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品味生活·茶道(32開平裝)
-
>
炊煙食客
-
>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
>
面包與黃油的故事 歷史·文化與食譜
-
>
蔬食記憶
-
>
茶知識108問:今天您喝茶了嗎
-
>
銀勺子(漫畫版)(軟精裝)
干了這杯意大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4201
- 條形碼:9787521734201 ; 978-7-5217-342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干了這杯意大利 本書特色
萄酒始于法國,終于意大利 1分鐘記住意大利葡萄酒名妙趣橫生的歷史故事4000多年種植歷史精美彩插和地圖接地氣兒的語言風格17大產地和八大王牌葡萄酒 一喝就上癮的意大利葡萄酒,一讀就停不下來的背后故事
干了這杯意大利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意大利各地區氣候、地形、歷史文化的介紹,引出了不同地區葡萄種植及葡萄酒文化發展的脈絡,繼而對葡萄酒的品種、優劣、特色進行深入分析,對意大利葡萄酒進行了深入剖析、解讀。從整體到局部,又從細節到宏觀,以幽默風趣的口吻為我們講解了意大利葡萄酒發展至今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上又以專業細致的視角為我們介紹了意大利各個地區葡萄酒的特色。既有文化上的傳承,又有工藝上的創新。 全書以地區進行劃分,主要介紹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撒丁島、卡拉布里亞、坎帕尼亞、巴西利卡塔、普利亞等19個地區的葡萄酒發展狀況。(1)通過對不同地區的風土條件、釀造工藝、成本花費、風格特征的介紹,為我們完整展現了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意大利葡萄酒的發展和形成歷史,以及各種品牌、風味的葡萄酒。(2)對意大利葡萄酒的等級制度和定級審查的環節進行詳細介紹,對意大利葡萄酒的命名方式和罐裝方式進行了分類講解,還對促成意大利葡萄酒價格高低的多重原因——如政治、文化、商業宣傳、品牌效應等——進行了細致地分析。(3)通過不同側面的展現,讓我們在加深了解意大利葡萄酒文化的基礎上,對不同地區的葡萄酒類別以及葡萄酒飲用和品鑒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干了這杯意大利 目錄
*1 前 言
2 概況及八大王牌
14 西西里島
24 撒丁島
32 卡拉布里亞
44 坎帕尼亞
52 巴西利卡塔
62 普利亞
74 阿布魯佐莫莉塞
86 拉齊奧
100 托斯卡納-上
110 托斯卡納-中
120 托斯卡納-下
134 翁布里亞
144 馬爾凱
154 艾米利亞-羅馬涅-上
164 艾米利亞-羅馬涅-下
174 利古里亞
184 皮埃蒙特-上
194 皮埃蒙特-中
202 皮埃蒙特-下
212 瓦來達奧斯塔自治區與
特倫蒂諾上阿迪杰自治區
224 倫巴第
238 威尼托-上
250 威尼托-下
266 意大利葡萄酒分析及總結
270 附錄一:葡萄酒健康飲用
274 附錄二:葡萄酒品鑒講解
干了這杯意大利 節選
西西里島的黑珍珠 意大利從地圖上看就像一個高跟鞋踢出一個三角形,踢出去的那個三角形,就是西西里島。它雖然面積不大,卻是全意大利*古老的葡萄酒產區。這兒*早種植葡萄的時候,托斯卡納、皮埃蒙特、威尼托這些地方還處于一片混亂之中,要么是在沒完沒了地打仗,要么就是在鬧經濟危機。 大概在公元前1400 年,西西里島就已經有原住民了,主要包括西庫爾人、埃利米人和西坎尼人。約公元前9 世紀,腓尼基人來了,占領了西西里島的幾個重要的港口,如巴勒莫、錫拉庫薩等。腓尼基人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商業民族,而*容易產生貿易往來的地方是港口,所以他們便占領了這些地方。