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江州司馬白居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494758
- 條形碼:9787503494758 ; 978-7-5034-947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州司馬白居易 本書特色
他是誰?為何辭家,為何去國?他這是要到哪里去? 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我們知道,這個人叫白居易。身份是政治家、文學家和有著“詩魔”之稱的著名詩人。這一年是唐憲宗元和十年,也就是公元八一五年。 《江州司馬白居易》以白居易的“詩”,來描寫詩人是“事”,來展現中唐之“世”,來發掘九江之“史”,從白居易出發,來展現色彩斑斕的中唐社會畫卷,展現斑斕壯闊的九江歷史畫卷。
江州司馬白居易 內容簡介
自晚唐起,就代有論者對白居易進行考辨與論述,與杜甫、李白一樣,白居易成為本世紀學界研究得深透的三大唐代作家之一。江漢民著的《江州司馬白居易》另辟蹊徑,從白居易被貶江州的經歷出發,著力描寫中唐的政治、經濟、軍事、科舉、教育、藝術等方方面面,著力發掘白居易所到之處的人物、宗教、山水、出產、掌故、勝跡等林林總總,從而展現古代知識分子的使命與宿命,引發人們的美學和哲學思考。《江州司馬白居易》具有史料的豐富性、有效性和準確性,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
江州司馬白居易 目錄
江湖之遠
江州地理
江州經濟
江州文化
許國忘身
新樂府運動
諷喻詩
《長恨歌》
萬死投荒
世路倚伏
魂斷藍橋
山窮水復
心思浩茫
州司馬
庾樓月
夜深沉
自安自適
瓣香淵明
浪跡老莊
棲心釋梵
寄情山水
憂樂天下
淮西寇
農民愁
士子憂
歲月無痕
白氏與妓
白氏與樂
白氏與酒
白氏與茶
白氏與藥
人間有情
友情
愛情
親情
詩情
日常生活
財富觀
購買力
吃住行
穿用娛
來世今生
見易別難
宦海沉浮
流風遺韻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江州司馬白居易 節選
《江州司馬白居易》: 江湖之遠 距京城長安三四千里路之遙,在長江中下游交接處的南岸,有一座城市叫潯陽,是江州治所,據稱是漢代大將灌嬰(一說陳嬰)于公元前201年所筑。讓我們看看唐元和年間,這座千年古城,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江州地理 說到潯陽,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名字,九江。 說來九江的來頭不小。《尚書·禹貢》中就提到“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說的是長江、漢水并流朝大海奔去,流到“九江”這個地方,水道眾多,水勢浩大。與來歷不怎么明了的《尚書》一樣,為什么叫九江這個名字,這個九江又在什么地方?千百年來,人們聚訟紛紜,莫衷一是。無論如何,“九江”二字,描述了自然的偉大壯闊,記錄了人類的初步印象。 隨后的夏商周,可沒九江什么事。也是,那時候,長江中游一帶,要么山林密布,要么大水汪汪,沒有什么值得關注。春秋戰國期間,霸主更迭,百家爭鳴,有多少刀光劍影,有多少真知灼見,這些和九江統統不沾邊。那時的人們,只顧中原逐鹿,使性斗狠,或者著書立說,暢所欲言,哪顧得上蠻荒中的一片澤國。傾箱倒篋,在典籍中,大約只有楚之東境、吳之西境寥寥數字而己。 到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之際,幾江忽然著名,那就是在始皇帝設置的三十六個郡縣中,赫然有九江郡。據考證,那時的九江郡管轄范圍很廣,包括今天的安徽、河南淮河以南地區、湖北東部、江西全境和福建西北部,治所在壽春(今安徽壽縣)。這時的九江,已經從一個地理名詞,蛻變成一個行政區域的名稱了。 到了漢代,仍置九江郡,不過范圍大大縮小,大約今天的安徽中北部,仍治壽春。另外設立了廬江郡,其下,設置了尋陽縣。這里的尋陽縣,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境內。還設有豫章郡,在王莽時期也叫九江郡。 這真是一團亂麻,九江、尋陽居然是兩處地方,跟我們眼下的情勢完全不同,正所謂白云蒼狗,滄海桑田。