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攻防戰——從企業到國家的實力之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60033
- 條形碼:9787521760033 ; 978-7-5217-6003-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供應鏈攻防戰——從企業到國家的實力之爭 本書特色
供應鏈是一種隱形國力。產業研究專家林雪萍,原創供應鏈三力模型,解碼中國制造未來核心競爭力。深刻剖析供應鏈遷移、科技攻關、卡脖子難題。余永定、秦朔傾情作序,5位工程院院士重磅贊譽,施展、鄭永年、羅振宇、吳伯凡、香帥數十位經濟學人聯袂推薦。
供應鏈攻防戰——從企業到國家的實力之爭 內容簡介
供應鏈的話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
20世紀末開始蓬勃發展的全球供應鏈變革,是全球化的關鍵動作。產品以小顆粒度進行拆分,分布到全球生產性價比優選的國家和地區。這些部件重新組裝成型,在全球售賣,大大壓低了產品成本,也大大增加了跨國公司的收益。全球生產能力轉移組合,重新確立了各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供應鏈中的角色和地位。今天的供應鏈隨著受益國家對未來設計的沖突,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懊撱^”“制造業回流”“安全的第二選擇”等話題,正在深入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大經濟體。
林雪萍先生接觸產業20余年,每年深度走訪數十家企業,覆蓋了供應鏈鏈主與鏈條上不起眼的環節。既有對供應鏈的一線認知,也有全景的思考框架。這本書從全球制造業的變化切入,結合國際政治和疫情后的新局勢,援引大量供應鏈企業的案例,分析供應鏈發生的深刻變化。它深度解讀了當今時代格局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中的角色,并對未來發展做出推演與展望。作者在書中創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觀測模型,以此判斷企業和國家供應鏈的韌性和抗打擊能力。
作者在專業高墻之外,將這套“隱形操作系統”呈現出來。無論是對企業管理者、政策制定者、投資操盤者,還是對大眾讀者而言,這本書的理性、博識和細節,都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供應鏈攻防戰——從企業到國家的實力之爭 目錄
目錄
推薦序一VII
推薦序二XVII
前言XXV
**章供應鏈大分流001
**節 兩套供應鏈的陰影006
逃離:依賴與封堵006
沉浮:“中國 +1”備胎計劃 010
蛻變:挑戰傳統秩序015
交匯:回歸中國制造021
第二節 全球化 1.0:供應鏈的集中式生長027
松綁:美國制造的分解027
同步:全球化與信息化的到來034
聯手:制造能力與知識經濟交織的繁榮037
第三節 全球化 2.0:供應鏈的分布式工廠040
布局:“地理再發現” 040
移動:從哪里開始043
擺脫:“火雞思維” 047
蘇醒:制造的一極049
鴻溝:美國制造難回流055
備份:平行供應鏈的效率之爭057
第二章連接力:效率的來源063
**節 隱形力量068
鄰近:鏈主企業與產業集群068
分層:連接產生價值072
隱身:不起眼的制造商077
繁榮:城市與供應鏈081
涌現:超級連接的化學反應085
第二節 連接力的建立089
齒輪:666 個工業小類的價值089
復雜:超級工廠成為超級節點092
依賴:隱蔽的少數派095
等級:融入高級供應鏈098
黏性:企業之間的連接101
養分:用戶的反哺104
第三節 被低估的“低端制造”與高效連接108
反差:低技術產業的高效運轉體系108
暗力:制造能力大于產品本身110
代工:被誤解的制造巔峰112
對決:供應鏈之戰116
第四節 不容忽視的勞動力結構121
候鳥:四處遷徙的勞動力121
緩沖:勞動力是供應鏈柔性的**要素123
流失:數字化與老齡化挑戰125
