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巴蜀武術天下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1067
- 條形碼:9787559661067 ; 978-7-5596-6106-7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蜀武術天下奇 本書特色
1.剖析巴蜀武術,披露中國武術珍希歷史細節 中國武術云遮霧罩,至今有很多謎團,既神秘又模糊。 巴蜀文化豐富多彩,巴蜀武術是中華武術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尤為神秘莫測,為中外人士廣泛關注,但是許多歷史罕為人知。 一談到巴蜀武術,人們就很容易聯想到《蜀山劍俠傳》等武俠小說,各種“劍仙”神術、奇幻法寶、神雕怪獸、隔山打牛……以及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宋朝郭靖、黃蓉之女郭襄,愛慕“神雕大俠”楊過,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郭襄走遍天涯,難尋情郎,萬念俱灰于是到峨眉出家當了尼姑,開創了峨眉派武術。 這些是真實的巴蜀武術嗎?無數武林人士和廣大讀者,都希望有一本“重量級”的研究書籍,能嚴謹解析這些問題。 2022年6月,《巴蜀武術天下奇》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隆重推出。 本書并不僅是研究巴蜀武術,也對中國武術文化史上很多“謎團”,進行了生動而嚴謹的解說。 本書以剖析巴蜀武術為切入點,披露了許多塵封已久的中國武術歷史細節,例如: 武科考試、少林武當、袍哥武術、天地會、“神拳”內幕、傳統武術和近代體育“沖撞”、中央國術館及“省考”、“國考”的歷史迷霧、武術與戲劇及醫學的關系、*有巴蜀特色的“射德會”、成都青羊宮“打擂”、國學大師南懷瑾入川尋覓劍仙始末、1936年“國術表演隊”赴“奧運會”真實歷史、江湖"賣打藥"秘聞、20世紀50年代后民間武術生存怪狀、海燈法師“二指禪”真假、“峨眉派”和“青城派”的來龍去脈…… 本書*大特點,是將武術作為整體“中國大文化系統”,從巴蜀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更高的角度,加以研究和敘述。所以,本書具有填補空白的重要學術意義。 2. 文圖并茂、雅俗共賞,極富收藏和閱讀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達《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辦發〔2017〕5號)。 中國武術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四川省武術文化研究會,始終將研究武術文化作為奮斗目標,和份內應盡之職責。 本書由中國著名武術家、四川省武術文化研究會會長、享譽國內外的青城派武術代表人物劉綏濱(中國武術七段),親自策劃并擔任本書特別顧問。 本書作者鄭光路(中國武術六段),具有著作甚多的歷史學者和著名武林人士的雙重身份,曾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等獎項。 他習武近 60 載。20 世紀 80 年代,作為國內多家武術刊物的特約作者和記者,參與了多場重大比賽的報道;他參與過“武醫結合”工作和多種武術表演、比賽,應邀參加武術影視作品的拍攝。他是中國當代武術發展的親歷者和參與者。 鄭光路內行人說內行話,以幾十年參與武術活動的親身經歷,加上艱辛收集的罕見塵封史料,與眾多曾接觸采訪過的武林前輩之口述史、嚴謹學術注釋緊密結合,完成本書的寫作。 本書堅持“文史結合”的中國優秀史學傳統,即學術性和通俗性的盡可能完美的結合。本書在許多方面有重大史料發現,披露了許多真實的武林江湖奇談、趣聞軼事,可讀性也極強。 本書堅持以罕見的**手資料(原始檔案、親歷者回憶等)為主,重在再現塵封歷史的血肉細節,以細節化、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再現真實歷史,避免了純學術著作枯燥乏味的缺點,使得本書更加接地氣,從而適合廣大讀者輕松閱讀。 本書還運用了文圖并茂、雅俗共賞的表現形式,配有珍貴歷史老照片和舊檔案圖共計 100 多張,使本書賞心悅目、文情并茂,極富收藏和閱讀價值。 