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411572
- 條形碼:9787571411572 ; 978-7-5714-115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本書特色
身逢武術山河巨變之時代,講述幾代武術家的思想與人生。 安慰先生的文字,情懷滿滿,不僅僅是對舊時武林人物百態的回憶,他筆下每個人的結局都略帶有一點悲劇意味,全書貫穿著一種嚴肅文學的悲壯之感。這是一本武林滄桑真遺錄,一部中國武術消亡史。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內容簡介
"安慰先生游學于京、津、晉、冀,結交諸派名家,曾親炙王新午的太極拳和八翻手,見識過穆修易的指力和胯打,深諳胡耀貞丹道修煉的核心與局限……其武學遺錄填補了許多武術名家活動軌跡的盲點、斷點,澄清了那些無端的臆測,并原樣記錄了前輩的精華拳論、珍貴講義。 書中涉及的有名武術家包括但不限于:王新午、張欽霖、劉殿琛、布學寬、孫劍云、胡耀貞、何月波、劉東漢、董秀升、穆修易、辛元、路開源、葛書元。"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目錄
上編 武林行跡與憶舊
白頭何所寄,猶作少年吟—我的少年時代
橋頭街的繁華
海子邊的江湖
安于斯宅
開蒙
崇善寺和力宏和尚
詳推用意終何在—太原府的太極拳
武學啟蒙:霍寶珊先生
王新午
劉東漢和張欽霖的太極拳
葛書元的軟硬功夫
孫劍云:拳盡在進退之中
李東昇:舍己從人不費拿
推手,我佩服三個人
拳法遺來本五行—形意門話舊
心系形意
太原城外的形意拳
辛元先生的通背和形意
國民師范的武術教師劉殿琛
辛元之氣節
辛元與胡耀貞
孫祿堂
拜入師門
師父、師娘和師兄弟們
三體式
師門星散
張安泰:你想怎么跌出去
陰符退盡純陽顯—八卦門往事
對八卦拳的向往
何月波的八卦掌功夫:紙穗、銅壺、羊皮襖
路開源:先練一年轉掌再說
董海川的教學法
埋沒鄉野
葬劍悲聲切,拈花恨意遲—學劍瑣憶
路開源的龍形劍
劍術還在,劍法丟了
劍術之規矩
景炎先生
孫式劍與太極劍
藥變還丹道難成—內功雜談
與胡耀貞的緣分
丹道核心與胡耀貞的局限
丹道與玄關的功法層面
王玉鳳:丹田有三
下編 安慰先生武學遺錄
拳理探微
拳理歸約
拳術十字辨
三拳一圓
履中蹈和
套路演習
形意、八卦進階之法及打法要略
習拳經驗
拳意鉤玄歌
筑基功夫
腿法
樁功
撐筋拔骨
發力
練步
輔助功法
入門套路
七星通背拳
母子捶
十二路探腿
形意拳講義
源流
拳理
特點
丹田功
三體式
五行拳
十二形拳
五行六象連環歌
八卦掌講義
源流
拳理
特點
三才掌
青龍返首
單換掌
十大掌
三種步法
八卦進階
太極拳講義
器術精華
槍術運義
刀術要略
劍術法要
后記 別去休言身后名—弟子閻子龍回憶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節選
孫劍云:拳盡在進退之中 在北京,除了工作之外,我每天都會去陶然亭公園鍛煉。先練練形意、八卦,然后就練王新午先生的太極拳,每天如是,堅持了一段時間,時間、地點、練功次序都是固定的。開始的時候還是一個人練,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附近也有練拳的,但我也沒想著交流。后來接著幾天,每天都會有一個中年女人在旁邊笑吟吟地看我練拳,看面相很年輕,短發微卷,戴著一副玳?虻难坨R,看我練完就走。 有一天我正練著呢,她又來了,等我練完了不僅沒走,還走上來和我聊了幾句,問我是哪里人等等。這是一般性的聊天,我也沒太在意。而后她突然又說:“你這個形意、八卦練得不錯,練得很正宗,看得出是名家調教的。你的太極拳也有功夫,練過不少年頭的感覺,不過你不如練練孫氏太極拳。王新午的太極拳有很多別的拳法內容,與你的基礎不太相應,打不成一片。孫氏太極拳是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一的,是*適合你的基礎的,你不如練這個! 我聽罷很驚訝,原來是個行家,于是說:“孫祿堂先生是我*崇拜佩服的前輩,自小常聽師父們說,可惜沒有緣分見。他的太極拳自然是高明的,我也很仰慕,很遺憾沒有學過,沒遇見過精擅此拳的老師! 然后就聊到孫先生的著作,我還把孫先生*早的拳論和后來的變化做了一個闡述,又背誦了孫祿堂先生《形意拳學》的一些創論。我一邊講,一邊嘆息。她一邊聽,一邊笑吟吟地點頭。等我說完了,她笑著說:“我就是孫祿堂先生的女兒。” 我不太相信,就問:“你叫啥?” 她說:“孫劍云!” 我趕快抱拳作揖:“有眼不識泰山了,能見到孫先生女公子! 孫劍云先生又笑著說:“看你年齡不比我小多少,不要這么客氣。” 我們互說了一下年齡,孫劍云先生是民國三年(1914 年)生人,比我大了七歲。 孫劍云先生說:“我常在陶然亭鍛煉,*近突然多了你這個‘陌生人’,又練得地道,我就好奇,連著觀察你好幾天。越看越不像一般的愛好者,今天就這么冒昧地打擾你了。剛才聽你說你的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的師承,也是大有來歷的。你要是真想學孫氏太極拳,我就教給你吧! 我真是求之不得,當下就問孫先生住處,說改天登門去磕頭拜師。孫劍云先生擺擺手說:“這就不要了。我的功夫德行與家父比起來百不及一,還不能收徒弟,也不敢收徒弟。另外論起班輩,形意門里面是‘華邦惟武尚,社會統強寧’十個字,你我都是‘惟’字輩,算是平輩。所以你這么學就行了。” 這樣的機緣像是天上掉下來的,我一時不知道說什么好,真是見識了大家的風范。從第二天起,我就開始學孫氏太極拳了。 因為崇拜孫祿堂先生,我向孫劍云先生問了很多關于孫祿堂先生的事情。比如“孫祿堂先生是怎么練功的”,孫劍云先生就講了一些趣事和特別的方法。她說孫祿堂先生練功,不是社會上想的那樣,也不是武術界常見的練法。孫祿堂先生常用的幾個方法,一個是用牛皮繩拴個磨盤,然后拉著牛皮繩拴往回拽。拽過來后,把磨盤扔出去,然后再拽回來,反反復復。另外一個就是抖大桿子,通常人舉不動的桿子,孫祿堂先生每天要抖一千次。其他的就是練些硬功功法。沒有適當的硬功輔助,打不了人。
猶憶武林人未遠:民國武林憶舊及安慰武學遺錄 作者簡介
安慰(1921—2013),號常悟,祖居太原,世代為官,詩禮傳家。先生性恬淡而寡言,幼而穎悟,泛濫群籍能通其意,習書繪畫陶冶性情。 平生所遇,皆一時俊杰。先后師從王新午高足霍寶珊、劉殿琛高足辛元、何月波弟子路開源、孫祿堂之女孫劍云諸先生習武學技。于理能探幽發微,于術精益求精,將易、醫之原理,釋、道之體性,與拳術融會。師承皆名家巨手,習藝技精功深,精形意、八卦而尤擅劍術。此外,又受佛門功法于力宏老和尚,學丹道氣功于胡耀貞先生,習擒拿于李東昇先生,皆窺其根本而摘其枝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