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未來教育技術研究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307108
- 條形碼:9787576307108 ; 978-7-5763-071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教育技術研究與探索 本書特色
筆者站在未來問題的觀點上,重新審視教育技術,審視哪些技術能為教育所用,審視教育與未來技術的隔閡,審視教育工作者對未來認識的不足,提出未來環境下的教育技術工作者應該做什么、應該如何提前應對的問題,探索人工智能思想和人的智慧思想應該如何進行融合的問題,討論如何展開教學智能化的問題。
未來教育技術研究與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教育技術學未來發展的角度上,探索了人工智能和教學智慧之間的關系,探索了未來教育的技術機理、教育資源的發展規律,對未來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概念、新應用進行研究,提出了教育智能化認識論、教育智能化設計思想技術方法和共融等理論,并在本團隊研究的基礎上,給出了研究實例。 本書對教育技術專業研究生教學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對未來人工智能與教學融合開發將起到重要的指導性作用。
未來教育技術研究與探索 目錄
0.1 概述
0.2 未來教育技術的研究
0.2.1 階段性研究
0.2.2 創新性問題的研究
0.2.3 未來教育框架技術的研究
0.2.4 教育資源智能傳播的研究
0.2.5 教育智能化方面的研究
0.2.6 教育資源形態研究
0.2.7 基于多源異構大數據的智能網絡教學控制的研究
0.2.8 以軍工為領AR/VR跨界融合研究
0.2.9 教育智能圖像行為分析的研究
0.2.10 教育資源論的研究
0.2.11 影視課程學及課程編導論研究
0.2.12 人體感知問題的研究
0.2.13 融合性研究
0.2.14 逆向思維借鑒性研究
0.2.15 未來教育技術印證性研究
第1章 未來教育技術相關理論
1.1 基于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網絡教育應用研究
1.1.1 5G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
1.1.2 第五代移動網絡教育核心技術
1.1.3 異地多源異構的課程框架建構模式
1.1.4 資源銀行交換設計與研究
1.2 5G的發展歷程、特點及其對教育理論的延伸
1.2.1 5G的發展歷程
1.2.2 5G的特點
1.2.3 5G對教育理論的延伸
1.3 教育智能化同化、順應、遷移問題的研究
1.3.1 知識圖譜的同化順應問題
1.3.2 機器學習遷移問題
1.3.3 教學過程同化順應問題
1.3.4 教育其他智能過程中同化順應體現
1.4 智能環境下行為理論問題的研究
1.5 教育技術心理學問題研究
1.5.1 教育技術心理學問題的研究
1.5.2 平臺設計心理學應用效果案例分析
1.5.3 未來教育技術心理學的設計
1.5.4 認知過程的智能化問題
第2章 教育資源建構
2.1 教育資源發展歷程
2.1.1 教育信息化發展與教育資源
2.1.2 網絡教育資源與教學、技術、環境的關系
2.2 資源生態演繹
2.2.1 多媒體知識形態
第3章 教育智能化的設計與研究
第4章 教育大數據及方法問題研究
參考文獻
未來教育技術研究與探索 作者簡介
李小平,男,計算機工學博士、教授、學科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原北京理工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學院副院長、原計算機系副主任、原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教育部國防科技創新與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繼續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市繼續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學成果獎終審專家組成員;全國職業院校教師培訓專家組專家;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未來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計算機學會多媒體專委會委員;全國繼教名師。 重點從事教育資源智能化、5G環境下教育資源智能傳播、智能圖像處理、VR化教學形態、教育大數據挖掘等方面的研究。 2021年李小平教授主編的《網絡影視課程編導論》獲全國教材建設一等獎,作為第一作者獲***網絡精品課程獎1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北京市精品教材獎2項、主持開發的精品課程中12門獲國家精品課程獎、11門獲北京市精品課程獎、獲國防科工委等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獲省級科技二等獎1項;發表EI、SCI、CSSCI及C刊等核心論文200余篇,出版專著四部,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