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00245
- 條形碼:9787300300245 ; 978-7-300-3002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本書特色
本書視野廣闊、旁征博引、寫作精彩,是一部深刻的心理學作品。該書涵蓋了諸多發展和社會理論,論述富有見地與智識,并從獨特的視角出發,切入莫斯科維奇的思想,將之與 廣泛的理智傳統相聯系。 本書可與那些必讀的經典作品相媲美,讓讀者有可能管窺心理學可以是怎樣的、應該是怎樣的,但又經常不是怎樣的。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內容簡介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一書運用新的視角對表征過程進行分析,去探索知識與情境的關系。約夫切洛維奇認為,表征、有關自我的社會心理的建構、他者以及客體世界,是所有知識的基礎。理解了知識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起源和實現過程,就能夠解釋是什么把知識同人、社群和文化聯系在一起的。正是通過表征,我們才能理解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樣因為表征,我們才能夠理解他人的情感,并進行社會推理與判斷。
本書適合所有對知識表征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包括社會、文化與發展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以及對發展與文化領域感興趣的讀者。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目錄
**章 知識、情感與互動
表征社會心理學
發明表征
表征的發展
超越自然之鏡:作為社會創造的表征
第二章 社會表征與知識的多元性
拓展社會心理學的學科邊界
社會表征
重訪先賢
邁向更為明智的理性:認知多象性與理智的多元性
第三章 知識、社群與公共領域
社群
歸屬與生活世界
公共空間
對公共空間的批判
知識與公共空間
第四章 知識的形式和功能
表征的維度:“誰”“如何”“為何”“什么”以及“何為”
表征模式與知識的形式和功能
表征模式與認識形式
從一到多:復數形式的知識
第五章 遭遇他者的知識
差異與溝通
換位思考與承認
知識的等級性表征
承認與權力
對話性遭遇與非對話性遭遇
第六章 在日常生活中研究知識
研究社會表征
描繪表征體系:環境、健康與公共空間
知識、覺醒與賦權
作為對話行動的研究
對知識及其理性的再思考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節選
表征是所有人類生活的基本過程,是心智、自我、社會和文化發展的基礎。表征即使用符號代替不在場的事物。表征是人類兒童本體發展的關鍵機制,是習得語言的基礎,對建立社會關系至關重要,后者則是社會秩序得以建立的前提。表征也具有物質性特征。經由表征,文化在不同地方逐漸形成、變化。人類世界的全部現實均由表征構成。事實上,沒有表征,人類世界的現實就無從談起。借用羅蘭·巴爾特對敘事(表征的另一種形式)的論述:表征就在那兒,如同生命本身。
或許正是因為表征的無所不在,使得表征這一概念及表征過程在社會科學和其他相關領域引發了眾多爭論與異議。表征概念激發了眾多理論論戰。表征區分了不同的政治組織派別,也是涵括或排斥他人的基礎,決定了誰被表征而誰又不被表征。表征構成我們對于自己和這個世界的知識核心的基礎。我們如何理解存在于自身知識體系之外的事物?表征又在何種程度上能再現(represent) 其意圖再現的事物呢?它們是一直困擾我們認識與理解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改變世界的工程處于成敗關頭時,它們也成為關鍵問題。因為表征是開放的過程,絕大多數時間為人類利益與激情所糾纏,因此極易引發爭議。幾乎沒有任何表征能真實再現這個世界。即使一些表征在某些文化中享有高度的共識,歷史證明,圍繞這些表征也總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異議,總有一些人或群體隨時要提議用替代表征(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 以取而代之。在表征的戰役里,我們能看到定義、知識,以及構成真理與現實的本質是如此不穩定,缺乏堅實的基礎。
大多圍繞表征的爭議的背后是對表征的認識論功能的排他性聚焦,即僅僅關注表征生產知識的能力。誠然,無論是心理學界抑或是其他社會科學領域,都存在將表征的認識論功能與認知等同的強烈傾向,都傾向于完全抹殺在表征過程中人和情境的因素。表征被視為對世界上特定現象的既定狀態的準確描繪,進而進行研究。人和社會過程這兩個其生成的基本條
件與表征就此脫離。作為人之認知與知識的基礎,表征被還原為心智認識現象,取決于信息加工機制和一些心理學家稱為心智的模塊計算系統(modular computational system)。表征的多元維度就此被隱去。這些維度在其社會心理發生歷程和社會基礎中清晰可見。這一理論變化影響深遠,使得認知概念,連帶著表征概念,幾乎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無法使用。多數關于心智的再概念化和其相關過程的研究都摒棄了認知與表征這兩個概念。背后原因正是因為此二者在主流心理學中被賦予了非社會的意涵。因此,有必要重新借助認知與表征過程回顧表征概念的根源,以解釋作為符號和社會過程的表征的社會心理基礎。
情境中的知識:表征、社群與文化(當代西方社會心理學名著譯叢) 作者簡介
桑德拉·約夫切洛維奇(Sandra Jovchelovitch),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心理學高級講師,社會心理學碩士課程主任。在來到英國之前,她曾在巴西做心理方面的培訓工作,并積極參與了對精神病患者進行照顧的政策重建過程。她既從事理論研究又從事社會實踐,用英語、葡萄牙語出版了許多社會表征、健康、社群等方面的著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