就這樣,西西里島被腓尼基人控制后,這個島就被迫對外開放,慢慢地,引進了很多舶來品,同時,特產也跟著出島了,但是,如此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和外界的貨物往來多了,人員的流動也就越來越頻繁, 西西里島上的許多姑娘嫁到島外去了,同時也有不少小伙子從島外娶媳婦兒進島。如此一來,原住民的血統則慢慢淡化。 公元前700 年左右,某一天,一些希臘傳教士來到西西里島,發現島民整天只想著賺錢,這如何是好呢? 從那以后,希臘人就開始在島上宣講哲學、人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反正就把他們知道的東西拼命地傳授給別人。 往后100 多年,通過希臘人的文化傳播,西西里島逐漸變成了一個有文化氣息的小島。并且,希臘人早些年從東歐閃米特人那里學到了葡萄酒的釀造技術,也一并教給了西西里島的居民,還帶著當地人種了不少葡萄。從那時候起,西西里的葡萄酒產業就拉開序幕了。 起初,是希臘人帶著他們一點一點熟悉葡萄種植,當地人學會后開始大規模普及,直到后來把葡萄酒變成了一種商品。當地人不僅自己喝,而且做起了葡萄酒生意,又給當地的西西里人增加了不少收入呢。 不幸的是,公元前264 年,**次布匿戰爭爆發了,參戰雙方是羅馬和迦太基。這場戰爭,要細說起來非常復雜,但是總的來說,雙方就是為了搶地盤。西西里島原是屬于迦太基的,經此一役后,歸入羅馬了。 那時,歐洲人打仗有個惡習——屠城,而且戰爭時付出的代價越大,獲勝后的屠城就越兇殘。**次布匿戰爭之后, 西西里島便遭遇了滅頂之災,之前腓尼基人、希臘人建立的一切,都付之一炬,并且當時島上僅存的那一點點原住民的血統,也徹底斷了。 到了公元前27 年,羅馬帝國四處征戰,不久,歐洲的地中海沿岸,甚至非洲北部(迦太基,今突尼斯)都歸于其下。據說,羅馬人的舊俗是先屠城,再種葡萄。久而久之,大家伙兒也就明白了——葡萄樹栽種之處大多伴隨血腥之災。 在歐洲,每當人們去教堂聽彌撒的時候,現場也備有葡萄酒,這是為什么?是因為在《圣經》里,耶穌說面包是他的肉,葡萄酒是他的血。那耶穌又為何用葡萄酒作為自己的血液?就是因為早些時候,葡萄樹是種植在死人墳墓上的,所以用葡萄酒去洗禮罪惡非常有說服力。 因此,歐洲的葡萄酒是依靠羅馬人早年的軍事擴張才得以衍生的。羅馬人的葡萄酒釀制技術源自何處?是在西西里島學來的。即便到了今天,西西里島仍然是意大利國內葡萄酒產量較大的地區之一,葡萄園覆蓋面積超過10 萬公頃,每年的葡萄酒產量超過5 億升。 從古至今,西西里島的葡萄酒,特別是原液(葡萄采摘 下來之后發酵成的葡萄汁,被稱為“原液”),都會大量運到意大利以北的歐洲各國,因為西西里島的葡萄酒味道特別濃,經常用于調和寒冷地區產的那些味道過于清淡的葡萄酒。 近幾十年來,憨厚的西西里島人才意識到打造當地自有葡萄酒的重要性和長遠性,意大利政府部門也給予相當的支持,出臺優惠政策:縮減葡萄產量,提高產出質量,給予資金補助。所以,西西里島的葡萄酒開始減產,并通過購置先進的釀造設備,采用精湛的釀造工藝,量變積累終成質變。 今天,西西里島葡萄酒的質量不容小覷。當地很多葡萄品種被精心釀造后,可以達到驚人的效果,口感更是獨特。許多國際葡萄品種也能在這里得到優越的成長——像美樂、赤霞珠、西拉等葡萄品種,在這個地方都能找到,而且還發展得非常好。 西西里島葡萄酒*突出的特點是濃烈、強勁,有豐富的果香和典型的香料味。*有代表性的當地葡萄品種當屬黑珍珠。黑珍珠葡萄(Nero D’Avola)在西西里島的東部、中部和西部都有種植——西西里島的DOC等級葡萄酒一共有23種,其中有13 種含有黑珍珠葡萄——在國際市場上備受喜愛,堪稱西西里島葡萄酒的名片。黑珍珠葡萄的含糖量高,以致所釀的葡萄酒酒體厚重,有濃郁的紅寶石色,香氣豐富,有紫羅蘭、櫻桃、桑葚、甘草等香氣。 西西里島身為地中海**大島,也是意大利*大的葡萄酒產區,氣候炎熱干燥,而且島內也是多山地、多丘陵的地形,是一個非常適合葡萄生長并且能夠釀造出多重風格的葡萄酒產區。不過,現在的西西里島因為當地的政治和人文等因素,葡萄酒發展速度確實比較緩慢,生產的大多是品質比較平凡的地區餐酒,而在18 到20 世紀,西西里島曾經因為出產加強型烈酒瑪薩拉而成為國際知名的葡萄酒產區。 對于西西里島,瑪薩拉葡萄酒一定是藏不住的明珠。這種酒并未普及,但是與之相關的一種甜品卻家喻戶曉,就是沒吃過也應該見過,就是意大利的國寶級甜點提拉米蘇, 而提拉米蘇里面所加入的酒精飲品正是瑪薩拉加強型葡萄酒。 