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夷會同-多元文化與名族融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539929
- 條形碼:9787569539929 ; 978-7-5695-3992-9
- 裝幀:軟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夷會同-多元文化與名族融合 本書特色
長安是十三朝古都、絲綢之路的起點,具有國際性的影響。歷史上的長安可稱得上華夷會同之所、民族融合之地。漢朝的匈奴、東夷、南越、西域諸族等首領及商胡來到長安開展各種政治、經濟等方面的交流;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這里又是多元文化構成的多民族群體活動地區,鮮卑、柔然、突厥、回紇、契丹、吐蕃、粟特等都曾在此留下其印跡;蒙元時期長安又成為元代兩代安西王忙哥剌、阿難答的府邸等。從民族關系的角度認識長安,可以進一步凸顯其作為都城所具有的多元性與交融性,對增進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具有重要的價值。
華夷會同-多元文化與名族融合 內容簡介
長安在歷史上可以稱得上華夷會同之所、民族融合之地。從民族關系的角度認識長安,可以進一步凸顯其作為都城所具有的多元性與交融性,對增進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等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書精選近十多年來民族史領域內的專家相關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古都長安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關系上地位與影響。
華夷會同-多元文化與名族融合 目錄
長安的多元文化與民族融合
長安成為各族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周偉洲 / 003
萬國來朝歲 五服遠朝王
——論大明宮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周偉洲 / 008
漢帝國宏觀歷史下“胡風漸入”的微觀變化………………………………葛承雍 / 015
唐代長安的多元文化…………………………………………………………榮新江 / 028
唐朝胡漢互動與交融的三條線索
——以墓志資料為中心…………………………………………………李鴻賓 / 054
長安與北方諸民族
新出土柔然王族墓志匯釋……………………………………………………周偉洲 / 077
回紇貴胄,入唐蕃將
——唐《鐸地直侍墓志》釋解…………………………………………周偉洲 / 094
東突厥阿史那摸末墓志考述…………………………………………………葛承雍 / 105
《故回鶻葛啜王子墓志》之回鶻如尼文考釋………………………………張鐵山 / 112
唐回鶻葛啜王子墓志反映的幾個問題………………………………………李宗俊 / 120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回鶻米副侯墓志》考釋………………………………楊富學 / 129
長安與西域諸民族
一個入華西域胡人家族的活動軌跡
——唐《戎進墓志》疏解………………………………………………周偉洲 / 143
一個入華西域胡人家族的漢化軌跡
——唐《戎進墓志》《戎諒墓志》續解………………………………周偉洲 / 150
四海為家
——粟特首領墓葬所見粟特人的多元文化……………………………榮新江 / 156
唐熾俟辿墓志所見入唐葛邏祿人研究………………………………………陳 瑋 / 165
安金藏事跡及其溯源
——粟特人華化歷程的個案考察………………………………………么振華 / 180
長安與東北諸民族
西安唐代奚族質子熱瓌墓志解讀……………………………………………葛承雍 / 197
入唐百濟移民陳法子墓志關聯問題考釋……………………………………拜根興 / 204
入唐高句麗移民研究的現狀及其問題………………………………………拜根興 / 215
唐代新羅人金日晟墓志及相關問題研究…………………………王連龍 叢思飛 / 239
入居唐朝內地高句麗遺民的遷徙與安置……………………………………范恩實 / 249
長安與青藏高原諸民族
吐谷渾暉華公主墓志與北朝北方民族關系…………………………………周偉洲 / 273
乞伏令和夫婦墓志銘證補……………………………………………………周偉洲 / 283
祖居之地與華夏認同
——以唐代吐谷渾慕容氏家族墓志為中心……………………………濮仲遠 / 291
從遣子入侍看唐對吐蕃吸納中原文明的爭議………………………………黃辛建 / 303
入唐吐蕃論氏家族新探
——以《論惟貞墓志》為中心…………………………………………沈 琛 / 312
長安與南方諸民族
西漢長安與南海諸國的交通及往來…………………………………………周偉洲 / 339
唐朝與南海諸國通貢關系研究………………………………………………周偉洲 / 350
唐長安黑人來源尋蹤…………………………………………………………葛承雍 / 364
西安新出交趾人李克恭墓志及其所涉中晚唐政局………………楊富學 趙海燕 / 381
展開全部
華夷會同-多元文化與名族融合 作者簡介
韓香,歷史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中外關系史學會理事。主要致力于西北民族歷史與文化、絲綢之路上的考古與文化、中西文化交流史等的研究。出版專著兩部,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多項。專著《隋唐長安與中亞文明》獲陜西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