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養心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62798
- 條形碼:9787568262798 ; 978-7-5682-627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養心讀本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四章八篇, 四章分別為“人與家庭”“人與自然”“人與國家”“人與社會”。八篇分別為“文明篇”“和諧篇”“自由篇”“平等篇”“愛國篇”“敬業篇”“誠信篇”“友善篇”。
養心讀本 目錄
人與家庭之文明篇
人與家庭之和諧篇
第二章 人與自然
人與自然之自由篇
人與自然之平等篇
第三章 人與國家
人與國家之愛國篇
人與國家之敬業篇
第四章 人與社會
人與社會之誠信篇
人與社會之友善篇
養心讀本 節選
《養心讀本》: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日:“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湌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日:“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鯤。鯤非常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不知道長到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這只鳥,隨著海上洶涌的波濤遷徙到南海。南海是通天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養心讀本》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盤旋而起的暴風直沖九萬里的高空,離開北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才能停歇。”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里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的湛藍,難道這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太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況且,水匯積不深,它就沒有力量浮載大船。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小小的芥草就可以當作船;把杯子放在上面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夠強,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就不夠。所以,鵬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就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然后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海去。 蟬與斑鳩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枋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海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這兩個小動物又懂得什么!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朝菌不會知道一個月的長度,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樹,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可是彭祖到如今還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通天的大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寬度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泰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海。小池旁邊的燕雀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 ……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