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英美漢學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92267
- 條形碼:9787534792267 ; 978-7-5347-9226-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美漢學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 本書特色
本書所用大量材料都是筆者廣泛搜羅而來的一手材料,其中相當一部分未被國內學界介紹過。文中對這些材料的諸多翻譯也是首次,為國內學界研究相關問題提供了較為新鮮的資料。書中論述比較了具體問題在中美學界研究的異同,能使我們對西方漢學界在該領域研究的得失獲得基本的認知。
英美漢學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 內容簡介
西方漢學界的唐詩研究成果很早就得到了靠前學界的關注,近幾年,隨著一股令人矚目的“宇文所安熱潮”,對美國漢學界唐詩研究成果的得失、優劣、洞見與誤讀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作者莫麗蕓選擇白居易這個文學命題在英美漢學界的研究成果來進行研究與探索,對英美漢學界的白居易詩譯介和研究成果所做的詳盡介紹,為唐詩研究中此類中心命題在西方漢學界的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探討做一個嘗試,從而為我們自己的唐詩研究提供參考、借鑒和反思。
英美漢學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 目錄
緒 論
**章 英美兩國的白居易譯介與研究
**節 英國的白居易譯介與研究
第二節 美國的白居易譯介與研究
第三節 英美中國文學史論著中的白居易
第二章 阿瑟·韋利的白詩英譯和研究
**節 國內學界對韋利白詩譯介的研究
第二節 韋利白詩英譯的詩目選擇
第三節 《白居易的生平與時代》
第三章 霍華德·列維的白詩英譯和研究
**節 霍華德·列維的漢學著述
第二節 列維對白居易前期詩的英譯與研究
第三節 對白居易中晚年詩的英譯與研究
第四節 《長恨歌》英譯與研究
第五節 列維與韋利的白詩英譯比較
第四章 美國漢學界華裔學者的白居易研究
**節 何丙郁等:《白居易關于長生的詩歌》
第二節 劉若愚:《白居易〈讀老子〉一詩的評注》
第三節 厄尼斯汀·王:《白居易其人及其對中國詩歌的影響》
第四節 陳照明:《在世界與自我之間:白居易人生與寫作的定位》
第五節 楊曉山的白居易研究
第六節 姚平:白居易作品中的女性研究
第五章 英美漢學界其他重要的白居易研究
**節 尤金·法菲爾的白居易研究
第二節 對《論姚文秀打殺妻狀》的研究
第三節 杜希德:《白居易的〈官牛〉》
第四節 司馬德琳:《白居易的名鶴》
第五節 保羅·高汀:《解讀白居易》
第六節 宇文所安對白居易的解讀
結 語
參考文獻
西文人名譯名英文字母索引
西文人名譯名拼音索引
表格目錄
后 記
英美漢學中的白居易研究/20世紀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域外傳播研究書系 節選
關于白居易的交游與唱酬 韋利這本白居易傳記里寫到很多相關的人物。在“序言”中,他解釋了為何特別關注白居易的密友和同僚的原因:他這樣才可以“使一個人鮮活生動”。同時他排除掉了“一大堆個性難以分辨的尤其是七八個楊家的人,即他夫人的親戚,除了一些掌故會牽涉他們,其余的對我而言實在是難有印象,或乏善可陳”。而對這些密友和同僚,韋利除關注他們與白居易的交往和唱和之外,對他們個人的情況也寫得非常詳細。元稹的內容就更為詳細,可以說,把書中所有關于元稹的內容單獨抽出來,足以成為一篇元稹的完整的傳記。有時甚至給人枝蔓太過之感。關于這點,程章燦曾在《魏理眼中的中國詩歌史》一文中探討過,認為韋利有“中國古代詩歌極重友情”的認識。他以《上邪》為例,這首明白無誤的愛情詩在韋利讀來卻是對友情和別離的抒寫和表達①。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這本傳記里白居易的交游和唱酬就成為一條非常顯眼的主線。 書中提到白居易交游和唱酬的友人和同僚有近20 位,內容*多的是元稹,其次是劉禹錫、崔玄亮、李建、孔戡和元稹堂兄元宗簡等密友,再就是與韓愈、張籍等人更多具有文學意味的往來。此外就是和惟寬、廣宣、明準、清閑等僧人的往來,以及與吳丹、郭虛舟等道士的交往。 書中元稹部分不但篇幅極多,也敘述得非常詳細。比如寫到元稹806 年任左拾遺之后草擬的改革朝政的10 條建議《十策》,韋利一一做了翻譯和解釋。元稹的每一次仕途變遷韋利也都力圖交代清楚,甚至連元稹娶妻、生子、喪妻等個人情況也都有所涉及,文中還翻譯了元稹的《夢井》以及與白居易酬唱的幾首詩。談到妻子韋叢病逝時元稹寫了一系列悼亡詩,韋利舍棄了廣為人知的《遣悲懷三首》而選《夢井》來翻譯,應該是出于他的個人偏好,因為這首《夢井》早在1919 年的《漢詩增譯》里已經翻譯過。 對元、白二人人生中的幾次短暫相聚,韋利更是一次不落地或詳述或提及,書中所譯白居易寫給元稹或提及元稹的詩歌有近20 首,書信如《與元九書》和《與微之書》也是全文譯出。元、白二人的交往唱和雖然分散在白居易人生軌跡的各個時期,但韋利很注意點明在什么情境下,兩人的唱和詩表明彼此感情逐漸加深。比如第二章提到804 年元稹要去洛陽很長一段時間時,韋利說“在此之前,元稹只不過是進士考試和策試時許多同年中的一位,但到804 年春天時,他已經開始在白居易的情感世界中占據特殊的地位”,并接連翻譯了這時期白居易寫給元稹的3 首詩《曲江憶元九》《西明寺牡丹花時憶元九》和《贈元稹》來說明。第七章用了3 頁篇幅來詳述元、白唱和的《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并序》,翻譯和介紹其中7 首的內容,分別是《和〈晨霞〉》、《和〈祝蒼華〉》、《和〈寄問劉白〉》、《和〈李勢女〉》、《和〈自勸〉》二首和《和〈晨興,因報問龜兒〉》,目的是為讀者呈現元、白二人之間無所不談和推心置腹的親密。 831 年元稹辭世,韋利詳述了白居易的悲痛,強調其應元稹家人請求撰寫墓志而屢屢拒絕接受作為潤筆費用的珍寶,*后無法再拒,便將這筆財產用于香山寺的修繕,并讓他們共同的朋友清閑和尚操辦務令修繕之功歸于元稹之名,以此來紀念元稹。 韋利對元、白二人之間的深厚友情是頗有感慨的,他說,“想到這兩個有著如此著名友情的朋友實際在一起共度的時間是那么少,這是很讓人奇怪的。802 年到806 年間的某些年,810 年的幾天,815 年的幾個星期,819 年又是幾天,僅此而已。821 年至822 年他們都在長安,但元稹專注于朝政,他們很少碰面。接著是829 年在洛陽的聚首。然而他們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一直縈繞著彼此的人生,因此在寫白居易的生平時不可能不或多或少地涉及元稹的生平,他們之間的情感互動是這本書的一個構成要素。從今以后(指元稹逝世后———筆者按)故事就變得簡單多了,因為它不再是兩個人的共同記錄”。這就點出了本書中涉及元稹內容為何如此之多、之詳的原因:在寫到元稹去世之前,所述內容其實是元、白二人生平的共同記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