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管理百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14202
- 條形碼:9787572214202 ; 978-7-5722-1420-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理百年 本書特色
管理史專家、Thinkers50創始人斯圖爾特·克雷納經典著作再版升級。 ● 管理上沒有*終答案,只有永恒的追問。這不僅是一部現代管理學史,更是一部現代商業進化史。63位管理大師在20世紀舞臺上精彩演繹,一本書,梳理百年管理變遷,洞悉未來管理趨勢。 ● 這本書不僅梳理了20世紀這個管理黃金時代中管理理論及實踐的清晰脈絡,還能夠揭示出管理未來的重要線索。書中充滿了對每一位學習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的人來說都具有價值的遠見。這是一本將真實生活寫進歷史的書籍,讀者們定會為人類在應對大型組織挑戰上所展現出來的智慧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前副主編程明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教授 張志學、南開大學商學院院長,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上海交通大學運營與供應鏈管理學副教授任建標等,DINGJIAN商學院與管理思潮發源地重磅推薦。著名管理學家、領導大師沃倫·本尼斯傾情推薦。
管理百年 內容簡介
● 過去的100年,管理的藝術一次次地得到了徹底改造。在《管理百年》中,我們經歷了每一輪的創新,認識到它如何與過去、未來相契合。本書對管理歷史進行了精心研究,不僅梳理了20世紀這個管理黃金時代中管理理論及實踐的清晰脈絡,還能夠揭示出管理未來的重要線索。《管理百年》為管理編年史賦予了蓬勃的活力,涉及的歷史人物陣營之豪華,連小說家也要羨慕不已。 ● 這不僅是一部現代管理學史,更是一部現代商業進化史。63位管理大師在20世紀舞臺上精彩演繹,一本書,梳理百年管理變遷,洞悉未來管理趨勢。克雷納在書中介紹的管理創新人士既有實干家,也有思想家,這些人物與其倡導的管理創新同樣耐人尋味。這些人盡管不乏時代偏見帶來的個人缺陷,但對企業和社會的進步功不可沒。 ● 無論是商業和管理人士,在校學生,還是致力于終身學習的從業者,都不可不讀《管理百年》。書中充滿了對每一位學習管理學理論和實踐的人來說都具有價值的遠見。
管理百年 目錄
推 薦 序 讓中國迎來屬于自己的“管理世紀” ——重讀《管理百年》的意義
中 文 版 序 管理,改變世界的力量
測 一 測 你對管理理念的變遷了解多少
原版推薦序 一部百年管理發展變遷史
引 言 20世紀,真正的管理世紀
第1章 時間,市場的王道(1900-1910)
“若非工人們從思想上徹底革新了對自身及對雇主義務的認識,又若非雇主們從思想上徹底革新了對自身及對工人義務的認識,科學管理無法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大棒與雞毛撣子
14條管理的一般原則
拿著秒表的復興英雄
科學管理與追求秩序
衡量式管理
普通工人施密特的問題
【管理百年年表】
第2章 技術,給效率插上翅膀(1911-1920)
“我們是在投入技術。在規劃、管理和工具開發方面投入了更高的技術,這樣工人就能享受這些技術帶來的成果。”
福特之路
地球上一半的汽車是T型車
成本優勢
A.F.,福特紀
效率之思
【管理百年年表】
第3章 組織,井然有序的群體(1921-1930)
“眼下的問題是通過增減,把缺乏凝聚力的大眾變成協調而相關的整體。這得依靠一個建立在基礎管理政策上的組織。”
統治與組織
組織的思考
從比利到斯隆先生
善用群體智慧的現代管理者
組織巨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4章 人,才是未來 (1931-1940)
“很多人告訴我應該做什么事,為什么該去做,但很少有人能真正讓我想去做一件事。”
明燈燃起
人事新政
動態角力下的人
直面人的現實
【管理百年年表】
第5章 戰爭,管理思想的引爆點(1941-1950)
“戰爭總是能以奇妙的方式把精明的管理人才匯聚在一起。它們造就企業,也粉碎企業。”
戰爭的產業契機
美國大兵的專屬品
給未來埋下種子
戰敗與商業崛起
【管理百年年表】
第6章 營銷,觸動市場的脈搏(1951-1960 )
“那時候,所有公司都處在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世界就在那兒等著企業來賣東西。公司開始系統化地考慮如何更精確地與市場建立聯系。現代營銷就此誕生。”
西方美夢與公司人
營銷的喜悅
營銷近視癥
消費主導的時代
探索工作激勵
【管理百年年表】
