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1953-1974-《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89432
- 條形碼:9787305189432 ; 978-7-305-18943-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53-1974-《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 本書特色
本書是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激進思想家譯叢”系列的*一本。吉爾•德勒茲(Gille Deleuze,1925-1995)是法國后現代主義哲學家,他被視為左翼尼采主義者,被看作后馬克思思潮的一分子,他和加塔利合著的《反俄狄浦斯》被視為1968年“五月風暴”精神的理論化作品。本書輯錄了德勒茲從1953年到1974年發表的幾乎全部文本,并嚴格地按照文本發表的時間順序來編排。編者大衛•拉普雅德是德勒茲的學生,編纂本書是得到德勒茲本人的授意以及提出了要求的,在本書編纂過程中還得到了德勒茲家人的支持和幫助。編者表示“這本文集旨在使我們便于閱讀那些經常難以獲得的德勒茲的文本”,這也是這本書出版的意義所在。
1953-1974-《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 內容簡介
收錄了吉爾·德勒茲的未曾收錄于自己的其他著作的,難以獲得的,散落于雜志、報紙和集體著作中的諸多文本;
德勒茲研究者的極佳一手資料;
是研究法國哲學、后現代主義的有價值的文獻資料。
1953-1974-《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 目錄
1.
荒島存在的因由005
2.
論讓·伊波利特的《邏輯與實存》013
3.
本能與建制019
4.
柏格森(1859—1941)023
5.
柏格森的差異觀念040
6.
讓-雅克·盧梭:卡夫卡、塞利納和蓬熱的先驅072
7.
康德美學中的發生觀念079
8.
雷蒙·魯塞爾或對空洞的恐懼102
9.
憑借他創造的荒誕玄學,雅里為現象學開辟了道路106
10.“他曾是我的導師”111
11.《禍不單行》叢書的哲學117
12.
評西蒙東的《個體及其物理學-生物學的發生》124
13.
人,可疑的存在130
14.
戲劇化方法136
15.
關于權力意志和永恒回歸的結論172
16.
尼采的大笑188
17.
神秘主義與受虐狂192
18.
尼采與思想之圖198
19.
吉爾·德勒茲談哲學210
20.
斯賓諾莎與M.戈胡的一般方法214
21.
局部的斷層與火焰231
22.
休謨241
23.
如何辨識結構主義?253
24.
群體的三種問題289
25.
“犯人期待我們的是……”304
26.
知識分子與權力307
27.
評語319
28.
德勒茲與加塔利爭論…… 321
29.
埃萊娜·西蘇或頻閃觀察式寫作343
30.
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癥346
31.
什么是你特有的“欲望機器”?360
32.
關于H.M.的信363
33.
冷與熱367
34.
游牧思想375
35.
關于資本主義與欲望390
36.
關于精神分析的五個命題408
37.
臉孔與表面418
38.
《牧神的五月之后》前言423
39.
栽植者的藝術430
索引433
1953-1974-《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吉爾·德勒茲 法國哲學家,著有《尼采與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柏格森主義》《斯賓諾莎與表達問題》《差異與重復》《意義的邏輯》《感覺的邏輯》《電影1:運動與影像》《電影2:時間與影像》《福柯》《批評與臨床》等。1969年,德勒茲與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年)相遇,決定進行合作,他們合著了《反俄狄浦斯》《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千高原》與《什么是哲學?》。
大衛·拉普雅德 巴黎第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柏格森哲學,著有《威廉·詹姆斯: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時間的力量:柏格森的版本》《德勒茲:反常的運動》等。他是吉爾·德勒茲的學生,編纂德勒茲文集《〈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1953—1974)》《兩種瘋癲的體制:文本與訪談(1975-1995)》《書信與其他文本》。
作者簡介
吉爾·德勒茲
法國哲學家,著有《尼采與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柏格森主義》《斯賓諾莎與表達問題》《差異與重復》《意義的邏輯》《感覺的邏輯》《電影1:運動與影像》《電影2:時間與影像》《福柯》《批評與臨床》等。1969年,德勒茲與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菲利克斯·加塔利(Félix Guattari,1930—1992年)相遇,決定進行合作,他們合著了《反俄狄浦斯》《卡夫卡:為弱勢文學而作》《千高原》與《什么是哲學?》。
大衛·拉普雅德
巴黎第一大學教授,主要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柏格森哲學,著有《威廉·詹姆斯: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時間的力量:柏格森的版本》《德勒茲:反常的運動》等。他是吉爾·德勒茲的學生,編纂德勒茲文集《〈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1953—1974)》《兩種瘋癲的體制:文本與訪談(1975-1995)》《書信與其他文本》。
譯者簡介
董樹寶
博士,副教授,巴黎高等師范學校訪問學者,現任職于北方工業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與美學、中西比較哲學、西方文學與文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譯著另有《東風》《混沌互滲》《對話》(待出)等。
胡新宇
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西方美學、文藝理論研究。
曹偉嘉
復旦大學外國哲學專業博士生,主要從事當代法國哲學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