瑪薩拉加強型葡萄酒也算是借助提拉米蘇這種甜品,把自己的品牌給帶動起來了, 成了繼葡萄牙的波特葡萄酒、西班牙的雪利 葡萄酒之后,世界第三大加強型葡萄酒。 *早的瑪薩拉葡萄酒釀造于18 世紀,與其他加強型葡萄酒一樣,*初是為了方便出口運輸。根據顏色不同,瑪薩拉葡萄酒可分為: 金黃色:多使用格里洛(Grillo)、尹卓莉亞(Inzolia)及卡塔拉托(Catarratto) 等白葡萄品種釀造。 琥珀色:同樣是使用白葡萄品種釀造,較深的顏色是來自甜味劑Mosto Cotto(一種以天然葡萄汁制作的糖漿)。 紅色:使用黑珍珠及馬斯卡斯-奈萊洛(Nerello Mascalese)等品種釀造。 目前,西西里島葡萄酒產區擁有1 個DOCG等級產區和21 個DOC等級產區。唯一的DOCG等級產區是維多利亞瑟拉索羅(大概位于圖上黃色區域),這里的酒總體感覺就是酒體較輕,可以說是整個西西里島唯一的酸性葡萄酒的子產區。 這里出產的DOCG等級葡萄酒正如其名,呈現櫻桃紅的色澤,充滿濃郁的紅色漿果香,清爽的酸度恰到好處地平衡了漿果的甜膩氣息。 如今,隨著葡萄牙的波特葡萄酒、西班牙的雪利葡萄酒等一系列加強型葡萄酒的崛起,西西里島的瑪薩拉葡萄酒不再流行,主要是因為產量太少;維多利亞瑟拉索羅的DOCG等級葡萄酒大多供給意大利國內的一些高級場所使用。所以這兩款酒,雖說檔次不低,但是每年的出口量相對較少。西西里島這些年為了能夠依靠葡萄酒增拉動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也慢慢開始出產一些不帶甜味的濃重口味的紅葡萄酒。其中*著名的就是卡拉布萊斯的黑珍珠,主要產自島上東南角的埃洛羅地區(大概位于圖1-2 紅色區域)。因為東南角在早些年是島上*活躍的火山地帶,所以土壤溫度很高,釀造的酒也就更為濃郁,更能展示黑珍珠葡萄的風味特點。 黑珍珠葡萄,可以說是葡萄酒界的“小強”,它生命力極強,源于西西里島的阿沃拉城。 這座城市現在已經沒有黑珍珠這個品種了。*早關于黑珍珠的文獻記錄是在1696 年,當時一位西西里島的植物學家—弗朗西斯科· 庫帕尼(Francesco Cupani),記錄該品種“Calavrisi”——這是“Calabrese”的方言表達。因此在18 ~ 19 世紀,“Calabrese”被廣泛用于指代這一葡萄品種。 但是也有一些人指出“Calavrisi”的意思應該是“Caia- Avola”,即來自阿沃拉的葡萄。 那么,這個葡萄品種為什么被稱作黑珍珠呢?根據它的特點來看,**是值錢,第二是經久不衰——黑珍珠葡萄,幾乎是到了哪兒都能種下來。 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人推測,像桑嬌維賽、內比奧羅、巴貝拉這些意大利國寶級的葡萄品種,會不會是早先黑珍珠的變種。 *后說點題外話,著名的甜點提拉米蘇,就是用當地瑪薩拉加強酒點綴的那個點心是怎么來的?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一個意大利士兵即將開赴戰場,臨走的時候他的妻子想給他準備點吃的路上帶著,可是那時家里窮得已經什么也沒有了,所以她就把家里所有能吃的干糧放在一起,簡單烹飪一下之后,把剩的那點瑪薩拉葡萄酒往里面倒,就做出了這種糕點來。說白了,它的做法挺像咱們中國東北的亂燉。 士兵帶著這一包糕點就走了,每當他吃到這些糕點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中的愛人,后來他就給這個糕點起名叫提拉米蘇(Tiramisu),在意大利文里,有“ 帶我走 ”的意思,表示帶走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干了這杯意大利 作者簡介
“80后”,北京人,法國昂熱大學信息管理學碩士,曾旅居歐洲9年。期間到訪過歐洲多家知名葡萄酒酒莊,后一直從事葡萄酒文化的分享及推廣工作,2016年成為知名葡萄酒文化線上平臺——紅酒微講堂創始人之一。獲得INCW(INnovative Culture of Wine)師資級葡萄酒鑒定師認證及銀星勛章,同時也是法國法中友好交流協會在華代表及宣傳大使,意大利歐中文化中心在華代表,西班牙庫尼集團在華品牌推廣代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