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精準培訓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32361
- 條形碼:9787030732361 ; 978-7-03-07323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精準培訓模式 本書特色
精準培訓有助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水平,確實是切實提高民族地區教師執教能力的一個有效舉措。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精準培訓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對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持續開展的大規模數學教學現狀問題研究,以解決民族地區數學教師面臨的現實教學問題為主要內容編撰而成,具體包括三個部分:**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從"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突出重點、精準施力"出發,分析概括了有助于民族地區數學教學跟上國家教育發展整體節奏的重要切入點及需要優先考慮的問題,是整個書稿的立論基礎。第二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現狀研究"是在**部分的基礎上,對民族地區數學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開展實踐研究結果的系統分析梳理,厘清了解決問題的方向,明確了有效應對挑戰的舉措,指出只有有的放矢、精準施策才能逐步達成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發展愿景,明確提出了精準培訓的概念。第三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的精準培訓模式研究"是把"精準培訓"作為第二部分"精準施策"的載體,對精準培訓的內涵和運行機制進行的分析,對不同學段精準培訓的需求、實施細節及其效果等等,都做了比較具體的說明,著重突出了學員接受培訓前后的感受。用相對直觀的方式說明:精準培訓有助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水平,確實是切實提高民族地區教師執教能力的一個有效舉措。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精準培訓模式 目錄
序言
前言
**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發展問題研究一項課題研究的啟示3
越是民族地區,越應該擁抱教學改革——訪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教授孫曉天10
民族教育更要走上一條現代化的路20
民族教育質量的提升離不開“精準”的教師培訓23
把數學教學改革引向深入28
提升理科教學水平,教研員為什么那么重要?30
再談民族地區教研員的重要性34
從學習習慣問題引出的思考39
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作為民族地區教學改革的重心——從內地民族班學生學習習慣看民族地區理科教學改革41
第二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學的現狀研究
義務教育階段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在我國民族地區的適應性研究47
關于民族地區數學課程難度問題的研究與思考58
當前少數民族地區數學教師對數學課程的看法——基于訪談的梳理與分析65
影響民族地區學生數學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分析76
教學、教師、教材——民族地區理科教育遭遇三大困局89
南疆小學生數學運算錯誤類型及分析——基于新疆大規模測評數據95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藏族地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111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現狀119
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教學觀念與教學策略研究129
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146
西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方式的現狀分析151
藏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師的信念研究178
第三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師培訓模式的實踐探索
精準培訓助力藏族地區教師加速成長189
扎根民族地區踐行教學改革——記“西藏與四省藏族地區小學數學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培訓”優秀學員的思考194
面向民族地區實施精準培訓的認識與實踐——以“三區三州”中小學數學教師“1+1+3”培訓計劃為例199
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205
以數學與民族地區的孩子為主題——2018年“三區三州”小學數學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培訓有感209
我們心懷使命與責任214
播下一顆概念教學的種子218
發揮北京的教育資源優勢222
國際視角下的民族地區教師培訓224
如何創新培訓模式,助力民族地區教研員與骨干教師成長227
疫情期間教師線上培訓的一次新嘗試235
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精準培訓模式 節選
上篇我國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的微觀影響因素分析 **章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對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的影響 課外補習,在國際學術界通常被稱為“影子教育”,即主流學校教育投射的一個影子,史蒂文森和貝克*早提出這一概念,并將其定義為“發生在正規學校教育之外,旨在提高學生學業表現的一系列教育活動”。貝磊等進一步指出“課外補習是指為提高學生成績而進行的正規學校教育之外的補充性教育活動”。課外補習近年來已經在全球范圍廣泛擴張。我國首份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2015—2017年,中小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比例較高,四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參加數學和語文校外輔導班的比例分別為43.8%和17.1%。2019年,全國課外補習市場收入已達到4751億元,2021年超過5600億元,受訪群體中52.3%的家庭會給孩子報名課外輔導班。學生課外補習不僅參與規模龐大,甚至在課外補習市場開始出現“贏在起跑線”的趨勢。有數據顯示,五六年級的學生很有可能有五六年課外補習參與經歷,很多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課外補習的“常客”。那么,我國中小學生一般在哪個學段首次選擇參與課外補習?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對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上述問題值得研究,但已有關于學生課外補習參與時間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某一時間點的截面數據描述不同學段或年級學生參與課外補習規模,并未研究探討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及其隨學段上升的變動趨勢,也很少有研究探討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對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的影響。因此本章研究采用生存分析的研究方法,試圖刻畫我國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及其變動趨勢,揭示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對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的影響。 **節 研究 設計 一、相關研究 (一)國內外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研究 國內外關于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年級的參與規模,早在1993年,日本24%的小學生和60%的初中生參加了課外補習,韓國1997年的數據顯示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參與課外補習比例分別為82%、66%和59%。西班牙升入初中前的小學生參加過課外補習的比例超過了60%。德國參加過課外補習的小學生和中學生比例分別為6%和18%,其中17歲的學生參加過課外補習的比例為47%。馬來西亞的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比例顯示高年級小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比例高于低年級小學生。國外相關文獻中尚未研究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但已有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就有大量學生開始選擇參與課外補習,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參與過課外補習的學生比例呈上升趨勢。 從國內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時間來看,2011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我國香港地區九年級學生中,有53.8%參加課外補習,高三參加課外補習的學生比例更是達到71.8%。武漢市的調查數據顯示,小學二年級學生參加課外補習比例就達到77.4%。2014年,北京市某示范初中學生樣本數據顯示小學一年級學生參加數學課外補習比例為17.86%,到六年級這一比例達到72.66%。但由于數據選取為北京市的示范性初中,因此無法有效代表我國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的總體情況。2018年,一項對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的研究發現,我國基礎教育學生樣本中參加課外補習學生比例為32.4%,并呈現東部*高、中部次之、西部*低的特征。 (二)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影響因素研究 從中小學生參與課外補習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來看,家庭背景因素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國內相關研究中,薛海平和丁小浩通過研究中國城鎮學生課外補習情況發現,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經濟收入對我國城鎮學生選擇參與課外補習具有顯著正影響。對重慶九年級學生的調查數據顯示,父母學歷水平越高的學生越可能選擇參與課外補習。胡詠梅等的研究發現,來自不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學生參與課外補習的機會存在顯著差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可能性越大。從國外相關研究來看,通過比較德國和日本學生課外補習參與情況,史蒂夫的研究發現,德國學生是否選擇參與課外補習并沒有受到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顯著影響。但是,西班牙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父母為白領的學生比父母為藍領的學生選擇參與課外補習的可能性大。 在歐盟、韓國、俄羅斯、柬埔寨也都有研究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可能性顯著越大。概言之,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有研究發現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學生越可能選擇參與課外補習。因此,家庭社會經濟背景是分析中小學生首次參與課外補習時間的重要影響因素。家庭所在地對學生選擇參與課外補習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從國內相關研究來看,已有研究發現,我國西部地區學生參加課外補習可能性顯著低于東部和中部地區。我國城市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的概率遠高于農村學生。國外相關研究發現我國城市學生比農村學生更可能選擇參與課外補習。韓國、肯尼亞、土耳其也都存在相一致的研究結論,即與農村地區相比,城市地區學生對課外補習的需求顯著大于課外補習機構的供給能力。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