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十講:從探究論證到開放創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90238
- 條形碼:9787544490238 ; 978-7-5444-902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批判性思維十講:從探究論證到開放創造 本書特色
批判性思維是從小學到大學的全程教育主題,本書建立在準確的觀念基礎之上,既全面又簡明,是能兼顧中學和大學新生通識教學的批判性思維教材。它的目標是培養開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實證能力,而訓練的重點落實在批判性閱讀、寫作和研究性學習三大技能。書中用實例和范文展示了青年一代亟需的認知和發展方法:善于提出好的問題、細致分析問題要素、探索多維信息和證據、深度質疑和評估現有觀念、有效開發有新意的思想和扎實的論證,并通過專業的寫作來闡明和表達。這些是有創新的學術研究、基于明辨的決策,以及成功面對人生和職業的珍貴素質,是信息和全球化競爭時代的生存技能。
批判性思維十講:從探究論證到開放創造 內容簡介
批判性思維是從小學到大學的全程教育主題,本書建立在準確的觀念基礎之上,既全面又簡明,是能兼顧中學和大學新生通識教學的批判性思維教材。它的目標是培養開放理性精神和探究實證能力,而訓練的重點落實在批判性閱讀、寫作和研究性學習三大技能。書中用實例和范文展示了青年一代亟需的認知和發展方法:善于提出好的問題、細致分析問題要素、探索多維信息和證據、深度質疑和評估現有觀念、有效開發有新意的思想和扎實的論證,并通過專業的寫作來闡明和表達。這些是有創新的學術研究、基于明辨的決策,以及成功面對人生和職業的珍貴素質,是信息和優選化競爭時代的生存技能。
批判性思維十講:從探究論證到開放創造 目錄
目 錄
前言 / 001
**講 批判性思維: 必要性和本質001
1.1創新和文明呼喚批判性思維001
1.1.1只有批判性思維才有科技創新發展002
1.1.2理性社會和人的發展003
1.1.3西方用批判性思維教育來發展人和國家004
1.2什么是批判性思維006
1.2.1批判性思維的定義和解讀006
1.2.2批判性思維本質: 始于反思自我的開放理性007
1.2.3批判性思維的品德008
1.2.4批判性思維的技能010
1.3理解和運用批判性思維011
1.3.1批判性思維者是品德和技能的結合011
1.3.2批判性思維不是什么012
1.3.3批判性思維的廣泛需要和運用014
1.3.4快速運用批判性思維的三大啟動問題015
1.3.5總結: 批判性思維特征016
思考題 / 017
第二講 批判性思維進程: 探究和實證018
2.1批判性思維的理性和實現018
2.1.1批判性思維基礎: 理性、理由和真理018
2.1.2論證: 批判理性的載體和對象020
2.1.3論證和解釋021
2.1.4好論證的基本標準022
2.1.5批判性思維的好論證: 辯證和發展的實證024
2.1.6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思維圖024
2.2探究實證: 從問題開始026
2.2.1什么是好的探究問題026
2.2.2如何分析問題029
2.2.3全面探索問題: 二元分析法030
2.2.4問題分析案例033
思考題 / 035
第三講 批判性閱讀和論證分析037
3.1批判性閱讀037
3.1.1真正知識來自理解037
3.1.2批判性閱讀目標和階段038
3.1.3批判性閱讀: 一、理解039
3.1.4批判性閱讀: 二、評判和發展039
3.1.5怎樣批判性閱讀科學技術知識040
3.2論證分析041
3.2.1如何發現一個論證042
3.2.2論證標準化表達044
3.2.3論證的基本結構047
3.2.4論證分析: 補充隱含的內容050
3.2.5論證評估: 五大方向052
3.3批判性閱讀和論證分析實例054
3.3.1北京奧運會的污染會影響運動成績嗎?054
3.3.2閱讀理解: 找出論證055
3.3.3閱讀發展: 評估論證057
3.4論證的圖爾敏模型059
3.4.1圖爾敏模型059
3.4.2圖爾敏模型的特點和優點060
思考題 / 062
第四講 澄清概念,具體思維064
4.1消除論證中的概念謬誤064
4.1.1模糊性065
4.1.2偷換概念(利用歧義)066
4.1.3意義歪曲 (強詞奪理)067
4.1.4抽象、晦澀和空洞068
4.1.5不一致和自我矛盾069
4.1.6充分和必要的關系070
4.2思考的具體性073
4.2.1具體: 具體實例的證明073
4.2.2具體: 根據語境理解和判斷074
4.3澄清意義075
4.3.1澄清意義的需要075
4.3.2合適地澄清和定義076
4.3.3說明和定義的方式及其考慮077
思考題 / 079
第五講 求真: 探求信息、評估信息082
5.1真的必要和虛假的原因082
5.1.1真,是生存、知識和文明的核心083
5.1.2虛假為什么泛濫085
5.1.3虛假的社會原因: 三座大山086
5.1.4虛假的認知原因: 人是片面的觀察者087
5.1.5間接信息的雙重污染: 傳播扭曲088
5.2辨別虛假信息的兩類標準090
5.2.1辨別真偽的基本原則091
5.2.2考察信息的來源093
5.2.3衡量信息本身的質量094
5.3求真: 探究全面信息095
