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04693
- 條形碼:9787302604693 ; 978-7-302-6046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小學心理活動課的設計與實施的理論和課例,包括理論篇與案例篇。理論篇界定了小學生心理活動課的定義、特征、性質和課程的理論基礎,小學生心理特點,課程的設計與操作流程,課程資源開發、教師素質要求、課程如何評價等理論內容; 實踐篇包括小學生認知輔導,情緒意志輔導,人際交往輔導、學習輔導,每個輔導主題包含活動設計大綱與案例介紹。本書在**版的基礎上增加了中小學心理活動課例視頻、教學課件,掃描書中二維碼即可參考使用。 本書可作為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材,也可作為小學心理輔導教師的學習和教學指導手冊。
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第二版) 目錄
**章 緒論
**節 心理活動課的內涵
第二節 心理活動課的意義與目標
第三節 心理活動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區別
第二章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節 小學生學習心理特點
第二節 小學生認知發展特點
第三節 小學生情感和意志發展特點
第四節 小學生個性和社會性發展特點
第三章 心理活動課的理論基礎
**節 發展心理學理論基礎
第二節 團體動力學與社會學習理論基礎
第三節 人際溝通理論基礎
第四章 小學心理活動課的設計
**節 心理活動課設計的基本思想
第二節 心理活動課的主題與目標
第三節 心理活動課內容設計
第四節 心理活動課常用活動形式
第五節 教學材料的準備
第五章 心理活動課的操作要點
**節 心理活動課的階段特點、任務和常用技術
第二節 心理活動課的操作原則
第三節 心理活動課的操作要領
第六章 心理活動課對教師素養的要求
**節 心理活動課教師的素養
第二節 提升心理活動課教師專業素養的途徑
第七章 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節 教學資源概述
第二節 學科教學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第三節 學生工作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第四節 課外活動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第五節 校園文化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第六節 網絡資源中心理活動課教學資源的開發
第八章 小學心理活動課評價
**節 小學心理活動課的過程評價
第二節 小學心理活動課的效果評價
第三節 小學心理活動課評價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
實踐篇
參考文獻
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第二版) 節選
《小學心理活動課設計與實施(第二版)/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教材》; 個性和社會性是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方面。個性是一個人區別于他人的,在不同環境中顯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影響人的外顯性和內隱性行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正是因為人的個性差異,我們的世界才變得豐富多彩,才使人與人之間變得千差萬別。社會性反映著一個人社會化的進程,是一個人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方面。兒童進入小學后,在新的社會生活中,新的要求、新的環境、新的交往關系,都促使兒童進一步加深對自我、對他人的認識和了解,使其個性和社會性有了新的發展。 一、小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 (一)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特點 小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隨年齡增長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自我意識不斷發展,但不是直線的、等速的,而是既有上升的時期,也有平穩發展的時期。 我國心理學家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小學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出如下趨勢。 (1)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處于上升時期,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二年級的上升幅度*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發展時期。 (2)小學三年級到小學五年級處于平穩階段,其年級間無顯著差異。 (3)小學五年級到小學六年級又處于第二個上升期。隨著兒童的抽象邏輯思維的逐漸發展和辯證思維的初步發展。小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加深刻。他們不僅擺脫對外部控制的依賴,逐漸發展了內化的行為準則來監督、調節、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且開始從對自己的表面行為的認識、評價轉向對自己內部品質的更深入評價。 以下從自我概念、自我評價和自我體驗三方面來具體說明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特點。 1.小學生自我概念發展的特點 自我概念是個人心目中對自己的印象,包括對自己存在的認識,以及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態度、思想等方面的認識,是由一系列態度、信念和價值標準所組成的有組織的認知結構,把一個人的各種特殊習慣、能力、觀念、思想和情感組織聯合在一起,貫穿于經驗和行為的一切方面。 小學生的自我概念是從比較具體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向比較抽象的心理術語的描述發展的。比如,在回答“我是誰”這樣的問題時,小學低年級學生往往提到姓名、年齡、性別、家庭住址、身體特征、活動特征等方面。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試圖根據品質、人際關系、動機等特點來描述自己。即使到了小學高年級,小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仍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絕對性。 自我概念是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初它是對個人的和才能的簡單抽象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復雜化,并逐漸形成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等不同的層次。 2.自我評價的發展特點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發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標志,是在分析和評論自己的行為和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順從別人的評價發展到有一定獨立見解的評價,自我評價的獨立性隨年級的升高而增高。 (2)從比較籠統的評價發展到對自己個別方面或多方面行為的優、缺點進行評價。 (3)小學生開始出現對內心品質進行評價的初步傾向。但是,直到小學高年級,能進行抽象性評價(如我認為一個好學生應該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等)和內心世界的評價(如表里如一、謙虛、熱情、誠實等)的學生仍然不多。 (4)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評價處于由具體性向抽象性、由外顯行為向內部世界的發展過程之中,小學生的抽象概括性評價和對內心世界的評價能力都在迅速發展。 (5)小學生自我評價的穩定性逐漸加強。 3.自我體驗的發展特點 自我體驗主要是自我意識中的情感問題,發生于學前期四歲左右,在小學階段有了較大的發展。小學生自我體驗與自我評價的發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體驗的發展與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發展密切相關。隨著小學生理性認識的增加和提高,他們的自我體驗也逐步深刻。 自我體驗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自尊。自尊心強的小學生往往對自己的評價比較積極,相反,自尊心弱的小學生往往更容易自暴自棄。 (二)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特點 人的個性中*具有社會評價意義的核心部分是道德品質。道德品質簡稱品德,指個體依據道德規范在一系列行為中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傾向,它是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的有機統一。 1.道德認識的發展 (1)從比較膚淺、模糊的理解道德概念,逐步過渡到比較深刻準確的理解道德概念。黃光揚等人采用自編的兒童道德規范理解能力測驗,進行了關于小學生道德規范認知水平發展的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小學生道德概念的理解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提高。從各個具體的行為規范來看,小學生道德規范理解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從同一年級對同一問題的認識來看,不同個體的理解力有差異,且年級越低,這種差異表現得越明顯。低年級小學生的認識水平還比較低,他們的理解能力處于具體、感性的水平,只有到高年級后才會有更高、更概括的理解。 ……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