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90963
- 條形碼:9787303290963 ; 978-7-303-29096-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 本書特色
基于實物的學習能讓兒童和成人對某個事物有興趣、欣賞、清晰的理解,或是收獲個人技能的成長。雖然真實的見聞能帶來更深的體會,但卻遠不及動手體驗和交流互動。然而,要想達到*佳學習效果,還是要在適當的引導下不斷嘗試創造或復刻。
——約翰·科頓·達納(美國圖書館學家)
花費半小時去聽別人跟你描述,所能獲得的東西遠不及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分鐘。讓孩子去親眼目睹、親手觸摸承載學習內容的物件,能*大程度地節省時間,還能*迅速、高效地呈現出絕不走樣的感性印象。
——列維·W. 孟格爾(雷丁公共博物館)
不要給孩子一些東西去學習,而應該給他們一些事情去做;做事就意味著需要思考,然后,學習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
————約翰·杜威
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 內容簡介
童年時,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曾被點亮。當我們再度回想時會發現,“正是那些被點亮的瞬間,成就了后來的我們”。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可以吸引兒童進行深度學習,無論是文化歷史類博物館還是藝術類博物館,都可以通過藏品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啟發兒童的探索式學習,豐富兒童的體驗,幫助他們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同樣,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大量能夠吸引兒童關注的物件,如何利用藏品和物件啟發兒童的早期學習,相信本書會給你一些啟發。
本書共包括五大部分十一章,圍繞實物教學法的相關理論、兒童與物件的理論到實踐轉化、實物教學法與博物館里的深度學習、博物館外的實物教學法、未來數字社會的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展開論述。
在書中,作者通過探索實物教學法的歷史和現代實踐,概述了在博物館里、博物館外如何用這種方法支持兒童的學習,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書中提供了豐富的博物館里、幼兒園中的實物教學法運用實例。作者認為,博物館作為收藏機構,是一個獨特的學習空間,可以讓孩子們通過與文化文物、自然標本和藝術作品的個人聯系,對世界產生興趣。一系列描述性的生動的課程實例,靈感來自博物館中的藏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不僅闡述了如何利用博物館中的物件促進兒童學習,還延伸到了如何利用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物品幫助兒童學習,可供教育工作者、博物館工作者以及家長參考借鑒。
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 目錄
**章 博物館早期學習的發展簡史和理論基礎 / 002
第二章 博物館里的物件:一個關于變遷的故事 / 019
第三章 縱觀實物教學法的發展歷程 / 039
第四章 基于實物的學習:借助于物件來理解世界 / 055
第二部分 從理論到實踐:兒童與物件 / 069
第五章 學會觀察物件,開啟探索之旅 / 070
第六章 好奇心與收藏:兒童的視角 / 088
第三部分 實物教學法:吸引兒童在博物館深度學習 / 101
第七章 歷史類博物館與實物教學法 / 102
第八章 藝術類博物館與實物教學法 / 120
第九章 文化類博物館與實物教學法 / 141
第四部分 博物館外的實物教學法 / 159
第十章 幼兒課堂(幼兒園班級)里的實物教學 / 160
第五部分 展望未來 / 173
第十一章 未來數字社會的早期學習:在基于實物的學習體驗和科技應用之間尋求平衡 / 174
參考文獻 / 188
譯者后記 / 195
實物教學與早期學習 作者簡介
作者莎倫·E. 謝弗(Sharon E. Shaffer)博士是世界范圍內著名的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她不僅是美國史密森早教中心的創始主任,而且還是唯一一位獲得史密森學會卓越服務獎章的教育工作者。她擁有社會基礎方向的教育博士學位,并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兼任教職。她曾在中國出版過《讓孩子愛上博物館》(譯林出版社出版)一書。
譯者于雯,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書刊編輯部主任。主要譯著包括《讓孩子愛上博物館》《兒童博物館建設運營之道》,參與撰寫《解密兒童博物館,激發孩子學習潛能》。
譯者劉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中國兒童博物館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呼和浩特市老牛兒童探索館副理事長。曾參與翻譯《讓孩子愛上博物館》《兒童博物館建設運營之道》,參與撰寫《解密兒童博物館,激發孩子學習潛能》。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