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03803
- 條形碼:9787522603803 ; 978-7-5226-038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足夠強大,不是因為你無堅不摧,而是你學會了接納脆弱的自己。 張德芬空間平臺高關注作者,幸福心理學專家羅近月用簡單卻不乏深度,辛辣又充滿溫情的文字,陪伴千萬女性開啟自我探索之路,作品轉載于武志紅、張德芬空間,《人民日報》《中國婦女報》等2000多個心理平臺及媒體,閱讀量達100000000,高品質閱讀群體一致肯定,接納是你一生必修課! *覺察和自省是一切成長的開始,幸福快樂的真正途徑是向內看,向內探索,取悅自己而不是取悅他人。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羅近月老師關于女性成長主題文章合集。本書是想告訴我們,雖然現在的物質生活越來越滿足,但抑郁焦慮的人卻越來越多,是因為一開始大家就走錯了方向。幸福的真正途經是向內看,向內探索,取悅自己而不是其他人,或者來自于外部世界的競爭、比較和抓取。如果大家還是執著于外部的抓取,獲得,人生的痛苦只會越來越劇烈、嚴重。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目錄
自序 不著急,慢慢地長成你自己 / 01
PART1 覺察:
看懂自己,你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當你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如何才能重塑自己 / 002
只有你當自己重要,你才會變得重要 / 010
你的經歷,其實不是你的經歷 / 018
遠離低價值的人生,別再等著別人來定義你 / 025
為什么越有自我意識,關系就可能越和諧 / 033
所謂了解自己,就是安靜地去看自己演戲 / 039
PART2 接納:
接納帶來自由與愛
你不需要再偽裝成一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了 / 050
真實和完美,哪一個對你而言更重要? / 057
所有親密關系中的傷痛,都早有預謀 / 065
關系里的不如意,是讓你更懂得去愛自己 / 075
接受孤獨,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開始 / 083
PART3 探索:
你是誰,想要去哪里
為什么方法論在自我成長里派不上用場 / 094
一條幫你找回自我力量的萬能法則 / 100
那些很早就逃離原生家庭的孩子,后來都怎樣了? / 107
當心理創傷已經成為過去,如何去療愈它? / 115
對出軌的盲目評價,是婚姻*致命的傷 / 123
你不會一直擁有滿意的關系,卻可以活出更完整的自己 / 131
PART4 相信:
你只能成為你相信的樣子
不愛自己,真的不是你的錯 / 142
女性能否主動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 153
所有的得不到,都是因為沒有準備好 / 162
事物的本質,都是非常簡單的 / 169
*好的改變,是潤物細無聲 / 175
心理學,本質上是一種中庸之道 / 183
PART5 關系:
在關系里活出真實的自己
成人之愛,到底有多高級? / 192
為什么愛情總讓人痛苦? / 200
同樣是結婚,為什么有人變好,有人更糟? / 207
為什么相愛容易,被愛滋養卻那么難? / 216
真正關系的建立,都是從被誤解開始的 / 223
如果原生家庭傷害了你,你可以在婚姻中去療愈! / 231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節選
