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8504
- 條形碼:9787568078504 ; 978-7-5680-785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本書特色
★ 散發詩意和禪思的百年茶道經典!日本美學大師岡倉天心傳世之作! ★ 原書以英文出版以來,已有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瑞典語等十幾種譯本,暢銷不衰,以優美文辭入選美國中學教科書! ★ “茶道”為日本傳統美學之精髓,岡倉天心以詩意純凈的語言,通過茶道的產生、流傳、儀式及其背后的哲學思想,帶領讀者一窺日本古典美學的世界。 ★考究精裝工藝,封面采用古典綠配專色紅,內文采用進口東方書紙,全彩印刷,插圖為極其珍貴的《賣茶翁茶器圖》,深沉典雅,美輪美奐。 ★著名茶文化學者周重林作序,生活美學家周華誠導讀,誠意推薦! 經典摘錄: 1.人生喜樂只需這小小一杯,淚水很快便會充溢其中,而對永恒難以抑制的渴求,讓我們能輕易地將其一飲而盡。 2.人們若不能感知己身不凡之中的渺小,多半也會忽略他人平凡之中的偉大。 3.言所應言,適可而止,才是禮儀之道。 4.永恒即為剎那時,涅槃總在咫尺間。 5.生活的藝術,便在于對周圍環境的不斷調適。 6.一個人需做到虛懷若谷、包容萬物,才能成為萬事萬物的主宰。整體總是能主宰局部的。 7.一個人若能掌握生命藝術的精髓,便是道家所說的“真人”。 8.禪宗能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得見大道,而茶道的整個理念正是其結果。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內容簡介
茶道是一種對“殘缺”的崇拜,是在我們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完美,所進行的溫柔試探。岡倉天心以“茶道”為切入口,以詩意純凈的語言,條分縷析地剖陳日本古典美學的精髓,通過茶道的產生、流傳、儀式及其背后的哲學思想,來解釋日本的生活藝術和審美觀,為西方人理解東方文化及藝術之美打開了一道迷人的回廊。《茶之書》是岡倉天心用英文寫就,1906年在美國出版,即獲得世界性的聲譽,并入選美國教科書,至今已有十幾種語言譯本,暢銷百年不衰。本書在英文原版基礎上翻譯,結合日本古典美學,力圖還原岡倉天心構造的茶道世界,為讀者呈現至真至美的審美體驗。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目錄
序 周重林 / 001
導讀 周華誠 / 007
章 一碗見人性 / 001
第二章 茶的流派與沿革 / 021
第三章 道與禪 / 039
第四章 茶室 / 059
第五章 藝術鑒賞 / 081
第六章 花 / 097
第七章 茶師 / 121
譯后記 / 133
附錄一
岡倉天心小傳 / 139
岡倉天心年表 / 143
附錄二
他們:日本茶道宗師 / 147
它們:日本茶道流派 / 157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節選
一碗見人性 茶是一門藝術,需大師妙手泡制,方能綻放其貴的特質。茶有優劣之分,正如繪畫有高下之別,且總是下者居多一樣。要得一壺絕味好茶,并沒有可依樣畫葫蘆的秘方,就好比要再培養出一個提香或一個雪村那樣,并無定法可循。每一種茶葉的備制與沖泡皆獨一無二,各自都與水量、水溫有著不同的契合程度,各自都擁有獨特的敘事風格。而真正的美,就蘊藏其中。 這藝術與人生的法則,既簡單又基礎,但社會民眾卻總也無法認清,并且我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宋代詩人李竹懶曾悲傷地嘆道,世間有三件憾事:慧徒毀于庸師之教,雅作流于粗鄙之眼,佳茗廢于愚拙之手。 與藝術一樣,茶也有時代及流派之分。它的發展可粗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煎茶、點茶和撮泡法。我們現代所歸屬的乃是后者。這幾種不同的品茗方式,正體現了它們各自盛行之時的時代精神。蓋因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表達,我們不經意間的舉動,總是泄露出內心深處的想法。孔夫子曾云:“人焉廋哉”。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并無不凡之事需要掩藏,所以才在細枝末節之處顯露了太多真實的自我。日常瑣碎之事,也可與哲學或詩歌的境界等量齊觀,同樣堪為民族理想的注疏。正如對葡萄酒的不同偏好,體現出了歐洲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的獨特風格,茶道理想也反映出東方文化的不同情調。用來煎茶的茶餅,用作點茶的茶末,以及撮泡飲用的茶葉,分別展現出中國唐代、宋代及明代所特有的情感脈動。在此,且讓我們借用已經被過分濫用的藝術分類術語,將它們劃分為茶的古典派、浪漫派及自然派。 原生長于中國南部的茶樹,在很早之前就為中國的植物學界與醫藥學界所熟知。在各類經典中,茶也被稱為荼、蔎、荈、槚、茗,因其可解乏,可明目,可愉悅身心,亦可增強意志,故世人對其評價甚高。茶不僅可以內服,還可制成膏狀外敷,用來緩解風濕疼痛。道士們宣稱茶是煉制不老仙丹的重要配料,而僧侶們則經年累月地飲茶,以保證其有長時間打坐的精力。 到公元四五世紀之時,茶已經成為長江流域居民喜愛的飲品。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現代的“茶”字被創造出來,顯然此字是對古書中“荼”字的訛用。南朝詩人曾留下一些斷編殘簡,表達了對這“流玉之沫”的狂熱崇拜。當時的皇帝也常將名貴茶葉賞賜給位高權重的大臣,作為對其功勛的褒獎。然而,在那個時代,飲茶的方法還相當粗陋。葉子蒸過后,用石臼搗碾,制成茶餅,和米、姜、鹽、陳皮、香料、牛奶等配料一同煎煮,有時甚至還會放入大蔥。如今中國的藏族人及不少蒙古部族還保留著這種飲制方法,他們用這些配料制出味道奇特的茶湯。從東方商隊的客棧里學會飲茶的俄國人,其在茶中加入檸檬片的舉動,正是這種古老飲法的證明。
茶之書(插圖珍藏版) 作者簡介
岡倉天心(1863-1913),日本明治時期美術先驅、美術活動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啟蒙期重要的人物之一。岡倉天心致力于保存和發揚日本傳統藝術和美學,他用英文著有《茶之書》《東方的理想》和《日本的覺醒》等書,向西方宣傳東方文化,被日本美術界尊稱為“日本近代美術之父”。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