第五節 供應鏈與工業城市的興衰127
浮萍:供應鏈與城市往事127
萎縮:柯達衰落與城市收縮131
裂縫:工業空心化135
樞紐:超越城市影響力138
第三章控制力:關鍵的節點143
**節 理解控制力148
焦慮:“造不出來”“嵌不進來”“用不起來” 148
掐尖:“**名通吃” 153
遙控:把握關鍵節點159
隔離:封鎖關鍵技術162
反噬:低技術制造與控制力164
第二節 不經濟性的控制力167
縫隙:不經濟性形成的依賴167
代價:兩難的創新169
習慣:路徑依賴的制約172
駕馭:化解不經濟性174
第三節 不同尋常的標準177
綁定:供應鏈利益共同體177
漸進:制定統一的技術標準180
背書:難以擺脫的國際認證182
封閉:反標準化獲取利益183
第四節 內容供應鏈的融入185
內容:新形態的供應鏈185
洞見:股指與供應鏈189
心智:人才教育提前鎖定戰場191
第五節 環環相扣的控制力192
尋根:逆流向上的根控制力192
嵌套:互鎖的機制195
跨界:掌握更多知識198
第六節 龍頭控制力的丟失201
失衡:龍頭電腦化現象201
進退:主機廠與零部件廠的博弈203
同質:光伏行業的定價權205
無界:一體化供應鏈207
第七節 日本的后退210
誤判:失去的三十年210
失守:從外圈到內圈的連環效應212
遞進:反向的突破215
挫。汗⿷溕系妮^量217
第四章設計力:讓系統去成長221
**節 國家戰略的頂層設計227
法案:慌忙的選擇227
反差:*大的機床進口國和出口國231
時點:發育需要恰當的時間237
第二節 產業成熟度的“獠牙”244
恐嚇:非商業手段244
伏擊:靜悄悄的冷箭246
漏洞:細化到 300 條251
反擊:封堵與突破256
第三節 大工程組織的力量259
攻堅:大工程組織與供應鏈設計259
多元:信產投的復合體263
無形:軟件供應鏈與中間組織265
第四節 設計“系統”的能力268
架構:供應鏈的系統性268
反差:低技術產業與高級組織271
造鐘:供應鏈調度276
第五節 大飛機與國家之力278
曲線:政府支持成就美國航空霸業278
殘。嘿惖郎系教幨鞘≌282
意外:空客的崛起285
第五章供應鏈攻防之道291
**節 打贏必勝之仗298
縱橫:加強連接力298
向上:供應鏈升級的力量300
民生:強化產業集群的連接性305
第二節 挑戰價值節點308
反哺:鏈主企業引領突破308
長臂:連接更多的節點312
沖擊:10 倍速的力量317
應戰:主動迎接全球化挑戰319
第三節 設計供應鏈324
起點:大工程共識的建立324
突破:知識的組裝328
開源:開放的組織與民智332
構圖:前瞻性的產業設計338
第四節 保鏈護土344
保鏈:引領者的價值344
基座:發掘供應鏈公共品346
籌碼:人機合一的系統350
明光:人才的來源355
第五節 再出海357
雙線:主動擁抱全球化 2.0357
編隊:搭建合成營361
融入:嵌入全球一體化網絡365
同步:建立控制力的雙重作用371
激活:小企業的力量373
第六節 建立韌性供應鏈是一場持久戰377
持久:面向未來的長期打算377
對沖:連接力化解**波控制力379
對擂:平行供應鏈的挑戰381
內化:自我成長的需要384
致謝387
展開全部
供應鏈攻防戰——從企業到國家的實力之爭 作者簡介
林雪萍,全球產業觀察與企業技術戰略研究,長期跟蹤先進制造與企業創新,對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有較深研究。北京聯訊動力咨詢公司總經理、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天津大學兼職教授。近幾年在《瞭望》新聞周刊、《哈佛商業評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要參》等發表數百篇文章,著作包括《質量簡史》《灰度創新:無邊界制造》《五菱之光:一部造車史》《工業軟件簡史》《智能制造術語解讀》《美國制造創新研究院解讀》《工業互聯網創新之路——常州模式實踐》等。作為工業界唯一代表在柏林參加中德建交45周年“中德10+10高級別經濟學家圓桌會議”,出席日本名古屋“中日經濟研討會”并擔任中方主旨演講嘉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