第7章 戰略,高瞻遠矚的力量(1961-1970)
“從實踐的角度來說,為挫敗敵人,任何計劃都必須考慮對方的實力;克服這類障礙*有把握的辦法是制定一套能適應環境、隨機應變的計劃。如果想要保持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同時又不放棄主動性,*好的辦法就是沿著一條本身就提供了備選目標的道路前進。”
規劃未來
兵法與經營
戰略管理的全盛期
在實踐中分析
分析師扛起的大旗
【管理百年年表】
第8章 戳穿管理的泡沫 (1971-1980)
“管理專家們不斷想出新的辦法精簡工作,采用新的機器,削減管理費用。悠閑的終身職位很快就消失了。”
臃腫的企業怪物
路在何方
沃爾沃之道
【管理百年年表】
第9章 追求卓越的冒險(1981-1990)
“任何追求轉型的管理層,都需要不斷接受新知識和新理念。膽小怯懦的人,期待獲得立竿見影效果的人,都注定會失望的。”
西方如何覺醒
把視線轉向日本
質量福音書
回歸根本
重新發現人
【管理百年年表】
第10章:權力的新平衡(1991-2000)
“高級管理人員充滿熱情地投入再造業務流程的工作,拆毀不再適合組織的公司結構。可管理實踐基本上毫發無損。如果管理者的工作和風格保持原樣,那么,他們*終會破壞重建后的企業結構。”
功能性死亡
組織模式
矩陣模式
管理模式
精益模式
發揮技術潛力的新模式
馬克思的勝利
【管理百年年表】
第11章 新的管理世紀
“未來真正出類拔萃的組織,將會是那些探索出如何讓各層級員工自覺學習、發揮出*大潛能的組織。”
觀念決定生死
至關重要的價值觀
企業的消亡
從確定走向混沌
【管理百年年表】
管理百年 節選
讓中國迎來屬于自己的“管理世紀” ——重讀《管理百年》的意義 程明霞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前副主編 《哈佛商業評論》一直深信“管理是一種正能量”,好管理不僅能幫助企業家有效運營公司,更能為整個社會進步調動資源、貢獻力量。本書作者——著名管理史學家斯圖爾特·克雷納先生雖然遠在倫敦,但他不僅是《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編輯總監朱莉婭·科比(Julia Kirby)的好朋友,也是《哈佛商業評論》的老朋友。他在很多著作里都曾感謝《哈佛商業評論》對他的研究給予的支持。朱莉婭在《哈佛商業評論》90 周年紀念刊(2012 年11 月號)上撰寫本刊簡史時,也特別提到克雷納在管理史學領域的成就。 然而,“管理”究竟是什么?克雷納在他這本《管理百年》中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清晰明確的定義。他說定義“管理”實在太困難,它是一門專業、一種職業,它是衡量企業卓越與否的尺度,但它又超越商業,無所不包。 誰是當代中國*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 我對克雷納的為難深有同感,因為管理不僅難以定義,尤其在中國,它還被嚴重誤解和低估。一位在一家聲名顯赫的商業媒體工作的編輯好友直言不諱地對我說:“管理什么的我*討厭了。”另一位我所敬仰的大思想家的杰出弟子跟我說:“管理是真實的學問,但沒什么大學問,組織理論就夠用了。”我的團隊里一位年輕貌美、聰明伶俐的同事告訴我:“‘管理’這個詞太不性感了。”而一群高管在社交媒體上接力般地說:讓那些辭職的人都快點離開吧,地球沒了誰都照樣 轉,真以為我的企業沒你不行嗎?……所以,你能想象,當克雷納一再追問我“誰是當代中國*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時,我有多為難。 對管理缺乏常識、缺乏認知的狀況,與中國的現實有關。放松管制和對外開放帶來的市場擴張,釋放了中國企業的活力,造就了過去30 余年中國經濟的騰飛。持續30 余年的經濟上升周期,讓中國的企業家們更著迷于外向型的投資、擴張、布局,而不是內部管理,比如產品研發、技術突破、客戶服務、創新、品牌、銷售、人才激勵和培養、戰略、企業文化等。 賺錢有多容易,管理就有多混亂。這樣的結果造成中國有許多億萬富翁和規模龐大的巨無霸企業,但并沒有太多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人人都在問: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喬布斯?),更沒有多少歷經經濟周期、時代變遷、行業整合而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中國市場還處在馮侖所說的早期競爭的年代,尤其是本土企業,大都赤腳上陣,從沒穿過“現代管理的鞋子”,還不知道穿一雙好鞋才能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現代良性管理: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長久生命力的基礎 “管理”不是企業的附屬或者束縛,而是其核心競爭力和長久生命力的基礎。