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學習天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53907
- 條形碼:9787505753907 ; 978-7-5057-539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習天性 本書特色
我成績不好,是因為我不聰明沒有天賦嗎? 別人都說我不是學數學那塊料,我我是不是不用努力了? 某門學科“根本不適合我”,是不是不用浪費精力了? 我不如別人聰明,要不要放棄追求夢想? 我是不是已經到了學習的極限,不可能再進步了? 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數十年深度研究學習規律,結合神經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理念,分享打開高效學習底層邏輯的6把鑰匙。 ★影響美國校園教育的學習理念。 ★《終身成長》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成甲、李柘遠、桂先學姐誠意推薦。 ★放棄傳統思維觀念和偏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主高效學習者 1.學習促進神經重塑。我們的大腦時刻都在重組、生長和變化。只要給予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教學方法,大腦是具有學習潛能的。 2.犯錯促進大腦生長。“學習加速區”:將自己推向理解力邊緣,犯錯、糾錯,加速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3.觀念改變促進身體改變。改變自我觀念,身體(肌肉和內臟器官)也會發生改變。擺脫沖突,我們可以變得更平和。 4.多維度學習解鎖潛能。多維度學習法:通過數據、模型、地圖、 文字、圖表等多種呈現方式學習科學知識。多維度學習法可以促進大腦的連通,讓學習內容變得生動。 5.重視思維的靈活性。不要過分追逐思維速度。創造性地、靈活地應對問題和人生,才能獲得*佳的學習效果。 6.合作交流加快成長。與人交往、交流想法,可以促進神經通路生長、提升學習效果。
學習天性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改變專長、發展新方向、生成新身份的可能性是無限的且持續終生的,那會怎么樣?如果我們每天醒來大腦都有變化,那會怎么樣? 斯坦福大學教授喬·博勒投入數十年時間,長期研究思維觀念和偏見對教育的影響。在《學習天性》一書中,她打破了“大腦靜態”神話,送給我們6把鑰匙,幫助我們解鎖無限的學習潛能。
學習天性 目錄
01神經可塑性引發的變革
大腦固化論/008
改變觀念,重塑大腦/012
高成就學生/021
天賦問題/027
02犯錯、吃苦和失敗的價值
犯錯的科學/037
換個角度看吃苦/041
犯錯的價值/044
改變失敗觀/057
03改變觀念,改變現實
觀念與健康/067
觀念與沖突/069
觀念與學習/071
改變觀念/073
04大腦的連通
關于手指的意外發現/091
天才們又如何呢?/093
促進大腦連通的方法/095
多維度教學法的學習與運用/103
05速度沒了,靈活性就有了!
壓力與焦慮的影響/122
速度與神經學/125
靈活思維/131
概念性學習/134
06合作突圍
合作為何重要?/153
合作的力量:兩個案例/159
合作突圍的方法/170
(1)開放的心態/171
(2)開放內容/175
(3)接納無知/177
鼓勵合作突圍的策略 /181
結語/ 187
致謝/ 207
改變教學觀念和方法的網站資源/211
附錄一 數學題計算法與圖解法舉例/213
附錄二 評價量規樣本/215
注釋/217
學習天性 節選
