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75595
- 條形碼:9787303275595 ; 978-7-303-2755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 本書特色
本著作汲取了學習科學領域的前沿理論思想,不僅從學理層面對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的復雜關系進行了剖析,而且揭示了具身認知理論對真實課堂教學實踐的指導價值。
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具身認知視角,關注技術供給對合作探究的影響,重點討論了技術調節下主體間的互動行為和認知協調規律,以及科學合作探究中身體及其經驗的體現形式和作用。 本書以充分的實驗數據和一手資料,采用了教育準實驗和認知民族志兩種研究方法。研究設計了光的折射、簡單電路、電磁感應三個探究主題及相應的探究活動和工具,具有非常實用的指導意義。本書指出,合理的技術供給有助于提高有效信息交互總量,進而對合作效果起正面促進作用。由此,認知才能完成它的*終使命——有意義學習的發生。
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 目錄
**章 引言
**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問題聚焦
第三節 概念界定
第四節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二章 具身認知的理論視角與研究場域
**節 具身認知:身體及其經驗的作用
第二節 供給關系:知覺與行動的可供性
第三節 技術具身:學習技術的具身交互
第四節 虛擬教具:教學模擬與科學探究
第五節 移動供給:移動學習與合作探究
第六節 群體認知:外部腳本與內部協調
第三章 研究設計:教育準實驗與認知民族志
**節 研究框架與內容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過程
第三節 探究工具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四章 技術供給對學習成效與感知體驗的影響
**節 學習成效
第二節 感知體驗
第五章 技術供給作用下合作探究的協調模式
**節 角色展現
第二節 小組結構
第三節 行為模式
第六章 合作探究中具身參與的認知網絡分析
**節 認知框架設計
第二節 認知網絡建模
第三節 認知網絡比較
第七章 結論與展望
**節 研究發現:技術供給對合作探究的影響
第二節 結論探討:技術供給作用于合作探究的本質
第三節 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四節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問卷
附錄B:量表
附錄C:實驗單
附錄D:測試題
附錄E:數據分析附表
后記
技術供給與合作探究 作者簡介
王辭曉,女,1992年生,吉林白山人。北京師范大學理學學士(2011—2015年),北京大學教育學博士(2015—2020年),期間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具身設計研究實驗室聯合培養(2018—2019年)。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在線教育、協作學習、具身認知。主持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3項,出版專著、教材2部,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Computers & Education、jCSCL、《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SSCI/CSSCI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0余篇,多次獲會議論文一等獎、最佳報告論文獎,博士論文于2020年獲“第四屆全國教育實證研究優秀學位論文獎”。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