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離亂弦歌:我們的西南聯大(求知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3492
- 條形碼:9787520533492 ; 978-7-5205-334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離亂弦歌:我們的西南聯大(求知卷) 本書特色
重拾聯大師生親歷、親見、親聞的珍貴記憶。再現戰火紛飛下頑強不屈的家國情懷。山河破碎,文化種子不絕,笳吹弦誦在西南。千里跋涉,剛毅堅卓不屈,名家輩出結碩果。聯大人雖身居邊陲、物資緊缺、生活困苦。仍能弦歌不輟,時刻保持樂觀豁達的精神。
離亂弦歌:我們的西南聯大(求知卷) 內容簡介
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后高校內遷設于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并組建而成。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 本書收錄了梅貽琦、朱自清、吳晗等一眾聯大師生的回憶文章40余篇,全面記錄了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求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入學經過、課堂生活、師生互動等等,彰顯了抗戰烽火中聯大學子刻苦求學、堅韌不屈的時代形象和中華民族堅貞不屈、薪火相傳的民族精神。
離亂弦歌:我們的西南聯大(求知卷) 目錄
西南聯大的校風和校訓 楊光社
西南聯大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工作 楊光社
談聯大的選課制及其影響 李埏
西南聯大優良傳統激勵我們前進! 楊紹鴻
聯大的回憶與思考 熊德基
第二輯 三大校長:一人掌舵,兩人護航
西南聯大掌門人 謝本書
西南聯大與梅貽琦校長 梅祖彥
懷念梅貽琦先生 施嘉煬
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 梁吉生 楊珣
蔣夢麟在西南聯大 左右
孟鄰先生的性格 葉公超
第三輯 課堂之上:通識教育,學術自由
在西南聯大的日子里 張鳳鳴
大一生活雜憶 張源潛
燦爛的火花 張清常
西南聯大社會學系二三事 孫觀華
在聯大化工系讀書時的回憶片斷 任(王宏)
回憶聯大航空工程系 沈元 徐華舫 曹傳鈞 趙震炎
西南聯大機械系回顧 陳南平 張遠東
回憶西南聯大土木工程系 陳炎創
我在西南聯大學氣象 王憲釗
回憶西南聯大化學系 田曰靈
憶西南聯大物理系 郭沂曾
戲劇課堂內外 趙詔熊
第四輯 教授群像: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華羅庚教授在西南聯大 顧邁南
我在聯大的六年 陳省身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 汪曾祺
回憶我在清華和西南聯大的幾位老師 李賦寧
*完整的人格 李廣田
紀念唐立庵先生 朱德熙
懷念金岳霖先生 馮友蘭
湯用彤先生散憶 鄧艾民
文史大師陳寅恪 黃延復
吳宓教授剪影 傅舉晉
回憶我的父親馬約翰 馬啟偉
記著名動物學家陳楨教授 孫敦恒
章名濤老師的言傳身教 宗孔德
懷念李輯祥老師 馬芳禮 郭世康
憶德高望重的劉仙洲教授 董樹屏
結構學權威蔡方蔭老師二三事 龐瑞 楊玉瑋
李繼侗教授在西南聯大 李建武
深切懷念饒毓泰老師 虞福春
科學的楷模 金恒年
憶愛國學者陳序經先生 林元
憶雷海宗師 王敦書
懷念嚴師楊石先教授 申泮文
離亂弦歌:我們的西南聯大(求知卷) 節選
西南聯大的校風和校訓 楊光社 一、西南聯大的校風 西南聯合大學的校風,不是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優良傳統的簡單相加,而是在新的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相互依存、聯系、滲透、影響以至融合而發展形成的。在三校原有的基礎上,經過融會貫通、發展創新,形成了既與三校有共同之處,又獨具特點的新的聯大校風。筆者1942-1946年在聯大師院國文系后轉文學院中文系畢業,對聯大校風有深切的感受。我以為,聯大校風概括起來是:“民主自由、嚴謹認真、團結合作、開拓創新! (一)民主自由 西南聯大的民主自由蔚然成風,“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舉民主堡壘之稱號”,是人所共知的,F就治校方針、培養目標、組織機構、教學科研與民主運動等幾方面簡述如下: 1.