5.3.1搜索信息: 搜索全面的信息095
5.3.2信息探究的全面性原則098
思考題 / 098
第六講 推理: 相關、充分和謹慎101
6.1推理: 相關性和充足性102
6.1.1推理以相關性為起點102
6.1.2無關謬誤一: 對推理的非理性關注103
6.1.3無關謬誤二: 簡單和絕對的思想方式104
6.1.4充足性105
6.1.5推理的類型106
6.2演繹推理109
6.2.1演繹推理的有效性109
6.2.2評估演繹推理110
6.2.3演繹推理的幾個有效形式113
6.2.4常見的無效推理形式115
6.2.5多重方式理解有效和無效推理117
6.3歸納推理119
6.3.1簡單枚舉歸納119
6.3.2統計歸納121
6.3.3類比124
思考題 / 126
第七講 科學和實踐推理: *佳選擇130
7.1因果推理和論證131
7.1.1因果關系131
7.1.2因果論證要排除其他可能133
7.1.3因果論證要論證因果機制135
7.1.4論證因果機制的四大要求137
7.1.5解釋性假說的必要構成138
7.2科學中的推理140
7.2.1科學發展動力: 猜測與反駁141
7.2.2科學發現: 形成、檢驗和選擇假說142
7.2.3發明假說: 線索和想象143
7.2.4判別假說: 假說—演繹推理144
7.2.5證實和證偽的復雜性146
7.2.6引力時間延遲效應的推理構成148
7.2.7選擇假說: *佳解釋推理150
7.2.8科學*佳解釋推理標準151
7.3實踐、決策和其他推理153
7.3.1決策案例: 為何是怨聲載道的亂局?153
7.3.2決策進程: 從問題分析到實踐推理154
7.3.3決策推理的基本模式157
7.3.4有多種替代選擇,是決策成功的一半159
7.3.5評估依據: 價值和事實的綜合平衡160
7.3.6聯導推理和鑒定推理161
思考題 / 164
第八講 深入和嚴密思考: 考察假設168
8.1辨別隱含假設和前提168
8.1.1隱含假設的普遍性和作用169
8.1.2隱含假設和前提的類型171
8.1.3辨別和補充隱含前提173
8.2評估隱含假設和前提176
8.2.1評估隱含假設和前提的需要177
8.2.2評估隱含前提的原則178
8.2.3隱含前提必須是必要的179
8.2.4隱含前提需要程度合適180
8.2.5隱含前提需要可檢驗、可信181
8.3科學中的假設182
8.3.1科學坐落在隱含假設的網中182
8.3.2隱含假設深植在觀察經驗中184
8.3.3科學發展常在于考問深層假設185
8.4隱含意義和后果186
8.4.1陳述或信息的隱含意義186
8.4.2論證的后果189
思考題 / 190
第九講 開放理性: 辯證、創造和綜合195
9.1辯證: 對立方的合理競爭195
9.1.1片面性和被忽悠196
9.1.2突破守舊和偏向: 辯證和尋找替代197
9.1.3辯證: 對立面的理性論證198
9.1.4論證和討論中的常見謬誤201
9.2構造和創造多樣思考: 分析和變換202
9.2.1批判性思維既促進創新,也要求創新203
9.2.2尋找替代的意識和途徑204
9.2.3用論證的分析和組合來構造替代論證206
9.2.4用信息分析和組合來創新208
9.2.5用問題要素分析、組合來尋找因果關系210
9.2.6用工程要素分析、組合來構造新的方案212
9.2.7用假想推理來構造新的思路213
9.2.8全面的多樣化發散思維214
9.3*后判斷: 綜合和平衡216
9.3.1開放理性的規則: 正—反—正216
9.3.2調整: 將結論限制在條件和論據之中217
9.3.3綜合: 摸象之后的整體構造219
思考題 / 221
第十講 批判性寫作: 分析、探究和論證224
10.1論證文寫作: 實現和展現批判性思維224
10.1.1寫作是交流: 對象有決定權225
10.1.2論證文是認知和論理226
10.1.3論證的組織和表達227
10.2分析性寫作: 理解和評估228
10.2.1如何進行分析性寫作?229
10.2.2分析寫作范例231
10.3論證性寫作: 探究和實證233
10.3.1論證寫作是探究實證的實現233
10.3.2探究性寫作實例: 如果想有光明的未來……234
10.3.3正—反—正論證綱要實例238
10.3.4論證寫作: 圖爾敏模型的指導作用240
思考題 / 241參考資料244
展開全部
批判性思維十講:從探究論證到開放創造 作者簡介
董毓:批判性思維教學與研究學者。曾在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接受理工科和哲學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邏輯和科學方法碩士,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邏輯和科學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客座教授。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西方學習和從事批判性思維教學,是迄今為止唯一在東西方大學都教授過批判性思維課程的華人學者,近十年來發表批判性思維論著數十部(篇)。其教材《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受到世界著名專家的高度贊譽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