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0348
- 條形碼:9787521750348 ; 978-7-5217-5034-8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成年人百萬級暢銷書作家李筱懿新書《自在》,周國平、劉潤、香帥推薦。 關于工作、社交、個人成長、親密關系等的生活哲學,致力于解決好現實問題,獲得真實的自在,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100個基本,來自作者親歷、實踐之后的思考與方法。如何應對必須面對卻難以應對的人和事?如何在工作中為自己爭取資源?如何快速提高應對能力?別人請你幫忙,你盡了力,反而落得個埋怨怎么辦?本書涵蓋了常用的場景和需要處理的關系,,簡單明了,貼近生活,提供貼合實際的解決方法,有故事,有啟發,有幫助。 多角度闡述何謂“自在”。“自在”不是不爭不搶不在乎,那是放棄。“自在”是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變得通情達理,還能把想做的事情辦成。“自在”不是想怎樣就怎樣,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那是任性。“自在”是在明確原則之后,張弛有度,不緊不慢地解決問題。 這本書適合誰看? 如果你20歲,面對困惑,這本書里或許有一些適合你的生存法則,讓你明白人性的幽深。 如果你30歲,遇到了瓶頸,這本書里或許有一些打破玻璃天花板的方法,作者的經歷或許讓你有了共鳴和信心。 如果你40歲或以上, 或許會在讀這本書時會心一笑,感慨一句:“原來你也這樣想。”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內容簡介
“自在”是什么? 那是喜歡自己、找到自己之后特有的樣子,是從迷茫到清晰,Z終確信自我存在感與價值感,在自己感興趣、認為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上有所成就的樣子。 但,“自在”,并不是一種容易達到的狀態。它需要努力,也需要方法、技巧和智慧。不解決現實問題,人很難獲得自在。 當李筱懿將過往許多年里,自己經歷過的事,對自己有幫助的那些觀念、思考、方法,娓娓道來,并整理成一套簡單明了的生活哲學和方法論時,她希望,在好讀的同時,也能讓你充滿獲得感,有所啟發,走向自在與幸福。 這本書并沒有長篇大論,內容涵蓋作者關于個人成長、職場、社交、溝通、表達、情緒掌控、親密關系等諸多方面的思考,是她多年來總結并實踐的一套方法,希望能夠借此幫助讀者習得生活的一些智慧,擺脫焦慮,做到不畏、不惑、不亂、不后悔,悠然自在。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目錄
前言 過好生活的基本功
**章 自主
1. 主動與不主動之間,生命資源相差 30 倍
2. 與其“被喜歡”,不如“被需要”
3. 放棄之前,努力三次
4. 小善意,大幫助
5. 常做舉手之勞,不必踮起腳尖幫忙
6. 條件交換
7. 世俗的成功給人自由
8. 逆襲必讀
9. 思路決定出路
10. 不斷發現可能性
第二章 自省
11. 讓不自覺的人,碰個軟釘子
12. 學會冷臉
13. 被生活逼急了
14. 社交自由
15. 留白效應
16. 窮朋友和富朋友
17. 認識一個人
18. 細節帶來好感
19. 不擰巴
20. 你有什么缺點?
第三章 自律
21. 書卷氣
22. 運動比整容神奇
23. 易瘦體質
24. 深度工作
25. 別被“劣質勤奮”嚇住
26. 煩惱箱
27. 讓我快速成長的 5 種能力
28. “斷舍離”,是篩選和排序的能力
29. 高效晨間一小時
30. 自律不痛苦,假裝自律才痛苦
第四章 自修
31. 戒掉“玻璃心”的兩個方法
32. 毀掉一個漂亮女孩有多容易?
33. 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34. 投資認知,看準趨勢
35. 爭取利益的三個關鍵
36. 找準優勢,降維打擊
37. 破除學生思維
38. 實力強的人,更容易被寬容
39. 放下精英的傲慢
40. 別用示弱的姿態去交往
第五章 自洽
41. 演講的 6 個細節
42. 三句好答復
43. 三個重點,提升權威感
44. 兩個技巧,讓反應更快
45. 正確接受善意的 3 個原則
46. 倒金字塔結構:說話有重點、有邏輯
47. 扮演一個自信的人
48. 問清對方動機
49. 多傾聽,多提開放式問題
50. 溝通的利他性
第六章 自如
51. 怎樣把對抗轉化成合作
52. 巧妙化解尷尬
53. 良好的關系 = 開放 + 響應
54. 健康人際關系的 6 個特點
55. 結交“貴人”的 4 個方法
56. 不輕易原諒
57. 太懂事,容易被辜負
58. 為什么有些人,總在關系里處于弱勢?
