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文化通義 本書特色
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對中國文化產生的根源與背景、基本要素、價值系統、基本特征、傳播及對世界的影響、對外來文化的受容與排斥、現代化與未來前景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全貌,又凸顯了中國文化的諸多亮點。
中國文化通義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貫通文史哲的全新視角解讀中國文化,不僅把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放到世界文化發展和人類文明更新轉型的大背景和總趨勢中來考察中國文化,而且從中國文化發展的縱向(歷史順序)與橫向(不同學科)交叉比較的角度,以立體式的總體考察,揭示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作者還以辯證的思考和客觀冷靜的態度來分析中國文化對現代生活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注意其負面影響,力求辨析中國文化中的適時性精華和失時性糟粕,并以批判與繼承的立場和方法揚棄糟粕、吸取精華,更力求深入挖掘、探求中國文化中具有普遍意義和普適性價值的中國智慧,使其真正成為文明社會的“生機源泉”和“精神紐帶”,以成為今天社會發展的思想文化資源。
中國文化通義 目錄
中國文化通義 相關資料
中華文化雖歷經多次蛻變,卻依然體系完整且富有強大的生命力。在當前語境下,中國文化仍然是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書作者以中西比較的視角探尋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基本價值,以辯證的方法分析中華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多維度地闡釋了中華文化具有普遍意義的要素和智慧,以負責任的態度對中華文化的前景做出了展望。全書視野開闊,觀點新穎,立論公允,通俗而不失學術性,為推動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
——“中國好書”2020年3月榜 推薦語
《中國文化通義》綱目清晰,節奏明快,內容豐富,立論公允,充分肯定了中國文化自身的智慧,辯證看待中國文化的優劣,側重挖掘中國文化中的審美價值,重視闡述中國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全書立論高遠、視野寬廣、材料豐贍、論證得當、思想深沉、學術厚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哲學系教授 郭齊勇
本書以高屋建瓴的態勢,通過縱貫與橫攝的方法為我們展示出了中國文化豐富的內容和特色。作者在拒斥“自虐”式的文化立場的同時,對家珍主義、自滿自大的文化“癡呆癥”也給予了高度的警惕。我們有理由真誠地感謝本書的作者,正是他的研究使我們進一步懂得今天是昨天的延續,明天的事實。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林宏星
中國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國文化通義》一書,從世界文化發展的總趨勢中來審視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系統講述中國文化的歷史起源、基本要素與價值系統,清晰勾畫出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現代意義以及對世界的影響,對中國文化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式考察,商量舊學,培養新知,表現出深刻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該書是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文化熱”和新世紀“國學熱”深刻反省與總結,既展現出中國文化的智慧、氣質和神韻,又預見了新的中國文化熱潮的興起,是近年來中國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哲學系特聘教授 朱人求
《中國文化通義》乃李中華先生博大宏通之作,其勝義在學、在識,更在其精神。遙想百年之前,青年梁漱溟在北京大學演講《東西方文化與哲學》,呼吁當此世界文化過渡之時代,中國應振興陽剛乾動之精神,探索中國文化及世界文化之新路向。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文化書院應運而生,舉辦意義深遠的文化講習班,即由梁漱溟先生開講。李中華先生秉承燕園之遺風,親預文化書院之盛事,于此中國文明、世界文明面臨大變局之際,作《中國文化通義》,述往事,通其道,思來者。世之君子,攬此斯文,必將聞風興起,振奮而有所為焉。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劉梁劍
《中國文化通義》是李中華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不僅多維度地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要義與特質,而且將之放在古今、中西的大格局下來考察,對于中國文化的傳播、普及、宣傳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本書全面而不失精要、平淡而不失深刻,立場鮮明、評價公允,學術與普及并重,著重揭示中國文化各個方面的內涵,娓娓道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任蜜林
李中華教授的《中國文化通義》一書,以“通”命名,其義大概可從四方面言之:一是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和暢平正,該書既可為初學入門者了解中國文化之階梯,亦能為專業人士研習之所資;二是作者通悉諸子百家之哲思,故能在析理時左右逢源,切中中國文化之腠理;三是全書內容通貫上下,上自敘述中國文化的源起,下至反思中國文化的現代命運和現代意義;四是作者有著通達的文化觀念或審視文化的態度,作者并非是在為中國文化作贊歌,而是“不虛美,不隱惡”,在知古鑒今的基礎上指出中國文化創造性發展的方向。書中精見迭出,不由深厚之累積,不能為此通人之論。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劉增光
中國文化通義 作者簡介
李中華,北京大學中國哲學暨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博士生導師,由其領銜修訂的《中國哲學史》成為北大和諸多大學的必修教科書。著有《馮友蘭評傳》、《讖緯與神秘文化》、《中國人學思想史》(主編)、《馮友蘭學術文化隨筆》(主編)、《魏晉玄學史》(合著)、《中國儒學史》(湯一介、李中華主編)。《中國儒學史》榮獲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十二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