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96157
- 條形碼:9787513096157 ; 978-7-5130-9615-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 內容簡介
2021—2022年,文旅產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一大亮點。“文旅+”模式不斷拓展,文旅與教育、體育、商業、康養等領域的結合日益緊密,文旅與飛盤、LIVE HOUSE、劇本殺等小眾業態的嫁接備受青睞,多樣化的新產品和新服務推動大眾旅游進入新階段。在這一階段,文藝作品創作也迎來高峰期。兼具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網絡電影、主旋律電影、電視劇、舞劇等層出不窮,新題材不斷涌現、新概念被不斷完善、新技術得到創新應用。“言之有范”對這一時期的文化熱點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觀察與思考。本書適合文化產業從業者及相關研究者閱讀。
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 前言
2021—2022年,中國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進入到“與疫共存”的時期,雖然經歷了疫情的反復沖擊,但也迎來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環境的積極變化。
2021年,盡管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中國文旅產業卻展現出了良好的恢復態勢。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9 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6.0%,新業態發展動力強勁,區域集聚效應更加凸顯。國內旅游人次達32.46億人,旅游總收入達到2.92萬億元。文化和旅游部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牽頭制定《“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22—2030年)》等政策性文件,堅持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分級分類指導,深入落實
“放管服”改革,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綜合效能。此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文物機構藏品數量和舉辦的陳列展覽數量均有增加。
進入2022年,中國文旅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發展的機遇也開始涌現。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再次讓全球目光集聚在世界東方,《只此青綠》的火爆出圈吹響了演藝產業復蘇的號角。
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 目錄
縱覽文旅發展,錨定產業升級新方向
后冬奧時代,河北文旅產業怎么辦?
上海市連續出臺兩文件規范盲盒、密室劇本殺市場意味著什么?
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古籍熱”還有多久才能到來?
六問鄉村振興的發展之路:讓農民成為鄉村文旅產業的主體
博物館新形態?揭開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專題博物館的“神秘面紗”! 文化遺產保護與活化議題引發全民熱議,如何釋放文化的力量?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唐風古都IP如何相繼出圈,殊途同歸?
西湖柳樹換月季?城市改造背后撼不動的文化認同
關注熱點現象,把握文娛旅游新趨勢
文化類節目的.時代來了
單口喜劇綜藝頻頻出圈,脫口秀是解憂丸還是麻醉劑?
緊抓“風口”的北影節
移動時代網絡電影的未來在哪里?
突破還是延續:河南衛視舞蹈綜藝《舞千年》再出圈?
主旋律電影升級,下一部《長津湖》離觀眾還有多遠?
《只此青綠》破圈成功,我們還“欠”它一張演出票嗎?
歲楊麗萍含淚宣布《云南印象》解散,中國演出市場如何走出
“靜默”?
法律管不了抄襲嗎?被侵權的《只此青綠》如何回擊?
“智能 ”時代文化裝備制造業的數字化升級與創新
擁抱數字時代,剖析文旅提質新動力
我們如何理解“元宇宙”?
順勢而變,文化企業如何擁抱數字化浪潮?
Cyber進行時:腦科學將如何解構文化轉型的一切可能?
“翻轉”山海經,數字如何掀起藝術革命?
請大膽想象VR空間的無數種可能
賽博朋克中的虛擬與現實
文博數字化.時代:“新文創 新科技”如何打造數字文化生態圈? 北京冬奧,“文化 科技”讓世界看到中國浪漫
太空旅游離我們還遠嗎?
博物館數字藏品開發迎來新規,爆火后將走向何方?
聚焦新興業態,探索產業變革新機遇
保持行業信心,讓新業態的“子彈再飛一會兒”!
搜索率漲幅%,精致露營產品如何“殺”出重圍?
新風尚與新產業,城市騎行正在孕育無限可能
微軟收購暴雪將會為游戲市場帶來什么?
永久停業的咖啡館:商業建設如何與傳統文化共存?
虛擬偶像團體A-SOUL“塌房”引熱議,誰來保障TA們的權益?
鐵打的直播間和流水的爆火主播,“董宇輝們”走紅啟示錄
瞄準億市場規模,Live House還算是小眾嗎?
愛運動還是愛社交,“小眾運動”能否兩全其美?
“劇本殺 文旅”:沉浸式文旅的新探索
規劃未來藍圖,思考互融互促新模式
如何構建文化和旅游資源科學保護利用體系?
如何理解現行的文化產業統計制度?
貫穿南北古今的大運河,該如何做好當代建設?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我們將會迎來怎樣的未來?
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
康養產業發展為什么要重視“養心工程”建設?
生存發展兩不誤,文化企業如何用好金融工具?
新文創時代,我們要培養什么樣的新青年?
改名還是獨立?文化產業學科建設再思考
新專業來了,你會選擇成為“非遺人”嗎?
言之有范——產業變革下的文旅觀察 作者簡介
范周,北京京和文旅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產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文創分會理事長。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部高等學校藝術學理論類專業教指委副主任。聯合國創意經濟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近年來,主持參與十余項國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重點項目。出版學術著作十余部,發表學術論文二百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