其實,中間的變化,我們還懶得說昵,不然,其千頭萬緒,非得令人抓狂不可。 說到作為一級行政實體的“州”,是在漢靈帝劉宏時期才正式設立的,此后,州慢慢演變成地方*高一級行政區劃單位。開始,全國行政區劃中,并沒有江州,直到晉武帝司馬炎平定孫吳、統一全國,由荊、揚兩州分置,江州這一名號才正式登上歷史舞臺。江州治所*初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后或尋陽(江北尋陽),或半州(今九江市西),或柴桑(今九江市八里湖西北),或湓口(今九江市區),到南北朝陳武帝時,移理湓城。東晉時的江州,轄境相當于今江西、福建兩省和湖北、湖南東部一帶。唐高祖李淵武德八年(625),省湓城入潯陽,亦稱九江,為江州治所。自此,湓口(也被稱作湓城、湓口城)、潯陽、九江、江州才算統一起來。天寶元年(742)改為潯陽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江州,到元和年間,江州屬江南西道,領潯陽、彭澤、都昌三縣,轄區相當于今天的九江城區、都昌、湖口、彭澤、德安、九江縣和共青城、瑞昌、廬山市(原星子縣),比今九江市轄區略小(今轄區還包括修水、武寧、永修三縣,唐代屬洪州)。 歷史,是一道長長的河流,曲折蜿蜒,波光粼粼。放眼望去,看湓城、潯陽、九江、江州這些名字,哪一個不是水靈靈的? 說到水,實在不能不提長江。長江自唐古拉山發脈以來,穿青藏,越云貴,下巴蜀,出三峽,匯洞庭,納漢水,來到了楚尾吳頭,在這里,她一改昔日狂躁,變得溫順大度,安逸祥和。自江夏(今湖北武昌)為東南流向,經江州潯陽城,折向東北方向,從地圖上看,就好像被老師打了一個漂亮的對勾符號,因此,潯陽這塊地方,被人們稱之為轉折之地。長江流經九江時,水勢浩淼,江面壯闊,史稱潯陽江。到了離潯陽城四十里的湖口,鄱陽湖水匯入長江,水流更為宏火,氣勢更為壯觀。站在長江岸邊,西望荊湘,東眺維揚,“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你不能不心生感嘆。 江州經濟 雖然有人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九江一帶就有人類活動,然而較之于中原,那就是小巫了。不管你有什么文物佐證,在中華文明初期,九江實在沒有什么東西值得顯擺,載入史冊。在那漫長的時期,先民們一直在此默默地繁衍生息,仿佛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戰國期間,除開秦、趙、齊等北方強國在中原拼來殺去、好勝斗勇外,南方的楚、吳、越等國也不甘寂寞,常常拳腳相加,頭破血流。令人奇怪的是,查遍典籍,當郢、鄂、六、巢、會稽、番(鄱)等地名在眼前晃來晃去時,九江這塊土地,卻魚不動水不跳,沒有一點動靜。用時興的一句話說,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思來想去,除開那時候偏隅一方(相對于中原)、戰略地位并不重要外,耕作工具是一個重要原因。與江漢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不同,九江主要是丘陵和山區,森林茂密,地勢復雜,當鐵制農具沒有出現或者尚未大規模使用時,要在這樣的地形地貌中開墾出農田來,實屬不易。直到戰國后期,秦漢以降,鐵制農具開始大量使用,江南北部的開墾開發就順理成章了。 史傳灌嬰于漢高祖六年(前201)一口氣筑就豫章、湓口、宜春、于都等數座城市,開啟了江西境內開發勃興之濫觴。筑城,固然是為了軍事需要,但同時提供了商品交換場所也就是所謂的市場,帶來了人口集聚、文化昌明的可能。這樣說來,布販出身的灌嬰,實在是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
江州司馬白居易 作者簡介
江漢民,1961年生,江西都昌人。元江西大學77級數學系畢業,現任九江市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九江市委黨校特約教授,九江市潯商文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計算機應用和管理工作,曾參與國家統計局計算機專項課題研究并獲獎,業余期間致力于文史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