治校方針 西南聯大治校方針,是在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與國民政府的教育統制政策斗爭中,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而形成的。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的態度比較積極,在政治上開放了某些民主,在教育上開始由平時教育向戰時教育轉變,對教育的控制亦有所放松。西南聯大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立,逐步形成民主治校的方針和一系列制度。后來,到抗戰相持階段,國民政府對人民的壓迫日益加緊,對教育的控制也日益嚴格。1939年3月,全國第三次教育會議召開,蔣介石在“訓詞”中說:要以三民主義為“教育的*高基準”,要求“齊一趨向,集中目標”。國民政府乃向各大專院校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大學教師資格審查、聘任、待遇、休假辦法及大學課程科目表、學籍管理、統一招生制度等。1939年下半年,教育部頒布大學課程科目表。1940年又發訓令,要求聯大遵照“部訂”課程科目表組織教學。對此,聯大師生反感強烈。6月10日,聯大教務會議討論通過文件,對教育部上述規定和訓令,逐一提出異議:(1)“大學為*高學府,包羅萬象,要當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豈可刻板文章,勒令從同。世界各著名大學之課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即同一課程各大學所授之內容,未有一成不變者,唯其如是,所以能推陳而出新,而學術乃日臻進步也!保2)“教育部為*高教育行政機關,大學為*高教育學術機關,教育部重視大學教育教學之成績,以為賞罰殿*。但如何研究教學,則宜予大學以回旋之自由,律以孫中山先生權能分立之說,則教育部為有權者,大學為有能者,權能分職,事乃以治!保3)“教育部為政府機關,當局時有進退,大學百年樹人,政策設施宜常不宜變。若大學內部甚至一課程之興廢亦須聽命教育部,則必將受部中當局進退之影響,朝令夕改,其何以策研究之進行,肅學生之視聽,而堅其心志!保4)“今教授所授之課程,必經教育部之指定,其課程之內容亦須教育部之核準,使教授在學生心目中為教育部一科員。”(5)“教育部今日之員司,多為昨日之教授,在學校則一籌不準其自展,在部忽然智周萬物,人非至圣,何能如此?”*后,提出要求:“蓋本校承北大、清華、南開三校之舊,一切設施均有成規,行之多年,縱不敢謂為極有成績,亦可謂為當無流弊,似不必輕易更張。”此呈文由常委會報請教育部,將本校作為例外,實行獨立自主的民主辦學。由于廣大師生的要求,聯大在課程設置上,除少數課程是照“部訂”科目執行外,其他課程均按初期在原三校課程基礎上,調整變通排定,組織教學,效果良好。 2.培養目標 國民政府教育部提出:“大學教育應為研究高深學術,培養能治學治事治人創業之通才與專才之教育。”強調重視“實用科學”,從而貶低了文理科。公費待遇優先照顧工科學生,招生及選送留學生,工科錄取比例往往比文理科高。這種輕通才重專才、輕文理重工科的教育方針,引起了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的反對。聯大常委梅貽琦一向主張大舉應以“通識為本,兼識為末”。此時,又在《大學一解》中指出:“通專并重”,不易實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中文系教授朱自清在《論大學共同必修科目》中指出:“近年來因為種種原因,大學生更只擁擠在工學院和經濟系里,這是眼光短淺,只看在一時應用上,這是大學教育不健全的現象!髮W應該注重通才而不應該一味注重專家!迸斯獾┰凇豆I教育與工業人才》中提出主張:“即使是工科學生也應該著重培養成工業領導與組織、理論人才,而不是只有一技之長的匠人!睂W校領導還以校務委員會名義上書,對教育部只重專才、不重通才,只重實用科學、不重文理科的方針提出不同意見,并要求在公費待遇上“泯除學院之別”,取得一定效果。 3.組織機構 西南聯大在組織機構的設置上,充分體現了民主治校的精神。有常委會、校務會、教授會和專門委員會……教授會由全體教授、副教授組成,主要任務是審議教學方案的改進,研究學生的管理;學生的畢業成績與學位的授予,審議常委會或校務會交議的事項;對學校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雖是咨議性質,但對學校的行政管理、教學設施、學生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和作用。教授會主席由常委會主席擔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