形同構,上得輕盈而高妙。 總 評 整個課堂教學堪稱“篇性”視角下的審美舒展,蕩氣回腸,耐人尋味。 篇性,主要聚焦在柳詞的點染手法(鋪敘或鋪排屬于賦體手法,實際上就是“染”)、題材開拓(市井生活的引入)和豪放詞風上。但是,這些篇性不是斷片式的靜態呈示,更非機械、強行地灌輸,而是由詞眼“繁華”切入,一一自然引出。落實到教學中,便是“尋覓、敲定詞眼繁華—探討如何鋪敘、點染—體味對干謁詩的超越—感悟豪放詞風的價值”等活動的一脈貫通、一氣呵成。 有理性的引領、激活,但更多的是自由而開放的品悟與生成——尋覓詞眼,學生在對“形勝”“豪奢”“清嘉”“好景”“嬉嬉”等詞的玩繹中,基本上是獨立敲定“繁華”的。引領集中體現在對教學意脈的把控上——不管形式如何散漫,討論如何任情,對篇性的追蹤始終沒有放松。如讓學生以“意象+動詞+繁華”這一形式為津梁分享鑒賞的體驗,表面上是通過繽紛的意象,感受北宋前期繁華的市井生活,實際上也是在體認詞人獨特的鋪敘或點染手法。至于說讓學生談談*渴望置身其中的一幅畫面,詢問學生“這一幅幅大氣壯闊畫面的呈現是否顛覆了一些同學……的認識”,更是如此。前者涉及了柳永慢詞題材的大膽開辟,后者則直逼豪放詞的創制之功,這些活動設計無不基于對篇性的體認。 可以說,在引導學生對詞作篇性的感悟中,李李老師比較出色地做到了點染與啟悟的統一、挖掘與拓展的統一、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點染發生在學生的困惑或乏力時,所以總能不時啟悟他們的思考,刷新他們的體驗,使教學時時有新意,處處有風景。對鋪敘、點染概念的及時闡釋,對學生精彩發言的及時肯定或總結,對不要隨便貼標簽,而要根據內容、意境與情感進行判斷的提倡,莫不如此。 好的語文教學能在學生一望而知時,指出其不知,或淺知、錯知,這需要教師有深入挖掘的功夫;不能就文本教文本,而應注意不同文本的互文性闡釋,文本與生活、歷史的打通,這又需要拓展的功夫。挖掘與拓展是不同維度的挑戰,卻又相輔相成、彼此貫通。這方面,李李老師做得更為自覺。“詞人不遺余力地贊繁華,淋漓盡致地唱繁華!”“干謁就要贏得對方好感,有時不得不說巴結的話。可是,這首詞讓你覺得有巴結奉承的意味了嗎?”“雖然它只是歌詠了杭州的繁華,卻也是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怪不得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隨著思維的層層推進,詞人的創作動機,對干謁詩的審美超越,具象與概括融為一體的巨大表現力令學生越來越清晰可感了。 篇性是理性的、抽象的,要想讓學生化得、悟得,必須借助具體、感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按“意象+動詞+繁華”的形式感受鋪敘的特點;讓學生說說*想置身的畫面,感受柳詞境界闊大、情感昂揚的豪放特點,無不是理性被感性化、感性走向理性的出色教學設計。這便帶來了教學的審美舒展。情感融合(從候選市歌《大美宿州》的情感喚醒,到意象品悟的情感融入,再到闡釋*美畫面時的情感共鳴,一如風行水上)、智性拔節(不是袖手旁觀的“非指導性教學”,而是熱情主動地參與討論,適時引領、激疑推進,從而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生長狀態)、風格領悟(從想象壯闊畫面,到豪放詞風的確認,再到豪放、婉約在柳永、李清照、蘇軾等詞人創作中同在的現象枚舉,直至對柳永“詞境拓東坡”價值的肯定,做得起伏有致,扣人心弦),一切都“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給人帶來了頗為濃郁的美感。 當然,智性引領也有不夠深透之處。比如,學生將“云樹”誤解為“如云般的堤樹”,教者并未及時更正。學生發現了詞人寫作視角的轉移——由城內轉到郊外而后又折回到城內,感到疑惑:為什么會作這種視覺轉換,僅僅是“意象的疊加”嗎?教者也未迎惑而上。這種抓住人家、錢塘江、集市、西湖,進行“清明上河圖”般的全景展示,并非意象的疊加,而是對繁華景象的縱情鋪敘,*能體現“膩柳”特色和豪放之風。學生提到了豪奢的市井生活,教者在點染方面也未將之與當時北宋“甘其食,美其服”的精致化生活追求,還有湯因比對生活在宋朝的渴望徹底打通。而說到“點染”,詞作上下闋的首句就是“點”的*好呈現,教者亦未明確指出。不過,篇性視角下的審美觀照已經在課堂教學中有了極其鮮明的體現,且被做得濃淡相宜,引人入勝。 語文教學該如何捍衛體性,上出語文味?李李老師《望海潮》的教學,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大夏書系·教出自己的精彩——高中語文名師教例研習 作者簡介
汲安慶,文學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文學閱讀與文學教育。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杭州師范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大理大學、玉林師范學院、寧德師范學院和福建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教師博覽》首批簽約作者,《語文教學通訊》封面人物,《中學語文》《福建教育》《海峽教育報》等報刊專欄作者。著有《求用??求美??求在——夏丏尊語文教育思想論》《中學語文名篇新讀》《懷抱生命的教育》等11部。在《教育研究》《光明日報》《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等報刊發表文章600余篇。在全國各地講學400余場,擔任中學語文教師教學比賽、論文比賽評委多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