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4801
- 條形碼:9787109244801 ; 978-7-109-2448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內容簡介
本書以吉林農業大學的發展歷史沿革為線索, 收集整理了有關歷史資料, 系統介紹了吉林農業大學70年的發展成果。本書分7章, 真實記錄了重要事件、相關人物以及學院發展軌跡。吉林農業大學在薪火相傳的辦學歷程中, 形成了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底蘊, 更激勵全體師生員工繼續發揚傳統, 開創新的發展篇章。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目錄
**章 建校初期艱苦創業(1948-1958)
**節 黑龍江省農業干部學校
第二節 黑龍江農業專科學校
第三節 北安農學院
第四節 長春畜牧獸醫大學
第五節 長春農學院籌備處
第二章 合校壯大快速成長(1958-1966)
**節 組建長春農學院
第二節 更名為吉林農業大學
第三節 新校址辦學
第三章 “動亂”期間遭受挫折(1966-1976)
**節 艱難辦學
第二節 被迫搬遷
第三節 分散辦學
第四章 撥亂反正全面恢復(1976-1988)
**節 撥亂反正,恢復辦學
第二節 貫徹三中全會精神,把工作重心轉到教學科研上來
第三節 深化教育改革,學校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
第四節 隆重舉行建校40周年慶祝活動
第五章 改革開放蓬勃進取(1988-1998)
**節 結合學校實際,推行內部改革
第二節 加強教學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第三節 加強科學研究,發展科技產業
第四節 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五節 不斷開辟對外交流合作渠道
第六節 后勤服務工作取得進展
第七節 發揮群團組織和民主黨派作用
第八節 隆重舉行建校50周年慶祝活動
第六章 世紀跨越科學發展(1998-2008)
**節 抓住發展時機,全面推進教育教學工作
第二節 科研和科教興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第三節 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活躍
第四節 推進改革,為學校發展奠定基礎
第五節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節 隆重舉行建校60周年慶祝活動
第七章 凝心聚力大展宏圖(2008-2018)
**節 打造高水平學科專業,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 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努力培養高質量人才
第三節 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第四節 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彰顯學校辦學優勢和特色
第五節 加強人才工作,凝聚事業發展力量
第六節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
第七節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事業發展增添動力
第八節 堅持開放辦學,拓展辦學空間
第九節 堅持文化引領,構建吉農特色文化
第十節 堅持從嚴治黨,為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附錄
附錄1 吉林農業大學歷任校級領導
附錄2 吉林農業大學機構設置
附錄3 國家級、省部級人才稱號
附錄4 吉林農業大學教學、科研成果獎勵
附錄5 吉林農業大學歷屆招生及畢業生人數
附錄6 大事記
后記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節選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節 艱難辦學 一、停課鬧革命與造反派奪權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同志在《五七指示》中說:“學生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同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發表了《關于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通知》,即《五一六通知》。在此之前,學術界開始批判《海瑞罷官》和“三家村”。學校也根據上級指示,出現了批判“三家村”的小字報和黑板報。 1966年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發了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人的大字報,《人民日報》也發表了題為《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論,全國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全校師生反響強烈,隨即校部出現了批判《學生守則》、批判“高教六十條”和“三問李副校長”等大字報。當時,學校領導對來勢迅猛的“文化大革命”沒有思想準備,陷于被動。一方面,盡力維持正常教學及其他各項工作;另一方面,不得不緊跟形勢,按照《五一六通知》精神,成立校“文化大革命”工作辦公室,組織全校人員學習文件及有關材料,召開群眾大會,主動進行檢查,投身“文化大革命”運動。這時,校內的大字報增多了,一些是以揭發黨委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為內容的,也有一些是持有不同意見和要求省委派工作組的大字報。整個學校的形勢日益緊張惡化,對學校領導的指責和攻擊的言辭越加激烈,校內教職工之間、學生相互間的觀點沖突日甚一日。 1966年6月27日,省委駐吉林農業大學“文革運動聯絡組”10余人來到學校,指導學校全面開展“文化大革命”運動。聯絡組提名夏伯康為校“文化大革命”運動領導委員會負責人。一部分學生不同意任何校級干部參加領導校“文化大革命”運動。由于聯絡組堅持并強制進行選舉激怒了部分造反派學生,7月18日,反對夏伯康參加領導“文化大革命”運動的學生約400人,在畜牧獸醫系學生金昭植等人的帶領下,列隊從學校出發,高呼口號,找省委領導辯論。省委秘書長出面,聽取了學生的揭發內容和要求意見,并勸說學生回校“鬧革命”。后來,造反派把這次沖擊省委叫做“7·18紅色革命風暴”。 1966年6~7月,在一些人的策劃下,以揭批副校長李冷齋的所謂“反革命修正主義罪行”為前奏拉開了批斗干部的序幕。接著,校內造反派學生成立了“吉林農業大學革命造反大軍總部”,并加入了長春市紅衛兵第二總部。反對“7·18”行動的學生,組成了毛澤東思想紅衛兵吉林農大縱隊。農機系學生成立了紅色造反團。教職工中也出現了造反兵團、毛澤東思想赤衛隊及一些小的戰斗隊。農場工人還成立了自發造反大軍等造反組織。 1966年8月27日,以尹嘉英為首的造反大軍總部,在校部主樓大臺階召開了批斗學校主要領導人大會。被揪上臺批斗的有夏伯康、李冷齋、王秉綸、張竹亭等20多名校、系、處干部。造反派逼他們下跪、戴高帽,而且實行武斗。被揪的20余人受到了人格污辱和肉體折磨。這次大會之后,校長兼代理黨委書記夏伯康、副書記王秉綸、副校長李冷齋、張樹仁全被勒令停職反省。學校的行政工作臨時確定由副校長張竹亭全面負責。 1966年9月3日,省委工作組全部撤出了學校。校內兩派組織大辯論越來越激烈,互相指責攻擊,并搶奪中層干部爭取批斗當權派的主動權。 1966年8月中下旬,全國規模的“大串聯”開始,大部分學生及教職工紛紛進京或到外省市“串聯”。 ……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1948—2018) 作者簡介
吉林農業大學校史編委會,吉林農業大學創建于1948年,是農業部與吉林省共建省屬重點大學,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百所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大學坐落在長春市凈月旅游經濟開發區,占地面積1164公頃。吉林農業大學融農、理、工、醫、文、管、法、教于一體,是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農業大學。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