神經可塑性引發的變革 本書提供的這六把鑰匙可以幫助我們解鎖自己的不同方面,不過,**把鑰匙可能*為重要,卻也*容易被人忽視。這把鑰匙源于“大腦可塑性”的神經學知識。可能有的讀者知道相關的證據,但很多中小學、大學和公司的一些做法所基于的觀念,卻和我要分享的這些觀念截然相反。“大腦固化論”所帶來的結果,是我們這個國家(乃至世界)到處都是受限于那些能夠改變,應該改變的固有觀念的低成就者。 每當我們學習的時候, 大腦的神經通路就會生成、增強或連接。 我們要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的路上, 我們必須拋棄“學習能力固定不變”的觀念。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被稱為“北美的托斯卡納”的地區,有一幢鄉間別墅,它是世界**的神經科學家邁克爾·梅策尼希(Michael Merzenich)的住所。正是這位梅策尼希先生,“撞上”了當今*偉大的一項科學發現——偶然的發現!20世紀70年代,他和他的團隊借助*新的科技繪制了猴子的大腦。他們繪制的就是他所說的“腦圖”(mind maps)——大腦的工作圖譜。這是一項令人激動的前沿性研究工作,這些科學家希望他們的研究成果能在科學界激起“漣漪”。事實上,梅策尼希及其團隊的發現,激起的不是“漣漪”,而是必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深刻變化的科學“巨?浪”。 該團隊成功地繪制了猴子大腦的“腦圖”后,就把它扔到一旁,繼續做該研究其他方面的工作。當他們重新回到“腦圖”的研究時,他們發現:“腦圖”顯示猴子的大腦網絡發生了變化。梅策尼希本人回憶道:“我們所看見的,簡直令人震驚。我無法理解這一切。”*終,這些科學家給出了唯一可能的結論——猴子的大腦在改變,而且是快速地改變。由此,就誕生了后來人們所熟知的“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研究。 梅策尼希的研究成果一經發表,就遭到了其他科學家的反對。許多科學家原本確信的觀念,現在竟然被證明是錯誤的,這讓他們難以接受。有些科學家曾認為,人們出生之后,大腦就是固化的;其他科學家則認為,人們成年之后,大腦才開始固化,有關成年人的大腦每天都在變化的證據,似乎顯得讓人難以相信。多年后的今天,即使是那些曾經*激烈反對的人,也認可了神經可塑性研究的證據。 很不幸,數百年來,我們的中小學、大學、公司和文化一直基于這樣的觀念:有些人能改變,而有些人不能改變。正因如此,分層教學和差異化教學才顯得合乎邏輯。學校或公司的某些人未能發揮潛能,這不是教學方法或環境因素所導致的結果,而是因為他們大腦的能力有限。然而,有了數十年神經可塑性研究的知識,我們現在必須徹底消除那些有關學習和潛能的有害觀念。 新的證據表明,動物的大腦具有可塑性。受此激勵,研究人員開始探索人類大腦的改變潛能。*有說服力的一項研究來自倫敦——我的**份大學教學工作就是在這個城市。倫敦是世界上*有活力的城市之一,擁有數百萬居民和游客。在倫敦,你每天都能看見黑色出租車快速穿梭于數千條大街小巷。這些出租車是倫敦的標志,出租車司機都具有很高的職業標準。倫敦人都清楚,上了黑色出租車,告訴司機要去什么地方,如果司機不知道,可以向出租車管理部門投訴。 熟悉倫敦的所有道路,這可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出租車司機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熟悉。要成為一名黑色出租車司機,至少需要學習四年時間。*近,我乘坐過黑色出租車。司機告訴我,他學習了七年。學習期間,司機們需要熟記倫敦市中心查林十字火車站方圓6英里 內的25 000條街道和7000個地標,以及所有道路的連接點。這項任務,通過盲目記憶是無法完成的,司機們必須開車上路,親身體驗這些道路、地標和連接點,才能記住它們。學習結束后,司機們要參加一項名為“道路知識”的考試。這項考試,他們平均要考12次才能通過。 黑色出租車司機接受的這種深度訓練,其廣度和深度引起了腦科學家的注意,他們決定研究這些司機訓練前和訓練后大腦的變化情況。結果發現,經過高強度的空間訓練,出租車司機大腦的海馬體發生了顯著的生長。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主要有兩個原因:**,該研究的對象為各年齡段的成年人,他們的大腦均出現顯著的生長和變化;第二,出現生長的大腦區域(海馬體)對各種空間思維和數學思維起著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還發現:黑色出租車司機退休后,他們大腦的海馬體出現萎縮的現象——不是因為衰老,而是因為使用次數減少了。大腦的這種可塑性(變化量)震驚了整個科學界。成年人在學習的時候,大腦會生長出新的連接和通路。這些通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就會逐漸消失。 