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903633
- 條形碼:9787519903633 ; 978-7-5199-036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情操論 本書特色
《道德情操論》不僅僅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和哲學作品,也是現代意義上的優秀經濟學著作。在維多利亞時代到來前,即使是《國富論》也沒有超越它的影響力。
——英國評論家 詹姆斯·布坎
道德情操論 內容簡介
《道德情操論》是斯密的倫理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過六次。全書共有七卷構成,主要闡釋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質和道德評價的性質。斯密在該書中繼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學說和休謨的同情論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論。他反對神學家用天啟 來說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認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為闡釋道德的基礎。他用同情的原理來解釋人類正義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來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并以此為基礎表明各種基本美德的特征。
道德情操論 目錄
目 錄
告讀者/001
**章 論行為的合宜性
**節 簡論合宜感/003
◎ 論同情感/003
◎ 論由此及彼的愉快/009
◎ 論別人的情感合宜與否/012
◎ 論別人的情感合宜與否(續)/015
◎ 論可親與可敬的美德/020
第二節 論不同適宜的激情程度/024
◎從肉體產生的各種激情/025
◎ 源自特殊的想象偏向或習性的感情/029
◎ 不友好的激情/032
◎ 和樂友善的滋長/038
◎ 自私的激情/040
第三節 論處境的順逆對人類評論行為合宜與否的影響/044
◎ 悲傷的同情感比對快樂的同情感更為強烈/044
◎ 野心的起源和社會階層的區別/051
◎ 欽佩富貴與藐視貧賤的心理腐化道德判斷/060
第二章 論功勞與過失
**節 論功過感/069
◎ 行為功過的獎罰/069
◎ 當受感激與憎恨的對象/072
◎ 施恩者與損人者的同情/074
◎ 功過與優缺點的延伸/076
◎ 對優點和缺點感覺的分析/077
第二節 論正義與仁慈/080
◎ 正義與仁慈的分歧/080
◎ 正義、悔恨的感覺以及優點的意識/085
◎ 天性構成的因與果/088
第三節 論命運對人類情感所產生的影響/096
◎ 命運對情感產生影響的原因/097
◎ 命運產生影響的程度/101
◎ 情感變化無常的本質/109
第三章 評判情感與行為的基礎
**節 論與生俱來的影響/117
◎ 自我贊同和不贊同的準則/117
◎ 贊揚及值得贊揚和譴責及應受譴責/120
◎ 良心的影響和權威性/140
◎ 自欺的本質和概括性規則的起源/161
第二節 論社會準則的權威/167
◎ 道德的一般準則的影響和權威/167
◎ 責任感對我們行為的效用/177
第四章 論對贊同感的影響
**節 論效用賦予藝術品的美感及美感的影響/189
◎ 美感的贊許準則/189
◎ 美感的諸多影響/191
第二節 論效用賦予人的品質與行為的美/198
◎ 品性美的概念/198
◎ 行為美的贊同準則/201
第五章 論習俗對道德贊成與譴責的影響
**節 論習慣和風氣對有關美和丑的看法的影響/209
◎ 有關美與丑的評價/209
◎ 美丑評價的意義/212
第二節 論習慣和風氣對道德情感的影響/216
◎ 習慣對道德的影響/216
◎ 風氣對道德的影響/221
第六章 論關于美德的品質
**節 論自身幸福和個人的品質/231
◎ 自身幸福/231
◎ 自身與幸福的交織/235
第二節 論公眾幸福和個人的品質/238
◎ 個人成為關注對象的次序/239
◎ 社會團體成為慈善對象的次序/249
◎ 博愛和善行/256
第三節 論自我控制/260
◎ 對憤怒的抑制/260
◎ 對恐懼的抑制/269
第七章 論道德哲學體系
**節 論道德情感理論中探討的問題/293
◎ 情感倫理的本性/293
◎ 情感倫理的起源/294
第二節 論各種說明美德之本質的學說/295
◎ 主張美德存在于合宜性之中的學說/296
◎ 主張美德以謹慎為本的學說/322
◎ 認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學說/328
◎ 善惡不分的學說/335
第三節 論有關贊同本能的各種學說/344
◎ 贊同之原理本于自愛的學說/345
◎ 把理性視為贊同本能的根源的學說/348
◎ 把情感視為贊同本能的根源/351
第四節 論道德實踐準則的方式/359
◎ 法學準則/359
◎ 雄辯學準則/362
◎ 正義準則/366
展開全部
道德情操論 作者簡介
亞當·斯密(Adam Smith),18世紀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倫理學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蘇格蘭法夫郡;1737年進入格拉斯哥大學學習哲學;1740年被選入牛津學院深造;1748年,任愛丁堡大學講師;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1763年,任英國財政大臣養子的伴游導師;1778年任愛丁堡關稅局長;1790年7月17日辭世。一生著有兩部傳世經典:《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
范曉潮,男,漢族,1988年出生于北京。2005年出國留學于澳大利亞。在澳留學期間一直勤工儉學,有豐富的10年海外工作經驗。精通英文,口語、聽力能力強。曾參與編輯翻譯《小貓咪的朋友是誰呢》、《我的朋友巴婆樹》、《皮靴天使和鞋匠爺爺》、《賣火柴的小女孩》、《布萊梅的音樂家》等幾十本少兒繪本。編輯翻譯《福爾摩斯探案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傲慢與偏見》等十幾部外國文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