這正是克雷納這本《管理百年》的價值所在,也是中國讀者尤其需要認真研讀本書的原因。在作者筆下鋪陳開的不僅是一部現代管理學史,更是一部現代商業進化史。從現代管理的源頭——大工業時代開始對科學管理”的推崇,到梅奧博士對生產線上“人”的發現,到德魯克對企業,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的發現和界定,再到職場對女性潛能和利益的關切——克雷納在這本書中以清晰的脈絡、簡潔又生動的敘述,向我們展示了西方(也包括日本)企業的實踐在西方社會催生和滋養了一批多么了不起的企業家、管理的信徒與思想大師,他們突破性的理念在過去100 年中不斷演化、更新、自我顛覆和超越,不僅造就了一批屹立百年而不倒的偉大企業,支撐了美國的崛起與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后的復蘇,更使現代社會愈加文明和人性化。 遺憾的是,《管理百年》書寫的這部現代管理學史,嚴格地說是一部西方現代管理學史。中國擁有全球*多的消費者和*大的市場,但我們對現代管理學的貢獻卻主要是古代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當代中國,無論是商學界還是企業界,都還沒有可以影響全球商業世界的管理理念。從現代管理學宗師德魯克,到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再到近半個世紀影響*大的“顛覆式創新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從GE(通用電氣公司)、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可口可樂,到谷歌、蘋果,這些深刻改變了企業運營方式和人類生活方式的大思想家和卓越企業,都不是中國給予世界的貢獻。20 世紀的中國錯過了工業革命,也遠離了整個管理世紀——管理成為專門學科的20 世紀,被克雷納稱為“有趣、創新和進步的100 年”。令人振奮的是,有了之前30 余年的市場開放、資源累積、商業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再加上經濟周期進入平緩甚至下行周期對企業造成的壓力,中國在21世紀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管理世紀”。 當下的中國,不僅是全球*富有活力與機會的新興市場,也處于積累了*復雜難題的社會轉型期,無論是經濟增長面臨的發展模式轉型、效率與創造力提升、全球性視野與競爭力獲取,還是社會層面的兩極分化、階層沖突,都需要極具超越性與顛覆性、理性且良性的解決方案——而這些,正是商業世界的核心價值取向,正是企業家群體不能推脫的使命,正是管理的用武之地。 在中文世界傳播管理的福音 我們不妨基于克雷納的《管理百年》給“管理”一個充分而全面的界定: 管理,現代管理,尤其是現代良性管理,不僅是確保企業正常運轉、健康發展、基業長青的基本工具,也是推動技術升級、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燃料,更是發現人之價值、提升人之價值、激發和釋放人之創造力與想象力,并*終讓人獲得成就感、尊嚴和自由的核心保障。 枯燥地說,管理是冰冷繁復的工具,讓一切得以運轉和實現;浪漫地說,管理是莫扎特的鋼琴、達·芬奇的畫筆,讓所有偉大的創意、天才的靈感變為可見的成果,讓夢想真正照進現實。因此,無論是“中國夢”,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全球夢”,都必須穿上“管理的鞋子”,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小的代價、更良性而可持續的模式得以實現。 在此要特別感謝湛廬,貴公司不僅用心重譯和再版了克雷納這部經典之作,而且多年來專注地出版了大量管理學的經典著作。《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愿意跟湛廬一起,不遺余力地在中文世界傳播管理的福音。我毫不懷疑,在未來30 年,中國不僅將穿上“現代管理的鞋子”,還將向全世界出口“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管理鞋子”。 [中文版序] 管理,改變世界的力量 觀念很重要,它們有著改變世界的力量。想想哥白尼、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牛頓、伽利 略、愛因斯坦和達爾文這些終極的顛覆性創新家。