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32758
- 條形碼:9787300332758 ; 978-7-300-3327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本書特色
用哲科思維剖析組織活力之源:組織活力=組織能力×組織動力
用算法思維探尋企業成功之道:業績=(方向×組織能力×組織動力)企業家精神
方向:方向大致正確,短期靠戰略,長遠靠文化。文化是決定企業運作方式的底層操作系統
組織活力:組織充滿活力,短期靠激勵,長遠靠制度。制度是激發或阻斷員工行動意愿的預設規則
組織能力:由業務流程、組織模式和數字技術耦合而成且能聯通員工大腦的組織能力“鐵三角”
組織動力:由體制、機制和愿力耦合而成的組織動力“鐵三角”
企業家精神:企業并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生于企業家志在改變世界、打造傳世商業帝國的精神追求
認清企業持續成長的底層邏輯,用規律指導經營與管理,讓成功從偶然走向必然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內容簡介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下,企業亟需新的組織發展理念來指導經營管理實踐。本書試圖構建人工智能時代的組織理論框架,從而幫助企業中高層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組織機理。書中深刻剖析組織的本質,探討組織能力、組織動力、組織活力、組織文化等核心要素及其相互聯系,揭示組織持續成長的內在邏輯,指引企業激發組織活力,推動組織不斷演進和發展,從而源源不斷地為企業輸送成長的動能。書中將決定企業成敗的規律總結為企業成功方程式,探討該成功方程式中各組成要素的測量方法及應用,并圍繞這一規律重點講述企業變革方法,幫助企業成功實現戰略轉型。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前言
人類發明的所有工具都是為了延長人類自身壽命,組織也不例外。與其他工具*大的不同是,組織同時也是以企業家為核心的中高層管理團隊心性的外顯。當心性和工具發生沖突時, *終悄然勝出的一定是心性。所以組織變革如果只是關注架構設計,而忽略以企業家為核心的中高層管理團隊對組織認知的升級,那么即使組織架構科學、變革方案完美,組織變革的效果也不會理想。為什么組織變革和戰略轉型的失敗率高?原因不在于架構設計與方案編寫,而是在于駕馭目標組織所需的以企業家為核心的中高層管理團隊的心性升級。
當企業規模小時,組織不重要,企業家能讓骨干用心工作、全力奮斗,企業大概率就能活下去。企業長大后,組織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建構組織?先得有正確
的“組織觀”,沒有正確的組織觀,企業家及高管團隊就很難駕馭長大后的企業。正確的“組織觀”從哪里來?從實踐摸索總結中來,從正確理論指導下的迭代實踐中來。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目錄
**章 組織是連接人腦的“互聯網”
哲學視角下的組織:本立而道生,無用之大用
企業視角下的組織:三大載體與組織理論升級
員工視角下的組織:賦能 VS 控制
企業家視角下的組織:工具 VS 目的
企業長期成功取決于看不見的組織
第二章 組織能力“鐵三角”
重新定義組織能力:于亂象中見本質
人工智能時代組織能力建設方法論:組織能力 “鐵三角”
被重新定義的組織能力靠譜嗎?
組織能力“鐵三角”與組織能力“楊三角”須兩手抓、 兩手硬
第三章 組織動力“鐵三角”
結構視角下的組織內生動力
組織動力“鐵三角”:激發“員工三性”的制度性安排
全息組織觀下的組織動力:陽面“員工三性”,陰面動力“鐵三角”
組織動力“鐵三角”與“員工三性”須兩手抓、兩手硬
第四章 組織活力 = 組織能力 × 組織動力
全息組織觀下的組織活力解讀
結構決定功能:結構活力 VS 團隊活力
組織活力打造:“楊三角”VS 組織活力“雙三角”
組織活力打造:哲科思維 VS 技藝思維
從哲學層面看組織理論
第五章 組織文化:底層操作系統與企業家復制
文化的內核是“三觀一論”
文化定義與主流文化解讀
文化有力量,是筆“好生意”
文化的作用機制:從心開始,潤物無聲
優秀企業的成功都是文化的成功
智慧源于定義,認知決定格局
以文化人,人事合一
第六章 組織文化建模與測量:看見看不見的文化
文化建模:打開文化的“內容”黑箱
文化測量:打開文化的“強度”黑箱
文化建設:打開文化的“作用”黑箱
第七章 組織發展與躍遷:從一維向生態的進化
組織發展:關注甚多,包羅萬象
結構視角下的組織發展:量上增長和質上躍遷
組織躍遷路徑:從一維直線型到生態平臺型
組織躍遷案例:看似紛繁不一,路徑一脈相承
第八章 組織發展與熵減: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終局
人工智能時代的組織發展終局
組織三大內生矛盾及其破解之道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終局:“一個集團”、透明組織、智慧企業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主線: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數字技術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三條主線“擰麻花”
組織數字化轉型的案例:華為
第九章 企業成功方程式
探討企業成功根因的前人智慧:各有千秋
業績 =(方向 × 能力 × 動力)企業家精神
企業成功方程式:適用、易用、可用
人工智能時代的創富公式與剩余價值規律
第十章 企業測量:您的企業離成功有多遠
測量的力量:醫學發展的啟示
測量什么:測量對象與測量指標
測量工具:測量方法與調查問卷
企業測量的意義:洞察人心
第十一章 跨越周期持續成長:企業轉型與變革管理
企業變革,到底“變”什么?
變革之難,“難”在哪?
變革有方:組織變革有方法嗎?
變革導航:企業轉型成功之要
第十二章 IBM 百年演進史:組織視角下的轉型和躍遷
IBM 百年演進歷程
1914—1956 年:老沃森的人治時代
1956—1971 年:小沃森的經典傳承
1971—1993 年:危機在盛世中埋下
1993—2002 年:起死回生
2002—2012 年:王者歸來
2012—2020 年:方向正確,腳下泥濘,艱難探索
2020 年至今:從藍圖到現實,未來可期
IBM 百年組織轉型的經驗與啟示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相關資料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如果說組織及其三大載體是“有”,那么生出這個“有”的“無”則是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思想。其中建構在員工大腦中的角色意識網是企業家經營管理思想的“文化”,側重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建構在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中的流水線是企業家經營管理思想的“物化”,側重于生產力和經濟基礎。
實踐已經走在前面,組織理論需要與時俱進、迎頭趕上。在人工智能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改變且正在加速重新定義企業包括產品、服務、商業模式以及生產經營管理等在內的一切。數字技術已經驅動了組織及其三大載體相較于工業 2.0 時代和工業 3.0 時代的顛覆式改變,但是組織領域中的主流理論卻依然停留在幾十年前。實踐已是“滄海桑田”,理論卻“濤聲依舊”,這既是當下組織理論面臨的困局,也是組織理論面臨突破的機會。
企業成長的邏輯——從組織活力到基業長青 作者簡介
歐陽杰,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經濟學博士。華夏基石高級合伙人,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擁有10年大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管理經歷、20多年企業管理咨詢經歷,曾任IBM(中國)高級咨詢經理和客戶交付總監,先后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三一集團、濰柴動力、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柳工集團、德邦物流、新東方、新大陸、三福百貨、盈眾汽車、鮮豐水果等企業提供戰略與組織數字化轉型、文化與領導力方面的咨詢服務。
李鳳,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經濟學碩士。擁有16年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學經歷、4年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從業經歷、3年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經歷, 曾為中國移動、陜西移動、海南移動、成都移動等提供人才測評和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在《企業管理》《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經營與管理》《經理人》等雜志發表論文近20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