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44549
- 條形碼:9787010244549 ; 978-7-01-0244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內容簡介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以人物對話的形式,收錄了16位嘉賓在教育領域的珍貴回憶,其中有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如新中國比較教育學科創始人之一顧明遠教授,以及多位中國知名中學校長,如劉彭芝、唐盛昌、王殿軍、朱華偉、葛軍、吳國平等。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基礎教育發展歷史進行回顧,以及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基礎教育階段若干重要教育歷史事件進行分析和解讀。同時,通過對話整理他們對于新中國基礎教育發展的認識和實踐上的不懈探索及取得的寶貴經驗。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目錄
劉彭芝:我的人生,為教育這一大事而來!
唐盛昌:整合國際元素,創造中國獨特的教育體系
王殿軍:教育的難點,在于如何將理念落到實處
吳穎民:一位好校長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這是大前提
張志敏:喚醒學生內在的認知,這才是教育*大的成功
吳國平:教育公平的核心意義是因材施教
尚可:游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
朱華偉:辦一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學
趙國弟:教育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要關注人的成長
葛軍:我的夢想,是促進學生發展
周鵬程:教育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培養完整的人
陳萍:以德為先,培養“德識才”兼備的領軍人才
邵志豪:基礎教育要扎根基礎,追尋教育的本源
嚴一平:激發學生成長潛能搭建多元化發展平臺
孫先亮:為了學生和國家的未來,必須辦好素質教育
結語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節選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王殿軍:讓孩子們明白要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培養什么樣的能力,有什么樣的理想,這是我的首要任務。 清華附中的育人目標是理想遠大、品德高尚、全面發展、學有所長,這也是我們老校長萬邦儒所推崇的教育理念。這個目標看起來有點務虛,實現目標的關鍵在于有沒有具體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教育過程能不能讓孩子達到這個目標,支撐他們成為擁有這樣素質的人。這些年來,不能說我做得有多好,但我一直在努力。我覺得*驕傲的就是找到了一個把事情做成的規律。我做任何事情都有上中下的考量,由高端引領帶動中堅力量再進行推廣普及。要有一個先行者,由他作為領頭人帶動中堅力量,再由中堅力量帶動一批人。只要是有意義的事情,無論是文化課學習還是社團活動,我一定會用這三層結構,金字塔式的推進。 陳志文:清華附中有一所非常獨特的學校,就是清華附中國際學校,它是清華附中國際化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建立這個國際學校的初衷? 王殿軍:建立清華附中國際學校的初衷之一,是為了穩定清華大學全球招聘來的人才隊伍,為清華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服務。 于我而言,當時的理想不是要辦一所能夠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出國夢的學校,而是要辦一所有助于提高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水平的學校,使更多中國學生能夠接觸到具有國際元素和國際品質的教育。 當然,幫助外籍人員子女進入優質大學是我們的職責,但我更注重的是讓清華附中的教育能從國際學校中吸收到營養、借鑒到經驗,促進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國際化。 我們需要向國際教育借鑒和吸收的東西太多了,不是請一兩個專家做講座,帶領教師參觀參觀學習學習就能夠獲得的。我們必須將一座鮮活的學校搬到教師身邊,讓它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 清華附中國際學校辦學10年來,可以說實現了我們在校園里建設一所比較純正的國際學校的愿望,這對于清華附中中西融合的教育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學校本部和國際學校之間相互觀察、相互了解、相互借鑒和學習,老師們和學生們都受到了很多啟發,相互取長補短,漸進融合,前景是喜人的。 陳志文:這其實是一種不同文化和思想意識的相互滲透、傳播和影響。您覺得,與國外相比,我國的教育有什么不同?國外教育有哪些先進的內容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 王殿軍:我覺得各國的教育體制都是適合本國國情的,但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各國對自己的教育也都會有不特別滿意的地方。我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并且嘗試進行改革。 我國教育與其他國家的教育有些不同,有很多可以向他國吸收借鑒的地方。比如,學生的評估評價方式,國外強調的是過程性評價。再比如,課堂的教學方式,國外強調的是學生的深度參與,學生是課堂上表達和交流的主角,教師是主持人,起穿針引線、引導方向的作用。這樣的課堂更像是圓桌論壇,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教師水平的要求更高。 陳志文:未來您想把清華附中辦成一所什么樣的學校?您接下來的夢想是什么? 王殿軍:2016年,清華附中制定了一個五年規劃,我提出成為名校需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提升辦學成績;二是進行教育改革與創新,為國家教育解決難題,起到引領作用;三是服務社會,在教育公平和資源均衡的問題上作出貢獻。人才培養、改革創新、服務社會,這是名校義不容辭的三大責任。 建立信息化大數據教育評價體系,改善教育評價是我的下一個夢想。 ……
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學校長訪談錄 作者簡介
陳志文,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本科畢業,歷任中國青年報編輯、記者、教科文編輯室副主任,2000年出任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至今。兼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宣傳工作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管理組專家成員。長期從事青少年成長與教育治理研究。文章:1.《藝術教育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人民日報,2020-08-22;2.《封殺中國留學生損人不利己》,光明日報,2020-06-09;3.《再議中高考試題的難與易》,光明日報,2019-08-06;4.《教育股大跌的背后》,中國青年報,2019-07-15;5.《自主招生考試如何才能公平公正》 ,中國青年報,2019-01-10;6.《減負為什么會遭到家長的反對》,中國青年報,2018-04-02;7.《從擇校看基礎教育治理失誤》,中國青年報,2016-09-14;8.《高校野蠻生長的階段結束了》,中國青年報,2016-06-20;9.《選專業不宜趕時髦》,中國教育報,2016-06-10;10.《招考人數趨穩 招生難依然待解》,光明日報,2016-06-02;11.《教育不要被專家和輿論所裹挾》,中國青年報,2016-03-02;12.《教育改革不是單純的教育問題》,光明日報,2015-01-06;13.《深層次生源危機倒逼高校改革》,中國教育報,2014-06-09;14.《高考改革需要寬容》,人民日報,2014-09-05;15.《美國大學錄取方式在中國可行嗎?》,中國教育報,2013-10-29;16。《莫讓高考改革“打擺子”》,人民日報,2013-10-11;17.《面對生源下降,我們向定位與特色借力》,中國教育報,2013-06-17;18.《教育面臨一場被動的變革》,中國青年報,2010-04-20;等等。著作:《中國高等教育變革40人談》,人民出版社。課題: 互聯網教育關鍵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批復建設)。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