當你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 如何才能重塑自己 感覺這座隱形之橋, 是你自己*好的擺渡人。 在很多渴望自我成長的人心里,都有這樣一個渴望: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這個樣子可能是外在的愛情美滿、事業成功、家庭幸福,也可能是內在的通透智慧與淡定從容。于是,我們可能自然而然地找到許多模板,在這些模板里有著各種好的、完美的樣子,然后我們跟著學習、模仿,希望某一天自己就能變成這樣。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遭到碰壁。有時候,我們似乎清楚地知道怎樣做才可以更好,但就是做不到;也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曇花一現地做到了,但很快又做不到了;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感覺到一種明顯的錯位,你明明想在那里,而自己卻在這里。 人生里的錯位,是讓意識上線的好機會 錯位所帶來的,常常是追逐理想的挫敗、找尋自己的無助,以及人生的無意義感。我們很容易在這樣的打擊之下,陷入兩個極端之中:你可能會抹黑你所要追求的理想,比如你想變得有錢又做不到時,就可能會覺得有錢人都過得不幸福;你也可能會回頭來抹黑自己,告訴自己你就是不夠好、不夠優秀,所以你才做不到。 這兩種極端,可以很快獲得確定感,讓我們在遭遇挫敗時迅速找到自我安慰。但是,如果找到自我安慰就是終點,你的生命從此就開始枯萎。遺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當你在人生里總感覺到錯位時,這恰恰不是結束,而是你新生命萌芽的起點。正是因為你變不成你覺得自己應該成為的樣子,你才會有空間去探索自己真正可以成為什么樣子。如果一個人想要活出自己,而不是隨波逐流,那么他的人生里必不可少會經歷這樣的錯位。如果錯位所帶來的不是非黑即白的評判,而是開始對自己有意識地覺察,那么他的人生就從此活過來了。 這就好比,原本是一架自動控制的飛機,在天空中漫無目的地飛行,原以為自己可以跟著別人一樣去到某個地方,可是,當別人都順利到達了,自己卻無法到達時,他才可能啟動自主意識,想搞清楚自己過去的飛行軌跡,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以及適合飛往哪里。也就是說,哪怕錯位有時候給我們現實的生活帶來了麻煩,我們也應該感謝自己感覺到了這種錯位,否則我們將可能漫無目地飛行一輩子。 你不可能變成任何人,只能活成你自己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無時無刻不在跟你碰撞,如果你開始有意識地看這些過程,你就可以從這些碰撞的錯位中收獲很多確認自己的訊息。好比前段時間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許多女性都希望擁有顧佳那樣的能力,卻不會真正有人可以活得和顧佳一樣。因為顧佳不是一個部分,而是一個整體。 我們看到她的那些優勢能力只是她整體里的一部分,是她人生經歷的產物。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經歷的產物。哪怕你受到了顧佳的影響,活出了另一個顧佳,那已經是一個有著你自己烙印的顧佳,而不是原來你仰慕的那個顧佳。所以,無論你追求什么,得到或者得不到,重要的并不是結果,而是你從這個過程里收獲了多少關于“自己”的訊息。 總會有許多東西吸引你,勾起你的欲望,當你無法從中獲得滿足時,你卻可以從對這個過程的覺察當中獲得一種寶貴的“自我差異性”。恰是這種“自我差異性”,讓你在努力活出別人的路上,*終活成了你自己。這個過程充滿了悖論:如果你一開始就要活成自己,卻根本活不成自己。你只有在努力活成別人的路上有壁可碰,才會有意識地開始覺察,然后一點一點活出自己。 也就是說,你既可能執著于要變成什么樣子,也不能太執著于有沒有變成什么樣子。這就好比是一場游戲,如果不當真就不好玩,如果太當真就沒法玩,重要的是,你要收獲在整個過程中的感受促成你的意識上線。 這些對理想和角色的追逐,本身不應該成為評判和改變自己的標準,而應該被當成是了解自己內在反應的試金石。所以,真正*寶貴的是,你在嘗試的過程中所體會到的內心感覺的變化。 感覺這座隱形之橋,是你自己*好的擺渡人 一個人想要活出自己,*重要的是通過許多內在產生的感覺去理解自己。然而,很多渴望自我成長的人做的恰好相反,可能是否定和忽略自己的感覺,也可能是抑制和修改自己的感覺。