59. 成年人的友情,進度不會太快
60. 再好,也有保留;再差,也能顧惜
第七章 自然
61. *差的時候,暫時別打擾任何人
62. 對意外,保持彈性
63. 難伺候,就不伺候
64. 八面玲瓏不是夸獎
65. 總是吃苦,會忘記甜的滋味
66. 冷淡的人
67. 不被理解是常態
68. 有教養
69. 優雅比漂亮高級
70. 做一件讓你感到害怕的事
第八章 自愈
71. 冷暴力,絕不忍
72. 婚姻打工人
73. 格局更大的擇偶觀
74. 愛情是熱烈的奔跑,婚姻是慢慢的生長
75. 付出越多,越難被愛
76. 愛情的新腳本和舊腳本
77. 自我,并不容易找到
78. 偏心
79. “活得久了,人生充滿驚奇”
80. 結婚需“劃算”
第九章 自信
81. 幸福是小狗的尾巴尖
82. 先完成,再完美
83. 愛情的真相
84. 放下虛榮心
85. 撒嬌的本質是示弱
86. 家庭不會耽誤女人成長,家務會
87. 立場不同
88. 哪一刻意識到讀書很有用
89. 父母不僅得孝順,同樣要管理
90. 很多煩惱,都是閑出來的
第十章 自在
91. 收起“無能的憤怒”
92. 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93. 該放棄,就放棄
94. 一位爸爸對三個女兒的期望
95. 向誰能借到 30 萬救命?
96. 承認別人優秀,自己同樣優秀
97. 人性的“不可能三角”
98. 婚姻里的尊嚴
99. 人性能有多復雜(一)
100. 人性能有多復雜(二)
后記 不與糟糕的事情對抗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節選
前言 過好生活的基本功 謝謝你打開這本書。 從2014年出版**本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到2022年年底寫完這本《自在》,倏忽八年過去,我也做了很多嘗試:寫作了8本書,做了公眾號,拍攝視頻節目,成立女性文化公司,參與投融資,建立女性讀書社群,等等。 這八年時光,密度大,節奏快,經常讓我感嘆仿佛過了半生,也讓我感慨的確一切都有可能,所以,尤其感謝你的陪伴,讓我能夠從寫作這個起點,走向更開闊的世界。 記得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段采訪,有人問央視當時的著名制片人陳虻:“什么樣的編導算優秀?”陳虻回答:“我衡量一個編導,不是看做得*好的片子,而是看做得*差的片子,*差的片子什么樣,才代表這個人的水平。*好的片子沒準是蒙上的,你說你打一槍,嘣,打10環上了,蒙唄。假如*差的一槍都打8環,那才代表水平真的很高。” 他說的是基本功扎實。 就像生活里那些很厲害的人,大多數一直在踏踏實實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他們厲害在錯誤率低,而不是偶爾打出了幾個驚天動地的好球。面對生活,我們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呢?能不能把基本功列舉出來,方便大家記憶和使用?這是我寫作《自在》這本書的初衷,她是我從20歲到44歲的思考和轉變,我把這些細細整理為100條“基本原則”,其中既有務實的方法論,也有婉轉的心路歷程,既有跌宕的故事,也有篤定的感觸,感謝你允許我像個姐妹一般,娓娓道來,坦誠相待。 “自在”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 我想,那是“找到自我”之后特有的樣子,“尋找自我”的過程會經歷很多事、見很多人,從迷茫到清晰不斷調整自己,*終確信自我的存在感與價值感,在自己感興趣的、認為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上有所成就。所以,《自在》也是一本陪伴你探索自我的小書,她有10個章節,分別是:自主、自省、自律、自修、自洽、自如、自然、自愈、自信和自在。 每個章節10個相關的故事,盡量包括有用的技巧和多元的視角。寫作時,我也時常思考,同樣的問題,20歲的我怎樣處理,換做今天44歲的我,又會怎樣處理?