盡管本書篇幅有限,但是展示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本書具有學術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讀性;所以本書不僅是一部研究四川及中國武術文化史的嚴謹學術性專門著作,也是多角度了解中國武術不可或缺的大眾通俗性讀物。 3. 史學界、體育界、武術界“大咖”熱情推薦 本書出版之前,就受到各界廣泛關注。眾多史學界、體育界、武術界“大咖”級專家學者,熱情推薦本書。如: 譚繼和(巴蜀文化首席專家,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武術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 沈際洪(教授,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教育部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2009年評為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 溫佐惠(中國武術九段,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多次擔任國內和國際各種重大比賽如世界武術錦標賽、亞運會、全運會、城運會的“總裁判長”); 任剛(中國武術八段,多次受聘擔任國家武術隊主教練、總教練、教練組長及專家組成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榮譽獎章”(特等功)三次,現任四川省武術協會執行主席); 肖家澤(中國武術八段,現任中國武術協會委員,四川省武術協會主席。多次獲得國內各級武術比賽金牌、散打冠軍)。 本書的“序言”撰寫者,是郝勤先生(中國著名體育史學者、博士生導師,國家體育總局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巴蜀武術天下奇 內容簡介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百花齊放。作為中華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巴蜀武術有其獨特的魅力。本書重點對巴蜀武術進行了深度剖析,講述了許多關于巴蜀武術的武林趣聞、江湖奇人,同時也詳細梳理了巴蜀武術的發展脈絡。本書用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段段奇聞逸事,將巴蜀武術的前世今生向廣大讀者娓娓道來。
巴蜀武術天下奇 目錄
推薦序 // 01
前言 // 05
**章??穿越時光隧道看四川古代武術
巴蜀文化和武舞、武藝 // 002
巴蜀文化源于出土兵器 // 002
古代的武舞、技擊、手格 // 006
古代史籍和文學作品亦真亦幻 // 010
唐朝到宋代的劍舞、角力、學射 // 010
宋朝至民國時期典籍中的巴蜀武術史料 // 014
《峨眉道人拳歌》和《蜀山劍俠傳》 // 019
第二章??明末清初的四川武術
明末清初四川武術鳳凰涅槃 // 024
明末清初杰出武術家 // 024
清代四川武術發展概況 // 029
清代四川武術從幾乎滅絕到輝煌發展 // 033
清代四川武術重興的主要原因 // 033
八旗軍隊為四川武術增添特色 // 037
第三章??四川歷史上的武科考試概況
武科考試的秘密 // 044
中國武科考試的發展概況 // 044
武科考試的四個等級 // 045
武科考試中的奇聞趣事 // 047
塵封的清代武進士和武狀元 // 053
清代四川武鼎甲、武進士統計(附駐防八旗) // 053
清代四川武狀元彭陽春事跡詳考 // 058
第四章??歷史上民間組織與武術的關系
啯嚕與哥老會(袍哥) // 066
啯嚕疑云 // 066
反清運動促進巴蜀武術的普及發展 // 070
袍哥成員參與辛亥革命 // 073
袍哥“開山堂”結義的情景 // 073
親歷辛亥革命的袍哥成員 // 076
袍哥社團中的著名武術家 // 085
尹昌衡、彭光烈及麻鄉約 // 085
袍哥中的武術名家 // 091
第五章??民國初期的武術和體育
清末民初四川的武術社團 // 102
清末時期民間武術處境艱難 // 102
四川民間武術組織——達摩會 // 106
清末民初西方體育對民間武術的沖擊 // 114
西方體育入四川 // 114
武術成為體育項目的前因后果 // 120
20 世紀 20 年代“土、洋體育”之爭 // 125
魯迅和武術家陳鐵生關于宣傳武術的爭論 // 127
第六章??各級國術館及“省考”和“國考”
國術館是官方武術組織 // 134
