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5062
- 條形碼:9787520365062 ; 978-7-5203-650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內容簡介
西歐民族歷史寫作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歐洲就有歷史家講述各民族的故事,并且清晰表達了民族政治和文化統一性的概念。到文藝復興時期,各國人文主義歷史家接受了民族國家這一主題。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系統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民族歷史寫作發展的全過程,并就各地區和國家對民族歷史寫作的貢獻,以及各自民族史學的發展路徑進行比較研究。我們認為,這不僅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西歐史學邁向近代的過程,同時也使我們能探究近代早期“民族”這個新因素對歷史學術的影響,揭示政治與學術之間的互動關系。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目錄
**章 意大利人文主義史學與民族史學
**節 布魯尼開創的人文主義史學新風格
第二節 比昂多的歷史一地志學方法與民族歷史寫作
第三節 馬基雅維利的新政治史與意大利的民族身份
第四節 圭查迪尼的《意大利史》
第二章 法國民族歷史寫作的初步和民族歷史觀的形成
**節 法國新政治史的開端:從科敏納到塞瑟爾
第二節 蓋剛的嘗試:《法蘭克人的起源和事業紀要》
第三節 教會法和封建法研究與民族歷史觀
第四節 迪穆蘭和霍特曼的民族歷史觀
第五節 皇家博學研究團體與民族歷史研究
第三章 法國史學新理論和新方法的探究
**節 博杜安的“整體史”觀念
第二節 博丹的“歷史方法”
第三節 教會法和封建法研究與民族歷史觀
第四節 拉波佩利埃爾的“完美歷史”
第四章 法國民族歷史寫作的成熟
**節 迪蒂耶和皮圖的法國中世紀研究
第二節 迪埃朗的法國通史編撰
第三節 德-圖的法國當代史
第四節 帕基耶的法蘭西文化研究
第五章 英國人文主義民族政治史寫作
**節 托馬斯·莫爾的《理查三世本紀》
第二節 海沃德的政治策略史著作
第三節 培根的歷史理論及其民族史寫作
第六章 英國博學傳統的民族史寫作
**節 英國的方志學傳統與歷史一地志學研究
第二節 約翰·利蘭的歷史地志研究
第三節 威廉·卡姆登的《不列顛志》
第七章 德國的民族歷史寫作與德意志民族的塑造
**節 溫斐林的《德國史綱》
第二節 貝亞圖斯的《德國紀事》
第三節 德國民族史的奠基者弗蘭克
第八章 西班牙和尼德蘭的民族歷史寫作
**節 西班牙人文主義史學的奠基者梅西亞
第二節 “西班牙的李維”馬里亞納
第三節 杰出的荷蘭民族歷史家霍夫特
第四節 *博學的荷蘭歷史家格勞秀斯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節選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雖然圭查迪尼承認命運對人事的影響,但是他證明命運的作用的方法是要準確探究歷史事件的理性解釋的限度,而且他直接關注的是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的理性解釋。因此,政治領袖人物的心理和動機分析就成為歷史家的重要任務。原來歷史家不僅要描述事件的發生,還要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而在《意大利史》中,事件原因的解釋則優先于事件過程的描述。圭查迪尼認為,人總是有個人利益的考慮,每個人的利益關注各不相同,滿足個人利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人的私利取決于各種因素,其本身變動不居。歷史家通常是根據公認的善惡觀來判別個人行為,而圭查迪尼在其《意大利史》中則將維護私利看作基本人性,是唯一不變的因素。人物性格不是固定不變的,不能簡單以善惡來分別。他認為,人的品性只會表現于一系列事件中,并且為事件所改變和塑造。“圭查迪尼根據人物看得到的涉世行為來勾勒人物性格,其性格刻畫達到了非常高的心理現實主義水平。”①敏銳的心理分析是他歷史敘事的一大特點,書中描述了查理八世、阿拉貢的斐迪南和盧多維科·斯福扎等重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了他們之間的爾虞我詐的殘酷斗爭對意大利人的影響。 圭查迪尼認為,人根據對實際情勢的判斷來做出決策,但行為結果并不總是如人所意料,因而人*終會根據出乎意料的結果來改變其意圖。他探究了從事件發生到引起行為者心理反應的過程,他認為這一心理反應會使行為者產生新的意圖,從而施行進一步的行為。于是,《意大利史》的敘事既有實際事件描述,又有歷史人物的動機分析。圭查迪尼試圖表現歷史事件和人物動機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反作用的過程。人的實際行為并不總是如理性分析的那樣導致它應有的結果,相反,其結果往往為人的意愿和欲念所扭曲。因此,人的妄想和謬見是歷史的組成部分。圭查迪尼要說明政治事件的理性解釋的限度,這一企圖使他的《意大利史》有了又一個創新,即他的歷史著作的地理空間和編年框架不同于其他歷史著作。我們稱圭查迪尼的這部著作為《意大利史》,但他本人從沒有用過這個書名。他提到這部著作時稱其為“關于意大利事務的歷史”。圭查迪尼承認意大利因其文化上的優越性而不同于歐洲其他國家,然而,他并不像馬基雅維利那樣堅信意大利會成為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因此,《意大利史》的主題不是作為一個政治實體的意大利,而是發生在意大利半島上的事件。意大利的各種勢力并不適宜于分別作為各城邦歷史的主題來敘述,因為各城邦內部的發展與其他城邦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發生在意大利的所有事件又與發生在歐洲其他地區的事件密切相關。圭查迪尼認為,他必須要討論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事情,“因為那里發生的事件常常與這里發生的事件相互關聯”。 圭查迪尼的著作的主題是由一個內在邏輯來規定的,其范圍延伸到西歐其他國家是確定事件之間因果關系的必然要求。在討論意大利事件時,他把德國、法國、英國和西班牙的發展囊括進來,從而證實了整個西歐密切聯系。他對廣闊政治場景的關注無疑與他擔任佛羅倫薩外交官、教廷行政官員和教皇顧問的從政生涯分不開。他在其著作中融人自己的政治經驗,這有助于使同時代和后世的人們意識到一個相互關聯的國家體系的存在。在圭查迪尼看來,歷史能夠,而且必須劃分為時期,而歷史時期的劃分應該取決于歷史過程的內在性,而不是根據哲學或神學的假設。在1535年,圭查迪尼打算寫一部回憶錄來記述他擔任教皇顧問,以及在科涅克同盟戰爭期間擔任教廷軍隊指揮官的經歷,其著作體裁準備效仿愷撒的《戰記》。然而,到寫《意大利史》時,他將回憶錄的內容用到了這部著作中,作為第16卷和第17卷。圭查迪尼從寫作愷撒式的評注轉而撰寫歷史著作,或許是因為他試圖通過寫作歷史來贏得更大的聲譽。這部歷史著作之所以要從1494年法國入侵意大利開始寫,是因為他認為只有追溯到因果鏈的起點,才能真正使那些事件真正得到解釋。盡管《意大利史》非常冗長,但它是一個整體,其時空范圍都取決于因果關聯的原則。 ……
文藝復興時期西歐民族歷史寫作 作者簡介
徐波,四川成都人,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從事歐洲史和西方史學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世界古代史導讀》《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民族史學研究》《文藝復興時代著名歷史學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譯著有《文藝復興歐洲社會生活》《工具書的誕生:近代以前的學術信息管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