觀念左右了我們的人性,塑造了我們的思考方式,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商業世界中,觀念同樣重要——從史蒂夫·喬布斯到蒂姆·伯納斯- 李,從谷歌到蘋果,新的思想家和新的觀念對我們現有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發起挑戰,甚至重新定義了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個觀念,可以改變整個產業;而諸如持續改善、平衡計分卡等觀念,則不斷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法,引領著企業的發展。 管理也很重要。在一些地方,嘲笑管理已成風尚。比如,你去問問英國人,他們的國家衛生 服務有什么問題,他很可能會告訴你,那兒的管理者和管理顧問太多,醫生和護士卻人手不足。經理是替死鬼,是組織中出現過激行為、失誤和效率低下問題的替罪羊。 然而,現實情況是,順利完成工作得靠管理。一旦你跳出一兩個人一起工作的環境,你就需要某種形式的管理,這是必然的。從亞歷山大大帝時代到今天,管理的要素(從組織行為到供應鏈管理)直接決定了組織的成敗。就因為管理無處不在,我們才會如此輕易地忽視了它在20 世紀取得的進展。人們通常不把管理當成學科。不久前,經濟學也遭遇過類似的命運。人們嘲笑管理界*新冒出來的流行語,認為它們膚淺又“自命不凡”。但是,管理其實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正如你將在《管理百年》中看到的,在100 年前,我們身處科學管理的奴役之下。而自此以后,我們便開始奮力前進。在過去的10 年中,管理的一大成就,就是承認管理乃是一項基本的人類活動——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人們很容易低估管理觀念在這一進程中的影響力,諸如“授權”(流行于20世紀80 年代)、“情商”(普及于20 世紀90 年代)等概念,現在看起來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不過,從用秒表管理績效的做法到科學管理,我們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類似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等觀念,為我們的前進奠定了基礎。 不妨再想想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的影響,他是 Thinkers50(www.thinkers50.com)排行榜中**的管理思想家。克里斯坦森在商業世界的影響極其深遠。在《創新者的窘境》中,他考察了為什么企業總是難以應對市場里的激進創新。這本書向整整一代的管理者介紹了顛覆性的技術和顛覆性的創新觀念。 *近,一些觀念使我們對自認為已經知道的東西進行了重新評估。比如,大多數(至今也仍有許多)管理者相信,恐懼和貪婪是激勵人的兩種主要杠桿。但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探討了“激勵”這一古老主題,并指出,我們需要放棄沒用的“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因為人更傾向于將自己所愛的事情視為事業。 管理觀念十分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這些觀念是讓未來更美好的催化劑。管理觀念不光跟商業有關,還能改變更廣闊的世界。中國的持續發展需要卓越的管理。從建造金字塔到把人類送上月球,管理一直是驅動人類努力前進的核心力量。今天,*優秀的管理觀念可以解決世界面臨的許多挑戰——減少世界貧困和犯罪,創造更有效的醫療保健,建設可持續發展的財富模式。 例如,*近幾年,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把他的管理觀念應用到了醫療和教育領域,展現了開明的管理思考將如何解決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韓裔教授W. 錢·金和他的美國同事勒妮·莫博涅,合著了暢銷全球200 萬冊的《藍海戰略》。他們的觀點已經為世界各地的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國家政府所接受。例如,2010 年,馬來西亞政府掀起了國家藍海戰略的第三次浪潮,其重要目標之一是建設農村基礎設施——為農村貧困人口提供住房和自來水。馬來西亞時任總理納吉布·敦·拉扎克公開表示,好幾個政府計劃都證實藍海概念大有裨益。 觀念改變世界。喬布斯以他的觀念和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已故的C. K. 普拉哈拉德也以他的觀念和《金字塔底層的財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本書向企業發出挑戰,要它們尋找商業方案,解決全球*窮苦民眾所面臨的問題。 