中央國術館建立的時代背景 // 134
中央國術館的創立 // 136
四川省國術館成立的來龍去脈 // 139
四川省國術館的歷史細節 // 143
傳統武術轉向近代化體育 // 149
國術的“省考”“國考”真況 // 149
重慶地區的武術活動和武術組織 // 160
四川各地國術館及國術學校 // 164
第七章??四川傳統文化中的武術
川劇、射德會與武術的關系 // 170
武術和武戲的歷史淵源 // 170
極富巴蜀文化特色的射德會 // 175
聞名全國的青羊宮打擂 // 181
與巴蜀民俗文化緊密融合的青羊宮打擂 // 181
青羊宮打擂的真實細節 // 186
青羊宮打擂的消亡史 // 191
武術與中國傳統醫學的關系 // 196
武醫結合貫穿武術文化史 // 196
近代四川武醫流派百家爭鳴 // 203
第八章??近代以來影響重大的武林人物和事件
史實模糊的幾位武術大家 // 216
張天虎、馬黑子(馬振江)、馬鎮江、馬寶 // 216
寶鼎、李國操、劉崇俊 // 221
“火龍拳”鐘潤生父子和“盤破門”劉新吾 // 227
巴蜀文化滋養的國學大師南懷瑾 // 233
國術表演隊赴奧運會真實歷史 // 238
成員是怎樣選出來的 // 238
參加奧運會的國術表演項目 // 240
國術隊大顯中華武術雄威 // 241
國術隊歸國前的酸楚插曲 // 244
中央國術館人士入川 // 246
查拳大師張英振 // 246
稱雄武壇的“朱家三虎” // 249
德高望重的王樹田 // 252
李雅軒入川傳授楊氏太極拳 // 255
第九章??20世紀50年代后的巴蜀武術
民間武術面臨傳承危機 // 262
民間武術進入低谷和競技武術一枝獨秀 // 262
從壓抑停滯到扭曲變態的民間武術 // 266
影響當代中國武術史的“海燈現象” // 269
1962 年海燈在成都和重慶的武術表演 // 269
鮮為人知的海燈史料 // 274
第十章??四川武術的振興標志——峨眉武術
“峨眉派”提出的時代背景 // 284
“峨眉派”一詞*早出現于何時 // 284
峨眉派(峨眉武術)的興盛 // 287
峨眉派(峨眉武術)的理論構建 // 293
從民俗學角度解釋“白猿起源說”// 293
正確理解峨眉派(峨眉武術) // 297
《拳乘》引發的重大誤會 // 302
峨眉派(峨眉武術)“五花八葉”之謎團 // 302
袍哥的組織結構——“一樹開五花” // 306
峨眉武術在困難中前行 // 310
民間武林人士開展武術活動不容易 // 310
20世紀80年代后民間武術恢復 // 312
第十一章??青城武術(青城派)的前世今生
青城武術歷史悠久 // 318
青城武術形成的多種歷史原因 // 318
民國時期的青城武術(青城派) // 322
綠林派是江湖俠文化武術代表性門派 // 327
綠林派很可能淵源于清代啯嚕 // 327
綠林派武術的流傳情況 // 328
綠林派武術重視實戰和養生健身 // 329
20世紀80年代后的青城派武術 // 331
青城派武術的發展概況 // 331
當代青城武術的著名人物——余國雄、劉綏濱 // 340
青城武術中的太極拳 // 343
青城武術在海內外的影響 // 345
何道君、鮮宗麗的青城武術特色 // 354
青城武術及巴蜀武術邁向新的高度 // 358
第十二章??20世紀80年代后巴蜀武術的騰飛
1986年蓉城武術擂臺賽的歷史意義 // 368
肖家澤、馬明貴等人倡議舉辦全國首屆擂臺賽 // 368
我作為現場采訪記者的歷史見聞 // 369
四川省武術協會的杰出成績簡述 // 373
四川省武術協會的簡況和成就 // 373
吳信良、肖家澤、溫佐惠的武術實踐活動 // 374
任剛積極促進《峨眉武術史略》等書出版 // 378
后記 // 381
特別鳴謝 // 383
關于本書圖片來源的說明 // 389
巴蜀武術天下奇 節選
啯嚕疑云 什么是啯嚕 1911 年發生的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 當時哥老會(袍哥)組成的四川保路同志軍,是四川*為重要的反清力量,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還要遲一年半載的。” 晚清以來,袍哥武術就已天下聞名。哥老會是怎樣產生的? 研究中國武術歷史,這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內容。 四川的啯嚕、哥老會的起源、發展脈絡,都是謎團。史學界研究哥老會起源的史料,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類是官書、檔案,多數學者認為,哥老會由四川的啯嚕演變而來;另一類是哥老會內部傳說史料,認定哥老會是由鄭成功創立的。