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非對稱創新:中國企業趕超戰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63154
- 條形碼:9787111763154 ; 978-7-111-76315-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對稱創新:中國企業趕超戰略 本書特色
中國企業如何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揭示中國企業全球創新趕超的智慧!基于情境邏輯與行為邏輯實現技術追趕與創新跨越凝煉產業技術追趕的企業智慧探索中國自主創新的理論體系
非對稱創新:中國企業趕超戰略 內容簡介
本書在總結過去產業創新趕超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結合新發展階段的中國實踐,構建起基于MIT-LARGE框架的非對稱創新理論。該理論提出了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存在的“非對稱情境”——市場體制的非對稱性、制度形態的非對稱性、技術體制的非對稱性。 正是中國獨特的市場體制、制度形態、技術體制,決定了中國企業創新趕超的非對稱行為,由此,本書從行為邏輯闡述了學習機制、組織架構、追趕路徑、組織治理、創新生態等的非對稱性。 本書的核心研究目標就是基于情境邏輯和行為邏輯,構建中國企業非對稱創新理論框架,既為中國企業創新趕超提供建議,也驅動構建中國特色創新管理理論有所突破。
非對稱創新:中國企業趕超戰略 目錄
總序
推薦序
前言
第1篇 總論
第1章 中國企業創新追趕
1.1 新興經濟體企業創新戰略概述4
1.2 中國企業追趕歷程的理論探索7
第2章 非對稱創新理論邏輯框架
2.1 非對稱創新概念界定14
2.1.1 管理學中的“非對稱”14
2.1.2 非對稱創新概念15
2.2 情境邏輯:MIT模型18
2.2.1 中國市場體制的獨特性18
2.2.2 中國制度形態的獨特性19
2.2.3 中國技術體制的獨特性21
2.3 行為邏輯:LARGE框架22
2.3.1 非對稱學習機制23
2.3.2 非對稱組織架構24
2.3.3 非對稱追趕路徑26
2.3.4 非對稱組織治理26
2.3.5 非對稱創新生態27
第2篇 情境邏輯:MIT模型
第3章 市場體制的非對稱性
3.1 市場換技術:統一大市場的力量34
3.1.1 中國市場體制的獨特性35
3.1.2 市場非對稱焦點動機38
3.1.3 市場換技術悖論:雙刃刀效應40
3.2 不均衡市場:學習梯度空間41
3.2.1 學習梯度空間的形成42
3.2.2 具有多樣性的學習梯度空間44
3.3 制度型市場:使能追趕45
3.3.1 制度型市場的概念和內涵46
3.3.2 制度型市場與技術追趕50
第4章 制度形態的非對稱性
4.1 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互補效應55
4.1.1 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與政策設計56
4.1.2 民營企業的戰略定位與創新機制63
4.1.3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協同創新效應67
4.2 制度供給:集中力量辦大事70
4.2.1 配置資源以引領創新方向70
4.2.2 新型舉國體制與創新能力74
4.3 制度創業:摸著石頭過河76
4.3.1 政府背書下的民間制度創業77
4.3.2 國家主導的制度創業:先試點,再推廣79
第5章 技術體制的非對稱性
5.1 技術能力基礎薄弱與全球研發系統構建83
5.1.1 鏡像假設與全球研發系統架構構建83
5.1.2 后發企業全球研發系統架構的設計規則86
5.2 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能力失衡與創新溢出88
5.2.1 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選擇可見度技術活動的差異88
5.2.2 能力邏輯下不同所有制的企業技術活動的演化
軌跡92
5.2.3 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追趕上的互補性94
5.3 創新獨占性缺失、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98
5.3.1 集群企業知識資產治理的作用機理與路徑98
5.3.2 專業服務業企業知識資產的治理機制與路徑107
5.3.3 平臺網絡知識資產的治理機制與構建路徑109
第3篇 行為邏輯:LARGE框架
第6章 非對稱學習機制
6.1 協同學習路徑125
6.1.1 多元所有制與企業協同學習路徑125
6.1.2 國際化學習機制與協同創新路徑131
6.2 制度型市場下的組織學習138
6.2.1 逆向組織學習138
6.2.2 啟發式學習142
第7章 非對稱組織架構
7.1 混合型同構:迂回式助力內外部合法性雙元選擇155
7.1.1 中國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合法性雙元選擇困境155
7.1.2 合法性雙元選擇的四種同構策略157
7.1.3 混合型同構策略中合法性雙元獲取的機制選擇160
7.2 非鏡像設計:非對稱解決“組織–技術”架構設計困境161
7.2.1 “組織–技術”架構設計難以對稱的困境161
7.2.2 全球架構的鏡像設計原則162
7.2.3 非鏡像設計打破困境164
7.3 振蕩型演化:同頻率實現“戰略–結構”配稱演化168
7.3.1 反應到前攝:合法性戰略的演化168
7.3.2 分隔到耦合:組織結構的演變172
7.3.3 交替式振蕩:“戰略–結構”的動態配稱173
第8章 非對稱追趕路徑
8.1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176
8.1.1 以節約式創新占領低端市場176
8.1.2 以突破式創新搶占高端市場179
8.2 從互補技術到核心技術182
8.2.1 以模仿與逆向工程掌握互補技術182
8.2.2 以構建跨邊界研發網絡突破核心技術183
第9章 非對稱組織治理
9.1 組織合法性與治理機制192
9.1.1 來源國劣勢與外部合法性赤字192
9.1.2 合法化行動戰略197
9.1.3 合法性溢出戰略200
9.2 組織身份與治理機制204
9.2.1 組織身份不對稱與內部合法性赤字205
9.2.2 組織身份不對稱與協調機制設計207
9.3 制度雙元與治理機制211
9.3.1 制度雙元情境與海外研發機構的功能定位211
9.3.2 合法性雙元沖突的響應機制214
第10章 非對稱創新生態
10.1 企業創新生態系統與平臺創新生態系統218
10.1.1 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特征218
10.1.2 平臺創新生態系統的特征223
10.2 平臺創新生態系統特定優勢的構建226
第4篇 結語
第11章 大變局下的中國式技術趕超
11.1 大變局下的情境變遷235
11.2 構建創新追趕雙循環格局238
11.2.1 新發展格局下創新追趕的挑戰238
11.2.2 實現新發展格局下的科技創新雙循環240
11.3 新發展格局下
非對稱創新:中國企業趕超戰略 作者簡介
魏 江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財經大學校長,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浙江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學部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創新管理和戰略管理研究,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 80 余項研究課題,提出“非對稱創新”理論及“數字創新”“數字戰略”理論框架,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案例獎勵 30 余項,成果引用率連續 10 多年處于國內管理學界前列。
劉 洋
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獲得者。魏 江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浙江財經大學校長,浙江大學全球浙商研究院院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浙江研究基地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高等學校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委員會管理學部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創新管理和戰略管理研究,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 80 余項研究課題,提出“非對稱創新”理論及“數字創新”“數字戰略”理論框架,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案例獎勵 30 余項,成果引用率連續 10 多年處于國內管理學界前列。
劉 洋
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青年人才項目、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獲得者。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專聘院長助理,浙江大學企業組織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浙江研究基地秘書長。研究方向為創新與戰略管理,特別地,聚焦于制造企業的創新戰略、國際化戰略、ESG 戰略、數字創新戰略等。
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面上項目、青年項目等國家級課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ESI 高被引論文等 20 余項成果獎勵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