我們*需要的是通過感覺這座隱形之橋去獲得更多對自己的理解。如果我們把重心放在去改變感覺上,那就相當于關上了理解自己的大門。感覺,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如果放在理智的評估之下可能會不切實際。然而,對于我們的成長來說卻十分重要。感覺就像一座隱形之橋,通過對它的感受、理解和連接,你可以找到你要去往的地方或者直接到達那個地方,F實生活中,我們常常以理性為主,覺得當自己用腦子想明白了,成長和變化就會發生。實際上,恰恰相反,只有當我們的感覺到達了一個新的地方,你才會到達一個新的地方。這座隱形之橋常常讓人們迷糊的地方就在于: 如果你忽略自己的感覺,你哪里也去不了;如果你太把自己的感覺當真,立刻去改變和行動,你也會哪里都去不了。你需要在感覺里允許自己去經歷自己的感覺,當你帶著意識去體驗這個過程時,你的內在智慧就有機會重新發生整合,*終你還在這里,但是又不再是以前的自己。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心理咨詢可以讓一個人發生改變,實際上,我們在咨詢過程中所做的就是搭起這一座感覺之橋。通過在這個空間里的安全容納,我們會做很多的還原,讓每個人都可以越來越多、越來越自由地靠近自己的感覺。當你越去描述它、感受它,從點到面,從平面到立體,你對自己越清楚就越能讓你沖破阻礙和限制,活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己。 在我們人生的長河里,有一些時候,可能讓我們不得不隔離自己的感受,失去了為自己說話的能力或機會,這會讓我們形成對自己深深的誤解,離自己越來越遠。然而,當你開始重視自己的感覺,給自己機會重新看見那些活在不容易的過去的自己,接受它、陪伴它,允許它自然而然地跟你在一起,你身上的包袱就會被卸下,你經受的扭曲就會被復原。這時候,看似一切才剛剛開始,但你卻已經到達。 這也就是真正的成長,是很多人渴望的深度療愈。所以,理智總想幫助我們移花接木,但是感覺可以幫我們找到自己的根,連上自己力量和動力的來源。 你所要尋找的一切答案都藏在你的感覺里。善待你的感覺,就是善待你的整個生命。 關系里的不如意, 是讓你更懂得去愛自己 或許很多女性都跟她一樣, 一開始都覺得很多事情比自己更重要, 會選擇習慣性地忽略自己, 直到遇上一些關系里的不如意,才開始關注自己。 一位來訪者的先生出軌了,讓她把原本對未來的計劃都一下子提到了眼前。她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準備考研,盤算自己的財務狀況,認真考慮可能出現的現實危機!以前的她也一直在醞釀改變,但總好像缺了一些動力。如今出軌這事,就像臨門一腳直接把她送進了快車道。在沒有經歷這件事之前,她總覺得和先生的人生是一體的,為他好,也就是為自己好,只要看著他越來越好,自己的人生必然就會越來越好?墒墙涍^這件事情,她再也不會這么認為了。她開始**次認真地考慮自己的人生!或許很多女性都跟她一樣,一開始都覺得很多事情比自己更重要,會選擇習慣性地忽略自己,直到遇上一些關系里的不如意才開始關注自己。 感謝那些出其不意的變化吧,或許真的能讓你變得更好 在我大寶出生的那年,我被公司辭退了。那是一個很特別的公司,很多老員工都是一干就幾十年,直到退休。被辭退后,一開始我是發蒙的,之后更多感覺到的是羞恥還有對自己的不認可。當我想明白了,對于過去的所有工作,我并沒有懈怠過。 我盡力了,只是結果并不是我能控制的。想著這些,我釋懷了。既然一條路不合適,那就換一條路走吧! 從那時開始,我才**次認真地考慮自己的未來,才有了后來清晰的職業轉型和發展。 我想如果沒有那一次的被辭退,我或許真的會守住那一份工作稀里糊涂地過上很多年,可能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想想反而覺得那樣的日子更可怕,看起來很安穩,但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只是任由時間流逝,沒有認真地想過自己要去到哪里。 直到被辭退,就像隨波逐流的我被一個巨浪猛地拍到了石頭上,我才幡然醒悟:我不能再只是為了一份工作去努力,我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無論是我自己,還是我陪伴過的遭遇關系和現實突變的來訪者,我都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如果生活不曾被強烈地沖擊砸開一道裂縫,我們就不會主動去尋找里面的那些亮光。 