必須承認,處理方式差別真的很大。比如40歲的我積極主動,主動思考、主動行動、主動復盤、主動解決問題,20歲時可不是這樣,我會經常“算了”“等下一次吧”,這些念頭和行為塑造了我當時怯懦的性格,弄丟了很多機會,做錯了很多決定。被現實逼到角落,我才被迫優化自己的性格。 探索自我的過程中,必然碰上很多挫折和曲折。 例如婚姻,我們從中獲得什么,又將付出什么?幸福婚姻為什么難度越來越大?只有放棄對愛情的期待才算“人間清醒”嗎? 例如溝通和表達,為什么心地真誠講話卻那么難聽?厚道人遇見尷尬事活該忍受嗎?怎樣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例如職業,談條件很難嗎?怎樣為自己爭取資源?怎樣找到自己的“貴人”? 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不解決現實問題,人無法達到“自在”的狀態。 如果你20歲,感覺自己面對著困惑,這本書里或許有一些媽媽不會告訴你的生存法則,絕不是媽媽不夠智慧,而是她不忍心讓你了解太多人心的復雜,可是經歷幽暗,往往是遇見光明之前付出的代價,所以,我想坦坦白白地分享給你人性的幽深。 如果你30歲,感覺自己遇到了瓶頸,這本書里或許有一些打破玻璃天花板的方法。當我坦坦蕩蕩寫出自己的經歷,你可能馬上有了共鳴和信心,在山重水復的時候,加油向前,走到柳暗花明。 如果你是40歲或者以上,是我的同齡人,我們會在讀這本書時會心一笑,感慨一句:“原來你也這樣想。” 的確,與“成熟”相比,我更喜歡“自在”,這是一種不經意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開朗與豁達。 “自在”不是不爭不搶不在乎,那是放棄。“自在”是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變得通情達理,還能把想做的事情辦成。 “自在”不是想怎樣就怎樣,不管不顧別人的感受,那是任性。“自在”是在明確原則之后,張弛有度,不緊不慢地解決問題。 我始終記得《寧靜禱文》中所說:請賜給我雅量,平靜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并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么是可以改變的、什么是不可改變的事。 這三句話說得多好,基本概括了世間百態,積極而又平靜,這就是我心目中“自在”的樣子—— 與幸福慢慢相見,內心安然。 你的朋友:筱懿2022年12月 6條件交換 有句話叫“吃虧是福”,我特別不認同。 吃虧就意味著受委屈,遭到了不公正待遇,很多人愿意吃虧的原因,是希望在另外一方面,交換到其他條件。 “虧”是怎么吃下的?很多是在或明或暗的“談判”中。談判在生活中很常見,并不只有工作里才用得上,小到租房子談租約,家庭中的家務分配,孩子寫作業,都得談判,本質就是條件交換。 我有四點體會。 **,知己知彼。這是任何談判的基礎,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外交,小到家庭里的口角,一定先了解清楚: 對方到底想要什么?可以做出哪些讓步? 我們想爭取什么?哪些是不能破的底線? 唐代劉餗在《隋唐嘉話》記載了一件事:宰相房玄齡的夫人不允許他納妾,唐太宗好幾次賞賜美人都被拒絕。于是太宗讓皇后召見房夫人,告訴她納妾是公卿家庭尋常的事情,如果不阻攔就罷了,再阻攔就賜死。房夫人不為所動,回答:“那就賜死我吧。”太宗怒賜毒酒,房夫人一飲而盡,沒有半點懼怕。太宗感慨說:“這個女人,我都怕她,何況房玄齡啊。” 其實唐太宗賜的不是毒酒,傳說是一壺醋,“吃醋”的典故據說就是由此而來。 英明的唐太宗為什么在猜測房夫人的底線這件小事上失算了?因為他根本不了解這位夫人,但房夫人倒挺了解他。房夫人的堅決其實原因有兩個:**,她生性剛烈,不允許丈夫納妾就是她的底線,不能破;第二,唐太宗的渴望是當一代明君,連大臣魏徵那種當朝諷刺都接受了,怎么可能因為納妾這點小事真的賜死宰相的妻子?房夫人作為宰相夫人,這個大局觀還是具備的,她雖然性格剛烈,其實是個通透人,她對自己的底線與別人的試探,內心挺明白。 