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讀中華 學科學叢書--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物之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33572
- 條形碼:9787122433572 ; 978-7-122-43357-2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中華 學科學叢書--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物之光 本書特色
(1)以生物核心科學概念為素材,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理念作為引導,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與奇特想象的故事融合; (2)科學知識與科學實驗相結合,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探索欲; (3)科學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強調跨學科性和整合性,凸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之所在。
讀中華 學科學叢書--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物之光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管窺生殖發育、別樣生存有道、民以食為天、遵循規律之道、生態協調之美、經驗成就“生活”等方面將生物知識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生物學知識并加以科學解釋,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強調跨學科性和整合性,凸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核心之所在。同時與科學實驗完美融合,提升兒童科普圖書的可讀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和“做”中學習科學知識,并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探索欲。本書適合小學高年級及初中學生及家長、教師閱讀參考。
讀中華 學科學叢書--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物之光 目錄
1.1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
1.1.1 “種一粒,收萬顆”——生物的生殖現象 3
1.1.2 天生有用——克隆技術看“悟空” 6
1.1.3 躬行實踐——認識植物的繁殖器官 7
1.2 桂實生桂,桐實生桐 10
1.2.1 認識“種麥得麥”中生物的遺傳現象 11
1.2.2 《紅樓夢》中的“親上加親”犯了遺傳學里什么忌 13
1.2.3 躬行實踐——你更像爸爸,還是媽媽? 16
1.3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17
1.3.1 “破繭成蝶”,認識生物的變態發育 18
1.3.2 天生有用——從胚胎發育認識生物的進化 21
1.3.3 躬行實踐——動手養蠶 24
參考文獻 28 第2章 別樣生存有法
2.1 自然選擇,適者生存 30
2.1.1 “草盛豆苗稀”里的適者生存 32
2.1.2 天生有用——蘇州園林里的適者生存 34
2.1.3 躬行實踐——觀察生物的擬態 36
2.2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38
2.2.1 用食物鏈解釋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 39
2.2.2 天生有用——稻田養魚與生物防治 41
2.2.3 躬行實踐——找找有幾條食物鏈? 43
2.3 相生相克,相依為命 44
2.3.1 《齊民要術》中*早的抗生素 46
2.3.2 天生有用——微生物的拮抗 47
2.3.3 躬行實踐——觀察手上的微生物 49
參考文獻 51 第3章 民以食為天
3.1 神農傳粟,袁老化谷 54
3.1.1 中國傳統農作物的馴化 56
3.1.2 天生有用——“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不簡單 59
3.1.3 躬行實踐——試試人工授粉 62
3.2 豐隆賜美味,受嚼方呥呥 64
3.2.1 “色香味美”的生物學意義 65
3.2.2 天生有用——細嚼慢咽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68
3.2.3 躬行實踐——唾液里的酶 70
3.3 五谷為養,五果為助 73
3.3.1 認識《黃帝內經》中的健康飲食 75
3.3.2 天生有用——膳食平衡更健康 77
3.3.3 躬行實踐——為家人設計一周的食譜 79
參考文獻 81 第4章 遵循規律之道
4.1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84
4.1.1 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認識人體的生物鐘 85
4.1.2 天生有用——生物鐘的應用 87
4.1.3 躬行實踐——藏在身體里的“生物鐘” 88
4.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91
4.2.1 從我國古人的“環保意識”看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93
4.2.2 天生有用——“廢物”利用 94
4.2.3 躬行實踐——試試“草方格”的威力 97
4.3 四時行焉,萬物生焉 99
4.3.1 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認識自然規律中的生物節律 100
4.3.2 天生有用——節氣歌里的生物節律 103
4.3.3 躬行實踐——錯過了嚴冬,無法萌發 108
參考文獻 109 第5章 生態協調之美
5.1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 112
5.1.1 “遠芳侵古道”中認識生物演替的自然現象 113
5.1.2 天生有用——退耕還林 115
5.1.3 躬行實踐——觀察生態罐中植物群落的演替 117
5.2 見縫插針,物盡其用 119
5.2.1 “地久耕則耗”和“地力常新壯”的生物學解釋 120
5.2.2 天生有用——合理的生態循環 122
5.2.3 躬行實踐——試試布置陽臺的生態池塘 124
5.3 穩中求進,吐故納新 125
5.3.1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的生態學依據 126
5.3.2 天生有用——適應生態的科學“引種” 129
5.3.3 躬行實踐——尋找那些存在于照片中的風景 134
參考文獻 135 第6章 順其自然之理
6.1 海上呼三島,齋中戲五禽 138
6.1.1 五禽戲里的仿生學 140
6.1.2 天生有用——仿生學里的高科技 143
6.1.3 躬行實踐——認識植物蒸騰作用的高效性 145
6.2 望聞問切了玄機,砭灸針拔除百病 148
6.2.1 認識人體的生命基礎 151
6.2.2 天生有用——人體穴位的生物學意義 154
6.2.3 躬行實踐——測測你的心率 154
6.3 生命賦義,漢字予形 156
6.3.1 管窺漢字中蘊藏的生態層次 158
6.3.2 天生有用——學自然智慧,育生態文明 160
6.3.3 躬行實踐——生態系統中的分層現象 161
參考文獻 163 第7章 經驗成就“生活”
7.1 魅力不在杯盞間,典雅灑脫天地中 166
7.1.1 從葡萄酒認識釀酒的原理 167
7.1.2 天生有用——從清酒、濁酒的差異來認識發酵 169
7.1.3 躬行實踐——果酒制作 171
7.2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172
7.2.1 認識“止渴消疫”的茶葉 173
7.2.2 天生有用——從茶的制作工藝認識茶的種類 174
7.2.3 躬行實踐——茶葉真的能抗氧化嗎? 175
7.3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黃 177
7.3.1 影響植物顏色變化的因素 179
7.3.2 天生有用——植物染料與扎染工藝 181
7.3.3 躬行實踐——一起來做扎染布 184
參考文獻 186 后記
讀中華 學科學叢書--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物之光 作者簡介
霍靜,中國教育學會生物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相關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在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與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林忠平教授的實驗室進修學習;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劉恩山教授實驗室進修學習;美國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科學教師培訓中心訪問學習。主持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高等師范院校實驗教學中師范生實踐共同體的建設”)、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科學實驗與科學思維培養的策略研究”。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