舉個例子,2010 年8 月,維賈伊·戈文達拉揚(Vijay Govindarajan)和克里斯汀·薩卡(Christian Sarkar)在博客上邀請設計師用300 美元設計一套住房,由此掀起了一場為世界窮苦人再造住房的運動。 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的琳達·斯科特(Linda Scott)也在探索如何讓企業與人道主義組織合作,為世界上*貧困的國家提供改變生活的健康項目,同時實現企業的目標。斯科特介紹了寶潔公司的幫寶適紙尿褲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聯手活動“買一贈一”:只要買一包紙尿褲,就贈送一份針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破傷風疫苗。這場活動于2004 年12 月啟動,迄今已派發出3億劑疫苗,保護了全球26 個國家的1 億名育齡婦女及其新生兒。 新觀念和新方法是推動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和進步的關鍵。觀念,在繁華盛世可以錦上添花,在挑戰時刻則有著更重大的意義。新思維是經濟衰退的*佳解藥——無須裁員。組織在此刻*需要的便是全新的自我組織方法,需要的是卓越的管理。 在這里有一個好消息:自《管理百年》首次出版以來的10 年里,對管理者的要求發生了根本變化。管理者必須更加具備全球視野,必須更加擅長團隊合作,還必須依靠新技術、圍繞新技術,不斷學習管理。然而,有一點仍值得指出,那就是管理的核心內容基本上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從中國到歐美,全世界各地的精英管理者,都立足于自身企業考慮問題。凡是那些*成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企業領導者,對企業的細枝末節都有著深入的了解。他們懂得,任何組織都要依賴人來完成奇妙的事情,這超越了使命的召喚。 在采訪沃達豐公 CEO(首席執行官)維托里奧·科勞之前,我跑到了一家沃達豐公司的專賣店,詢問銷售助理對本公司的老總是否有所了解。“當然了,他經常來呢。”她回答說。沃達豐是一家大公司,但CEO 卻能擠出時間來視察專賣店。“CEO 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很容易生活在泡沫里——我們只搭乘英國航空公司的班機,只穿梭于機場貴賓室、總裁會議室,只跟其他老總聊天。但不斷在個人生活和商業生活中學習新東西,才是我的挑戰。”科勞對我說。 同樣,我也采訪過河之洲零售連鎖企業(River Island Retail Chain)的CEO 本·劉易斯(Ben Lewis)。他在自家連鎖店里工作過,知道門店如何運作。他認為,只要給他45 分鐘的時間觀察,他就能評估一家門店的績效,找出它存在的問題。他經常這樣做。劉易斯每個星期都要去視察門店。他接受采訪那天是星期三,那時他已經視察了布倫特十字購物中心(Brent Cross),下午晚些時候還將動身去特拉維夫白城(White City)。在此前的一星期里,他每天都親自視察門店。“我必須具備觀察產品的能力。走進店里,我要對它運營得是否正常有個判斷,如果哪里不對要知道怎樣修正。”他說。除了親自視察零售店,還有一些替代的做法,如訪問在線博客、員工聊天室等。“我總是渴望得到更多信息。我查看客戶評論,跟店長聊天,跟朋友以及朋友的孩子聊天,跟在試衣間工作的員工聊天,跟采購團隊討論他們收集的信息。” 這些領導者如此關注企業現狀。他們了解自己的企業如何運作,企業的一線員工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問題。“了解現狀”的重要性不光體現在零售企業。我曾問過富士通公司的一位董事是否還記得自己**天到公司上班的情形。那是30 年前的事情,所以這對人的記憶力是個考驗。他停頓了一下,想了想說:“哦,我記得。公司派我到一家銀行工作,那家銀行是富士通公司的客戶。在那里我分不清誰為銀行工作,誰為富士通公司工作。后來我一直倡導這種做事風格——要和客戶緊密合作,因為我們需要理解客戶的需求,理解客戶的業務。”究其根源,管理很簡單。但管理的核心,卻是*難掌握的東西。
管理百年 作者簡介
斯圖爾特·克雷納 ● 管理史學家, 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Thinkers50創始人,該榜已創立20年,每兩年評選一次,被譽為管理界的“奧斯卡”“全球先進管理思想的風向標”。 ● 曾任記者,常年從事商業新聞報道。他創辦了集媒體內容、概念和咨詢為一體的Suntop Media。 ● 商業的本質四部曲”——《創新的本質》《管理的本質》《戰略的本質》《領導力的本質》作者。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