這些科學發現發端于21世紀初期。幾乎與此同時,醫學界也在神經可塑性領域有了偶然的發現。一個名叫卡梅倫·墨特的9歲女孩罹患罕見的癲癇病,疾病發作時會危及生命。醫生決定對她施行根除手術,將她的整個左半腦切掉。他們預計卡梅倫會癱瘓多年,甚至可能因此而死亡,畢竟大腦控制著身體活動。然而,手術后,卡梅倫的表現卻出人意料,讓醫生們非常震驚。他們得出的唯一結論是:卡梅倫的右半腦正在生成左半腦功能發揮所需的新的神經連接,而且,其生長速度大大出乎醫生們的意料。 此后,又有幾名兒童切除了半腦。克里斯蒂娜·桑特豪斯接受手術時只有8歲,為她做手術的,是神經外科醫生本·卡爾森——他后來參加了總統競選。克里斯蒂娜在中學時成為優等生,還順利從大學畢業,并繼續深造,獲得了碩士學位。現在的她是一位語言病理醫師。 各種神經學和醫學證據均表明:大腦處于持續的生長和變化之中。每天早上醒來,我們的大腦都與前一天不同。通過后面幾章的閱讀,你將明白如何*大限度地促進大腦神經通路的生長和連接。 幾年前,我們邀請了83名中學生來斯坦福大學參加為期18天的數學夏令營。就成績水平和學習觀念而言,他們都很有代表性。**天,這83名學生都告訴面試老師,他們“不適合學數學”。詢問之下,他們都說出了自己認為的“數學天才”的同班同學的名字。不出意外,就是解題速度*快的那位同學。 我們和學生們待在一起,共同努力改變那些有害的觀念。來數學夏令營之前,他們都參加了所在學區的數學測試。18天后,數學夏令營結束時,我們又對他們進行了同樣的測試。所有學生的成績平均提高了50%,相當于2.8年的在校學習。這個結果令人不可思議,這也進一步證明:只要給予正確的學習觀念和教學方法,大腦是具有學習潛能的。 為了消除學生固有的負面觀念,我和老師們拿出卡梅倫的半腦圖片,告訴他們卡梅倫接受了左半腦切除手術。我們還給學生們講述了卡梅倫的康復情況,以及其右半腦的生長讓醫生們何等震驚。知道卡梅倫的事情后,這些中學生深受鼓舞。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經常聽見學生說:“那個女孩只有半個大腦,她都能做到,我想我也能做到!” 很多人都持有有害的觀念,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數學、科學、藝術、英語或其他某門學科。發現某門學科很難時,他們不是強化大腦,讓學習變得可能,而是認定自己天生就沒有適合學習這門學科的大腦。然而,誰也不是生來就具有學習某門學科的大腦,每個人都必須開發所需的大腦神經通路。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學習某個東西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有三種生長方式:**,生成新的神經通路,新生的通路細小而脆弱,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會變得越發強壯;第二,原本毫不連接的兩個通路會形成新連接;第三,現有的神經通路會增強。 我們學習的時候,大腦的這三種生長方式都會存在。隨著神經通路的生成和增強,通過努力,我們就可以學好數學、歷史、科學、藝術、音樂以及其他學科。這些神經通路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學習開發而成的,正如后面章節要表明的,學習越努力,大腦生長就越好,學習也就越好。事實上,我們的大腦結構會隨著不同的活動而變化,使神經通路達到*佳狀態,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任務。
學習天性 作者簡介
(英) 喬·博勒(Jo Boaler)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教授,youcubed(數學教育網站)中心主任,該中心提供的教學資源已惠及優選2.3億學生。她創立了數學慕課,發表過多篇研究論文。她的文字登上了《紐約時報》、《時代》雜志、《每日電訊報》、《大西洋月刊》、《華爾街日報》等眾多新聞媒體。她被BBC提名為“改變教育面貌”的八大教育家之一。她現在居住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 她已出版過9部關于數學的圖書,代表作有《這才是數學》《數學思維模式》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