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提升一流人才培養 與創新能力的戰略與政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7365010
- 條形碼:9787107365010 ; 978-7-107-3650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提升一流人才培養 與創新能力的戰略與政策 內容簡介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是我國一個以教育現代化為主題的中長期戰略規劃,是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綱領性文件!爸袊逃F代化2035戰略與政策研究叢書”從理論、政策和實踐的角度對《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進行了深入闡發,分為10個主題(10卷)! 爸袊逃F代化2035戰略與政策研究叢書”是幫助廣大讀者學習《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主要內容、掌握其核心要義、領會其精神實質的重要讀本,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導! ”緯鴱募涌靸炐愦髮W和優秀學科建設、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優化調整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等方面,深入論述了提升優秀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的形勢與背景、現狀與問題、動向與策略,為國家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及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了參考與借鑒。
提升一流人才培養 與創新能力的戰略與政策 目錄
**節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形勢與背景
一、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國際形勢
二、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國內背景
第二節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現狀與問題
一、一流學科影響力不斷提高,服務需求能力有待加強
二、師資隊伍水平不斷提升,“重科研輕教學”依然存在
三、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
四、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高,拓展資源來源途徑不夠
第三節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動向與策略
一、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二、提升服務國家需求能力,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三、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四、構建中國特色評價體系,推動高校內涵式發展
五、增強資金籌措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第二章 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
**節 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的形勢與背景
一、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的國際形勢
二、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的國內背景
第二節 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國家推進分類發展宏觀布局,分類指標體系建設仍需優化
二、省域積極執行高校分類設置管理,利益相關者參與合作有限
三、分類發展試點逐步推進,高校內涵發展同質化突出
第三節 分類推動高校特色發展的動向與策略
一、形成多元主體合力協作機制
二、構建特色發展導向的分類指標體系
三、持續推動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
第三章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節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形勢與背景
一、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國際形勢
二、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國內背景
第二節 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初步建立,辦學方向和布局結構待優化
二、辦學體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多元化辦學主體格局需健全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逐漸被認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待加強
四、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隊伍結構和專業素養待提升
五、職業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整體發展環境仍需優化
第三節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動向與策略
一、堅定應用型辦學方向,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
二、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辦學
……
第四章 優化調整高等教育布局結構
第五章 優化人才培養結構
第六章 加強高校創新體系建設
第七章 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
第八章 推進高?蒲畜w制改革與創新
后記
提升一流人才培養 與創新能力的戰略與政策 節選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戰略與政策研究叢書 提升一流人才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戰略與政策》:(二)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優化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優化是我國新常態發展階段的突出特征之一。我國當前經濟社會轉型對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優化調整的客觀性要求,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經濟性機遇。我國經濟形態經歷了從傳統數量型增長擴張到外延型發展,再到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為主的經濟新形態發展方式的轉變。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調整需要立足于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式教育結構轉化為依托質量高效型集中性增長模式,強調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性,從高等教育資源要素驅動轉化為高等教育投資要素驅動的創新驅動模式。高等教育優化調整布局結構,需要建立區域性主體功能區教育輻射理念,整合各區域經濟發展特征,打破傳統區域內高校之間行政、管理壁壘,堅持促進以區域協同、頂層規劃、優化資源為核心要義的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政策導向,構建多層次、多學科專業、綜合合理布局的新時代創新型高等教育布局體系。一方面,建立區域高等教育主體服務區,是科學優化調整本區域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充分考慮區域高等教育實際布局結構的差異性、情境性、歷史性,考慮到區域高校之間的特殊性與特色性。同時也要注意到,地區經濟發展程度是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建立的資源和經費基礎,創新性、復合型人才供給是實現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有力支撐和保障。建設不同區域的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能力的重要路徑。另外,進行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布局規劃有利于促進區域間高等教育機構的協同合作發展。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規劃構想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區域行政分割,根據經濟產業特色的差異性將高等教育不同的區域進行分割與劃分,進而促進區域間高等教育的協同和創新發展,實現高等教育資源在區域間的共享、交流、互動。區域間的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建立以區域經濟轉型為根本立足點,旨在通過調整區域高等教育機構布局和各個學科專業結構來形成招生、培養、輸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鏈條,并形成良性循環發展的主體功能區,促進區域內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協作、協同系統的生成與發展。建立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與調整區域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是相輔相成的內生性發展關系。我國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建立需要把握區域經濟發展脈絡及區域產業結構特征,符合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多樣性特征,改變固有區域教育布局的傳統思想,從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擴張轉變到高等教育布局結構的優化,促進新興學科專業的高速發展,滿足區域企業對區域人才的現實性需求。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區域經濟發展與高等教育布局結構之間的“補償-激勵”作用,協同促進區域經濟與高等教育共同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建設需要考慮到區域自身經濟基礎的薄弱性因素對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建設的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到中西部區域高等教育的補償功能,以及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供給配置在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建立過程中的條件制約性和差距性。因此,區域經濟的客觀性發展對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建立發揮著補償性機制作用,客觀上促進區域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結構的產生和塑造。換言之,區域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質量對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具有補償性機制作用,需要建立一系列區域經濟支持的嵌入式輔助發展項目,促進區域高等教育主體功能區的健康快速運行與發展。例如,建立區域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專項發展基金,支持中西部區域教育布局改革發展的具體工作,設立專職區域高等教育基金管理機構,建立專項基金的監督預算評估程序,構建多樣性功能區域高等教育協同和創新發展機制,以及建立中西部區域高等教育協同發展機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