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06608
- 條形碼:9787303106608 ; 978-7-303-1066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本書特色
《審視課堂: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以文化為視角,嘗試構建具有文化意蘊的數學課堂,井輔以平民化、多維度的課堂解讀。致力于在實踐層面還原數學的本來面目,演繹數學的文化魅力,展現數學的意趣與價值。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目錄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節選
《審視課堂: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化》主要內容簡介:從*初課堂上蹣跚學步的“丑小鴨”,到如今眾多數學教師心目中追隨的“數學王子”,我見證了張齊華的成長過程。有人驚嘆于他教學技藝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于他對數學課堂的深刻見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對數學課堂的詩化演繹,而我卻親眼目睹了他——一位平凡而樸素的年輕人,因為熱愛、執著和超越,在小學數學教學的藝術王國里演繹精彩自我的真實歷程。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相關資料
插圖:在承認“數學是一種過程”的同時,我們也應清晰地意識到,作為人類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數學,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后,“凝聚”并積淀下了一代代人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我們有理由向學生展現數學所凝聚的這一切,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借此,教學尹始,我們選擇從最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引入,引發學生感受圓的神奇魅力;探究結束,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關于圓的記載,從宏觀的視野豐富學生的認識視閾;最后,我們更是借助“解釋自然中的圓”和“欣賞人文中的圓”等活動,幫助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中層層鋪染、不斷推進,努力使圓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潤于學生的心間,成為學生數學成長的不竭動力源泉,讓數學課堂擺脫原有的習慣思維與陰影,真正美麗起來。當然,“理想的課程”如何轉化為“現實的課程”,這當中仍然有許多值得深切關注的話題。就拿本課教學而言,實施下來,應該說,學生對于“圓”這一冰冷圖形背后所蘊涵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還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為問題的另一方面,對于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掌握,在教學后的反饋中也確實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尤其表現在部分學生對于圓的半徑、直徑等概念的理解不夠到位,對于直徑、半徑及其與圓之間的關系的掌握不夠透徹等。因而,今后我們在數學課堂演繹數學文化、數學精神等層面的同時,如何兼顧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活中有實,實中見活,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的。
張齊華與小學數學文論-審視課堂 作者簡介
張齊華,男,江蘇海門人,1997年參加工作,2004年調入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工作。一直致力于數學文化的探索與實踐,曾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小學數學專業委員會第七屆教學觀摩大賽并榮獲一等獎,《人民教育》《小學教學》先后對其在數學文化領域的探索給予專題報道,2007年《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了其數學課堂系列教學藝術。參與數學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并有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