在這里,我留個伏筆,唐太宗還真不了解房夫人的性格,后面我再說一件事。 知己知彼的確是談判的基礎,電視劇《玫瑰之戰》里有個片段。袁泉扮演的律師顧念為自己的辯護人爭取170萬賠償,而這起筆記本電腦爆炸案中的生產廠家,只愿意支付12萬,差距太大,簡直沒法談。但是,顧念查到一個細節,對方在處理類似賠償時,只愿意庭外和解,從沒有真正上過法庭——這說明對方更擔心事情鬧大,產品出現大范圍負面輿論,現在的強勢可能只是虛張聲勢。顧念馬上調整思路,搜集更多有利資料,做出媒體直播的態勢,很快,廠家態度軟化,顧念*終為辯護人拿到150萬賠償。 不虛高,不壓低,知己知彼,越了解對方,對自己的判斷越有幫助。 第二,以退為進。 使用的場景是談判進入僵持,假如不做退讓,自己這方面未來損失更大,于是讓渡一點小利益,爭取更多的空間。我十多年前做報社廣告部主任,*常遇到價格談不攏,客戶要便宜,我們要量大,怎么辦?大家簽個保底數額,比如30萬,達到保底30萬的數額,再用*低價格執行。 談判都是有攻有守的過程,沒有無緣無故的退讓。以退為進的退讓、著眼未來的退讓,才是值得的。 第三,按暫停鍵。 使用的場景是該讓的也讓了,該講的也講了,依然毫無進展。怎么辦? 那就暫停。 很多談判都是談著歇著,其實是把暫停當作方法,一邊讓自己這方思考得更清楚,一邊延長對方的等待,“拖得起”既是實力,也是心態。國與國之間談條件,有可能暫停幾個月甚至幾年,普通人暫停幾天又有什么關系?而企業談判,暫停期也讓彼此思考清楚,是否有替代方案?是否存在利益損失? 有耐心,是爭取有利條件的前提。 第四,我叫它“扔掉方向盤”。 例子非常經典:你和對手各開一輛車,在單行道上迎面對開,誰先拐彎誰就輸。怎么辦?諾貝爾獎得主托馬斯?謝林給的答案是:你搶先把方向盤拆下來,當著對方的面扔掉。其實是讓對手看到你破釜沉舟的決心,把難題丟給他,讓他明白,只能他退,你就算想退也退不成了。 談條件有時候很殘酷,你比對方更不在乎,談妥的概率反而更大。 而“扔掉方向盤”有個前提,對手得是個“理性人”,認知水準和你差不多,而不是和你差距太大,或者很無知,甚至帶著要跟你同歸于盡的憤怒和仇恨。 “扔掉方向盤”,還可以反過來用,表達決心和信念。 我接著講一個房玄齡夫人的故事。《新唐書》記載,房玄齡未發跡時生過一次重病,生死未卜,很怕耽誤夫人,就對她說:“假如我死了,你還年輕,不要守寡,一定要把自己安頓好。”結果怎么著?房夫人一言不發,刺瞎自己一只眼睛,表明夫妻同心,絕不允許丈夫失去信心。房玄齡病愈后,終生都對夫人很好。 不知道唐太宗賜美人和毒酒的時候,有沒有了解過房夫人的剛烈往事?這種女子絕不可能被毒酒嚇退啊。 唐太宗雖然大事睿智,但在房玄齡這件家事上,在與房夫人談條件的時候,還真沒有太大的勝算。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條件交換”,假如總是吃虧,總是把合理利益讓給別人,這不是福氣,是沒有原則,成年人該有的樣子是寬容卻不軟弱。 但是錙銖必較也無法獲得長久的合作,談判雙方各有所得,都實現了自己的核心權益,對邊邊角角的利益大度些,更容易達成雙贏的結局。 一位熟識的投資人談判經驗豐富,也投出了好幾家獨角獸企業,在這篇文章的結尾,分享他的一句話:“我們接觸的創始人里有非常會談判的,有很能為自己爭取利益的,但*終好像發展得好的,大多是愿意分錢、愿意讓利、憨厚老實風格的。”
自在:關于生活智慧的100個基本 作者簡介
李筱懿,作家,媒體人。 2014年7月開設女性文化生活平臺 "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包括系列圖書、公眾號、視頻、廣播、知識產品等,分享女性故事,傳遞情感能量,陪伴千萬讀者共同成長。 在《魯豫有約》聯合新榜發布的"2016值得關注自媒體"榜單中,李筱懿所創立的公眾號"靈魂有香氣的女子"被授了"有溫度自媒體",同時被稱為"自媒體平臺溫暖力量的輸出者"。 已出版作品包括《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情商是什么?》《先謀生,再謀愛》《氣場哪里來》《情緒自控》等。先后登上第10~13屆中國作家榜。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