但大多數學者不贊同這種說法,所謂鄭成功創立哥老會,完全出于虛構。 乾隆皇帝說“川省呼匪徒為啯嚕子,語涉詈罵”,意思是“啯嚕”是帶貶義的罵人話,所以清政府把“啯嚕”罵為“啯匪”。也有學者說:“‘啯嚕’,系四川方言‘一伙’之意……早期‘啯嚕’,大約出現于康熙年間。” 康熙、雍正時期,各省不斷向四川移民。大量移民客居四川,使得不少流寓失業之人鋌而走險,形成了“啯嚕”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啯嚕一般情況下以數十人為一伙,多則以千百人為一伙。由于啯嚕成員多為無業游民,既有反對封建剝削壓迫的一面,也有打劫財物危害社會的色彩。 清代官方檔案《清高宗實錄》中,*早出現“啯嚕”的記載是乾隆四年(1739年)。當時署四川巡撫布政使方顯上奏:“川省惡棍名為啯嚕子,結黨成群,暗藏刀斧,白晝搶奪,夜間竊劫。” 乾隆九年(1744 年)御史柴潮生上奏:“四川省人稀地廣。近年以來,四方流民多入川覓食……有等桀黠強悍者,儼然為流民渠帥,土語號為‘啯嚕’,其下流民聽其指使。” 嘉慶時期前后,啯嚕多精熟武藝而且*有戰斗力。 嚴如熤(1759—1826),湖南溆浦人,歷任漢中知府、陜安兵備道等職。道光二年(1822 年)他刊行《三省邊防備覽》,記述四川、陜西、湖北三省邊區形勢。此書中記錄了有關啯嚕的重要情景: 川中膏腴,易以存活。各省無業之民麇聚其間,好要結朋黨。其頭目必材技過人,眾乃共推之。凡數十人結大伙……操習拳棒刀銃各藝,故其藝頗精……啯匪悍而狂。 以上史料中,“暗藏刀斧”“強悍嗜斗”“學習拳棒,并能符水架刑”“操習拳棒刀銃各藝,故其藝頗精”等,都明確記載了啯嚕與武術有緊密關系。 啯嚕向哥老會(袍哥)的演變 自清代以來,哥老會的名稱不少,如“袍哥”“紅幫”“漢留”。但其源頭,應當是四川啯嚕。 啯嚕、哥老會與袍哥、漢留等名稱混淆難分。學者胡珠生認為,根據成都附近各縣有異于普通四川話的客家方言,可以判斷“啯嚕”二字,乃客家方言“哥老”二字的發音。 清代幫會的組織機構,稱為“山堂”。清代四川**座袍哥(漢留)的山堂是“精忠山”。這是康熙九年(1670 年)由陳近南在雅州創辦,宗旨是“滅清復明”。嘉慶十九年(1814 年),方安瀾開“蓬萊山”。嘉慶二十四年(1819 年),郭禹欽開“華嚴山”。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郭永泰在永寧開“藎忠山”。 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四川劍閣人李榕,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說道: 竊按蜀中尚有啯嚕會……十余年勾煽成風,流毒遍湘楚,而變其名曰“江湖會”。每起會燒香,立山名堂名,有蓮花山“富貴堂”、峨眉山“順德堂”諸名目……每堂八牌,以一、二、三、五為上四牌,六、八、九、十為下四牌,以四、七兩字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謀議者,號為圣賢二爺;收管銀錢者號為當家三爺。內有紅旗五爺專掌傳話派人;黑旗五爺掌刀杖打殺。 李榕所描繪的正是哥老會的情況。
巴蜀武術天下奇 作者簡介
鄭光路 歷史學者。 曾獲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四川文學獎”等獎項,其多部著作被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等國內外圖書館正式收藏,并入選“農家書屋”重點出版物推薦目錄。著有《四川舊事》《成都舊事》《張獻忠剿四川真相》《四川保路運動真相:炸響辛亥革命的驚雷》《成都“變臉”:中國城市近代化縮影》《百年紅十字運動在成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多部著作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他習武近60年,為中國武術六段,被相關部門授予“武術名家”榮譽稱號,其照片被2008年北京奧運會獻禮項目《走向奧運的中國武術》大型畫冊收錄,其事跡被《中國武術名家名校辭典》《峨眉武術史略》《巴蜀武林英豪》等大型武術著作收錄。他發表過不少引起武術界廣泛關注的武術學術性專著及文章。主要作品有《氣卷神州:當代中國氣功大潮面面觀》《中國氣功武術探秘》。他曾被特邀參加各種影視劇拍攝,海內外多家報刊、電臺介紹其事跡。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