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565550
- 條形碼:9787111565550 ; 978-7-111-5655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本書特色
《理解人生》是阿德勒焦慮現代都市人自我啟發的13堂人性課,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展。
與人性相處,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阿德勒逝世80周年全新完整譯本
理解個體心理學理論代表作
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
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展
阿德勒在書中說明了這個事實:我們的經歷并不總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人總會使自己的各個經歷殊途同歸。一個人不會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而是兜兜轉轉、扭曲自己的經歷,直到他們與這經歷相稱為止。對人類來說,*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任何人,如果不精通人性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將很難使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好;他的工作會完全只流于表面,而且他會錯誤地認為,由于事物的外部狀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自己已經取得了重要成就。實際情況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方法幾乎不會使個體做出什么改變,所有貌似的改變都不過只是表面上的變化,只要行為模式本身沒有發生改變,那么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聽阿德勒講述人性的13堂課,在他人的故事中窺見自己,找尋自己的行動源泉和心靈動態,活出幸福,活得真誠。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內容簡介
《理解人性》、《理解生活》是阿德勒逝世80周年新近完整譯本,姚以婷X張沛超X鄭世彥3位名家傾情導讀,隨書附書贈精美金句別冊筆記本,記錄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理解人生》是阿德勒焦慮現代都市人自我啟發的13堂人性課,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展。
阿德勒在書中說明了這個事實:我們的經歷并不總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人總會使自己的各個經歷殊途同歸。一個人不會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而是兜兜轉轉、扭曲自己的經歷,直到他們與這經歷相稱為止。對人類來說,*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理解人性》、《理解生活》是阿德勒逝世80周年新近完整譯本,姚以婷X張沛超X鄭世彥3位名家傾情導讀,隨書附書贈精美金句別冊筆記本,記錄每一天的美好生活。
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為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
《理解人生》是阿德勒焦慮現代都市人自我啟發的13堂人性課,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展。
阿德勒在書中說明了這個事實:我們的經歷并不總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人總會使自己的各個經歷殊途同歸。一個人不會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而是兜兜轉轉、扭曲自己的經歷,直到他們與這經歷相稱為止。對人類來說,*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任何人,如果不精通人性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將很難使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好;他的工作會完全只流于表面,而且他會錯誤地認為,由于事物的外部狀態已經該生了變化,所以自己已經取得了重要成就。實際情況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方法幾乎不會使個體做出什么改變,所有貌似的改變都不過只是表面上的變化,只要行為模式本身沒有發生改變,那么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這一次,我們帶你真正讀懂阿德勒。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目錄
推薦序一 來自維也納的心靈教育大師
推薦序二 近看是矮子,遠看是巨人
自序
前言
**部分 人的行為
**章
精神 ‖002
人的精神生活取決于他的目標。
第二章
精神生活的社會層面 ‖010
每一個自發的行為都始于一種欠缺感,其結果都走向一種滿足、安靜和完滿的狀態。
第三章
兒童和社會 ‖016
孩子對生活的熱愛總是指向他人的,這種社會感會伴隨人終生。
第四章
我們生活的世界 ‖025
我們每個人體驗到的都是整個世界中某個非常具體的部分。
第五章
自卑感與力求獲得認可 ‖045
獲得認可的愿望伴隨著自卑感而來,它的目的是使這個個體看起來優于他所處的環境。
第六章
為生活所做的準備 ‖063
所有的困難都會被克服,人類對幸福未來的希冀從未消退。
第七章
性別 ‖086
男性和女性都會得到*適合自己的勞動分工機會。
第八章
家庭格局 ‖110
兒童在家里的地位也許會影響到他與生俱來的所有本能、取向、能力等。
第二部分
性格的科學
第九章
總論 ‖120
性格特征不是遺傳來的能力的展現,而是人為堅持了某種特殊慣態而習得的。
第十章
攻擊型性格特征 ‖144
一旦個體對認可的追求占了上風,他會用更緊張、更激烈的行動追求這個目標。
第十一章
非攻擊型性格特征 ‖178
我們面對的是一些從未傷害過他人但是遠離生活、遠離人類、避免一切接觸而且因為離群索居而無法與其他人合作的人。
第十二章
性格的其他表現 ‖193
通過了解一個人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服務他人、幫助他人以及給他人帶來快樂,我們可以輕易地測出他的社會感。
第十三章
情感與情緒 ‖204
情感和情緒與個性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體驗到情緒。
附錄 ‖215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相關資料
與人性相處,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阿德勒逝世80周年全新完整譯本
理解個體心理學理論代表作
不論你處在什么年齡、什么階段,人性科學都是一門必修課
理解人性能使我們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發展
阿德勒在書中說明了這個事實:我們的經歷并不總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人總會使自己的各個經歷殊途同歸。一個人不會改變他的行為模式,而是兜兜轉轉、扭曲自己的經歷,直到他們與這經歷相稱為止。對人類來說,*難的是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
任何人,如果不精通人性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將很難使自己和他人變得更好;他的工作會完全只流于表面,而且他會錯誤地認為,由于事物的外部狀態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自己已經取得了重要成就。實際情況已經告訴我們,這樣的方法幾乎不會使個體做出什么改變,所有貌似的改變都不過只是表面上的變化,只要行為模式本身沒有發生改變,那么這一切都毫無意義。
聽阿德勒講述人性的13堂課,在他人的故事中窺見自己,找尋自己的行動源泉和心靈動態,活出幸福,活得真誠。
理解人性-自我啟發之父的13堂人性課 作者簡介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生于維也納,現代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學者,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齊名,世界心理學史中無法避開的少數璀璨的心理學家之一,心理學界泰斗級人物。
其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并強調“社會意識”。主要概念是創造性自我、生活風格、假想的目的論、追求優越、自卑感、補償和社會興趣。他繼承和發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觀點與之大相徑庭。其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理解人性》《理解生活》《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教育》等。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閱歷豐富,磨難頗多。他在幼年時期患上了佝僂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歲那年患上肺炎險些喪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們之間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超越自己,1895年,他獲得了維也納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并成為一名醫生;1902年他加入弗氏集團,并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學刊》的編輯;一戰期間,他曾在奧國軍隊當軍醫,戰爭結束后退役,隨后在維也納從事兒童心理學的輔導工作。同時,將他的專業技能向大量專業和非專業的人士進行展示和傳授。從此名聲大振;1926年,他受聘于哥倫比亞大學;1932年,受聘為長島醫學院教授;1935年,在美國創辦了國際個體心理學學刊;1937年,他受邀到歐洲講學,因疲勞過度,心臟病突發離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