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文化批判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42127
- 條形碼:9787308242127 ; 978-7-308-24212-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批判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于文化批判的理論視域,從唯物史觀、實踐哲學和人學理論出發,審視傳統文化“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與“欲理合一”的文化價值理念如何在當代完成創造性轉化,并在此基礎上考察經過創造性轉化的傳統文化如何服務于當代的文化實踐。作者在對傳統的西方現代性理論進行批判的基礎上,重新闡釋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向度論證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現代價值,尤其是在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情境下,著力闡發傳統文化的現代意義。本書為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后期資助項目成果。
文化批判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研究 目錄
1 導論
1.1 研究緣起及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
1.2.1 國內研究現狀
1.2.2 國外研究現狀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書研究的重點、難點與創新點
1.4.1 研究的重點
1.4.2 研究的難點
1.4.3 研究的創新點
2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理論的基本內容
2.1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理論的現代背景
2.1.1 工業文明引導下的現代性轉向
2.1.2 消費社會的興起及其文化問題
2.1.3 資本邏輯控制下人的深度異化
2.1.4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對人的操控
2.2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的理論基礎
2.2.1 文化生成的歷史唯物主義基礎
2.2.2 文化革新的實踐哲學指向
2.2.3 文化發展的人學主題
2.3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的三重向度
2.3.1 文化生產的技術理性批判
2.3.2 消費社會的意識形態批判
2.3.3 文化商品化的大眾文化批判
2.4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的理論旨歸
2.4.1 批判與救贖:人與文化的深層矛盾及其克服
2.4.2 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的三維視角
3 中西馬三重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
3.1 中西馬文化觀的對立與會通
3.1.1 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反省
3.1.2 文化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文化批判
3.1.3 繼承與創新:綜合創新傳統文化觀
3.1.4 綜合創新傳統文化觀視閾下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
3.2 人與自然關系的中西馬文化觀比較
3.2.1 西方的理性文化傳統與科學自然觀
3.2.2 唯物史觀的人化自然觀及其文化意蘊
3.2.3 傳統天人合一觀的概述及其現代價值
3.3 人與社會關系的中西馬文化觀比較
3.3.1 西方人本主義傳統及其理論局限
3.3.2 唯物史觀共同體理論的文化表達
3.3.3 傳統文化人我合一觀及其現代價值
3.4 人與自身關系的中西馬文化觀比較
3.4.1 西方個人主義傳統及其文化沖突
3.4.2 唯物史觀關于人的本質論及其文化意蘊
3.4.3 傳統文化的身心合一之道及其現代價值
4 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之道的現代轉換與價值創新
4.1 唯物史觀在人與自然關系上的文化批判
4.1.1 資本主義生態危機造成天人關系的割裂
4.1.2 工具理性批判與科學主義的反思
4.1.3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對天人關系的理論建構
4.2 傳統天人合一之道的創造性轉換
4.2.1 現代生態文明與新天人觀的構建
4.2.2 “道法自然”思想的現代開掘
4.2.3 超越科學主義與人類中心主義的文化藩籬
4.3 當今中國對天人合一之道的創新性發展
4.3.1 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共同體”
4.3.2 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化建設
4.3.3 以大國擔當的情懷推進全球生態文明的進步
5 傳統文化中人我合一之道的現代轉化與價值創新
5.1 唯物史觀對人我關系的文化闡發
5.1.1 社會關系視閾下的個體需要及其滿足
5.1.2 個人利益與共同利益在“真實集體”中的統一
5.1.3 自我價值在社會歷史活動中的實現
5.2 傳統文化中人我合一之道的創造性轉化
5.2.1 由“自然人”向“道德人”的提升
5.2.2 個人主義的超越與自由的真正實現
5.2.3 “大同”社會:從理想走向現實
5.3 當今中國在人我關系上的創新性發展
5.3.1 以共享發展理念化解社會分配矛盾
5.3.2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公民的文化認同
5.3.3 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全球化的發展
6 傳統文化中身心合一之道的現代轉換與價值創新
6.1 唯物史觀對人與自身關系的文化立場
6.1.1 “真實需求”對人的需要的澄清
6.1.2 消費異化的身心對立及其后果
6.1.3 “感性解放”謀求身心和諧發展
6.2 傳統文化中身心合一之道的創造性轉換
6.2.1 身之欲與心之理的合一
6.2.2 以理制欲的道德理性及其基本范式
6.2.3 超越壓抑與放縱:身心合一之道的現代重建
6.3 當代中國在身心關系問題上的創新性發展
6.3.1 建構身心合一的新時代修養觀
6.3.2 推崇超越物欲主義的幸福觀
6.3.3 倡導立德樹人的生命觀
7 結束語
7.1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源頭性力量
7.2 以唯物史觀文化批判理論為引領提升國家軟實力
7.3 以民族文化共識的培植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偉力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文化批判理論視閾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意義研究 作者簡介
朱曉虹,浙江青田人。麗水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出版專著1部,在《浙江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