這些亮光,就是對于自己的看見和省思。 看起來是變化讓自己措手不及,也可能是自己的主動吸引 面對毫無預料的變化,我們常常會覺得太突然了,猶如晴天霹靂。但是很多人也告訴我另一種感覺,猶如靴子落地的踏實。當我的來訪者面臨重大變化時,我時常會邀請他們跟我一起去好奇:為什么變化是現在發生,而不是過去發生? 在這里面,我們往往能找到一些線索。比如,有的人會告訴我:“或許過去我也會感覺到一些不對勁,但是我不會停下來,不會去深究里面有什么;而現在的我這么去做了,然后發現了更多的真相。 “這些真相,又促成了我去采取一些過去不會做的行動!焙髞恚∏∈沁@些行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這個過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好像全是一種偶然,實際上更像是一種必然,是一種內在渴望成長的外在結果。就像我的那位來訪者,在先生出軌曝光之前,我們已經做了一段時間的咨詢,她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來應對這次突發事件。于是,她去撕開了真相,促成了自己去走想走的路。 又拿我的經歷來說,當時的被辭退看起來很突然,但其實是有誘因的。我深知這是一個傳統的企業,無法接納一些創新的想法,但是我當時還是選擇大膽地提出來,實際上是我主動把自己推向了那個被辭退的境地。為什么我沒有像過去幾年一樣繼續埋頭干活,安穩地拿著工資呢?或許是我的內心感覺到已經準備好了,一切看起來很突然,似乎又是一種自然而然。這種變化的區別就在于:有時候,你明知道頭上有一只靴子,你不會去把它捅下來;而在另一些時候,你會毫不猶豫地去把它給捅下來。這取決于我們的感覺,取決于我們的內心是否已經有所準備;蛟S當你真的感覺到自己可以hold住變化,就會迫不及待地促成這種變化。 就好比一顆種子,在長出小苗之前,已經默默無聲地在土里長了很久,直到某一天嗖地一下突然破土而出。 這一天的來臨其實并不意外。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對于自己沒有意識,所以不知道自己正在準備著什么,才會被某一天的變化驚訝到。而當你留一些空間給自己去細細體會,常常會發現突然的變化可能也是自己蓄謀已久。 我們需要的不是適應變化,而是不斷適應新的自己 成長的過程需要直面不如意,也充滿了不愿意和各種艱辛,如果不是內心極其渴望,誰又希望離開自己熟悉的位置去選擇冒險。而當我們走進某一個困境,對周圍的一切如此失望,感到無能為力時,才會**次意識到自己才是終身*可靠的伙伴。 這種“有我”和“無我”的不同,真是天壤之別。遇到突然的變化,*考驗的就是我們和自己的關系。就好像你即便潛意識里已經準備好了一場戰斗,但是你在意識里可能還并沒有準備好立刻就上戰場。 你可能會一邊埋怨自己,一邊無比恐懼,另一邊又不得不去面對現實的這場戰斗,直到自己變得習慣,逐漸適應這樣的狀態。無論如何,你會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這個渴望突破的新的自己。
不迎不拒,向喜而生 作者簡介
羅近月 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治療師《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長導師;國內最專業心理網站“壹心理”專欄作者; “張德芬空間”簽約作者;作品曾被“心理公開課”“武志紅”“張德芬空間”以及《人民日報》《婚姻與家庭》《中國婦女報》等2000多個心理平臺及媒體轉載。已出版書籍《生活需要幸福力》《當你看得見自己,愛才能看見你》。十年專注自我成長領域,陪伴迷茫中的女性看見自己,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微信公眾平臺:美靈心生活(ID:meilingxinli)。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