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精)尋根 2014·合訂本 本書特色
尋根雜志,大象出版社主辦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期刊,在海內外文化界、學術界、思想界有一定影響的刊物,曾獲得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國家期刊獎提名獎、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精)尋根 2014·合訂本 內容簡介
《尋根(2014年合訂本)》為《尋根》雜志全年六期合訂本,主要刊發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符號、東西文化交流、百家縱橫、根親文化、民間文化、尋根掃描、藝文雜談、尋根情結、田野調查、尋根發現、書影舊蹤、鄉土影像、文化遺產、姓氏談、家族史等方面的文章,圖文并茂,設計精美,裝幀考究。從不同的方面解讀了華夏幾千年文化之根、血緣之根。
(精)尋根 2014·合訂本 目錄
尋根寄語
封二 尋根寄語
根是中華民族的源泉
特別關注·傳統文化核心符號研究
午馬奔騰
“姬”姓內涵演變及其文化意蘊
百家縱橫
中國古代的“族”文化
清政府與秘密宗教的博弈
國外“尋根問祖”網站興盛探討——以Ancestry.com為例
東西風
普希金中文譯名考
民間文化
鎮雄民間葬禮上的“散花儀式”
探訪紹興社戲
根親文化
閩臺福德文化之淵源
臺灣寺廟的雕花石柱
民間習俗
芭蕉箐苗族村嫁妝的調查
尋根掃描
蛇首匕探究
宿沙煮鹽
……
(精)尋根 2014·合訂本 節選
圍棋觀念從現存的文獻看,*初博弈并稱,強調圍棋的娛樂和游戲功能,稍后即多以兵法戰爭等解圍棋,如東漢馬融《圍棋賦》中說:“略觀圍棋,法于用兵,三尺之局,為戰斗場。陳聚士卒,兩敵相當,怯者無功,貪者先亡。”即為一例子。桓譚《新論》亦云:“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著力發掘了圍棋作為軍事方面的智力游戲的刺激性和挑戰性。又王粲《圍棋賦》所存序文云:“清靈體道,稽謨玄神,圍棋是也。”班固《弈旨》云:“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權,下有戰國之事,覽其得失,古今略備。”以哲學解之。到魏晉則將圍棋納入“藝”的范疇,《世說新語》將圍棋列為“巧藝”,與書畫并列,并賦予圍棋新的文化內涵。《世說新語·巧藝》載:“王中郎(坦之)以圍棋是坐隱,支公(道林)以圍棋為手談。”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也說:“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頗為雅戲。”這兩點可說是魏晉人在對棋的認識上的*大突破,把圍棋藝術化、雅化,從戰爭的慘烈中解放出來。《晉書·阮籍傳》記載:“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何晏、陸機、嵇康……這些人中不乏不可一世者,善于鉆營者,但均或成為政治的犧牲品,或成為戰亂的受害者。嚴峻形勢使不少本有濟世之志的人感到生存的艱難,“忠不足以衛己,禍不可以預度”。儒家所設計的理想人格已不再為人廣泛推崇,士人紛紛退避以圖自保,在無為的道家思想中追求一種自然狀態,“隱”風盛行。但真正的隱士生活是相當貧乏的,意味著要舍棄一切世俗的誘惑,“隱”不只是小橋流水、踏雪尋梅的飄逸,還充斥著苦難和煎熬。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云:“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鳥遷。”正是隱士生活的寫照,如果說這種肉體的痛苦尚可忍受,心靈上的折磨更讓人難堪,“饑來驅我往,不知竟何之”(《乞食》)。因此,不是所有人都能耐得住這種寂寞和困苦,于是出現了所謂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的心隱與身隱之辨,并以心隱為更高的狀態。隱不僅是一種行為方式,亦是一種價值觀念。稱圍棋為“坐隱”意即無論身在何時何地,只要坐在棋枰之前,便只專心于棋局,能擺脫世俗的牽掛,與隱士無異。這也是時人認為心隱比避世的身隱更高一籌的表現。但圍棋和隱居生活都能給人以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就此點而言這二者之間是相通的。圍棋給了想要出世而不可得的士人另外的選擇,也平衡了士人在出世與入世之間緊張的關系。目圍棋為手談,把圍棋視為一種話語活動,則與當時人崇尚玄談有關。圍棋之玄妙,變幻莫測,正與士人談玄之縱橫開闔意趣相同,又因其靜默無語,似乎比揮動麈尾的清談更為高雅。《語林》載:“王(坦之)以圍棋為手談,故在哀制中,祥后客來,方幅會戲。”在兩人對弈的過程中紋枰相對,以手代口,無聲之中,自有拈花微笑之妙。東漢李尤《圍棋銘》率先提出了“詩人幽憶,感物則思,志之空閑,玩弄游意”的追求精神快樂的新觀念,此后,魏晉人注意到了圍棋的移情作用。《晉書·阮籍傳》云:“(籍)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阮籍三歲喪父,時曹丕等人均作《寡婦賦》書寡婦之哀,情甚慘然。籍賴寡母攜持長成,又至孝,其喪母后的表現似乎不合情理,但反而思之,又足見其真性情。慈母既逝,憶往昔種種,內心巨大的哀痛可想而知,任情放達又不為情所困,故借下棋和飲酒來控制感情,稍稍穩定哀痛而不安的情緒。又據《晉書·祖納傳》,祖納酷愛下棋,達到癡迷的程度。他的朋友王隱勸他“禹惜寸陰,不聞數棋”,祖納對曰:“我亦忘憂耳。”此事足為阮籍之舉詮釋:下棋,實是追求一種內心的安寧。《晉書·謝安傳》記載,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大舉進攻東晉,雙方決戰于淝水。時東晉以謝安為征討大都督,總領朝政,其侄兒謝玄為前部都督。前秦號稱百萬大軍,東晉軍隊不過8萬,力量懸殊,形勢嚴峻,“京師震恐”,謝安雖然內心憂慮,卻“夷然無懼色”。《世說新語·雅量》曰:“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厲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但《晉書》本傳卻記載謝安回屋時,“過戶限,心甚喜,不覺屐齒之折”。謝安在兩軍決戰時弈棋,足見其“矯情震物”的大將氣度和不凡的修養,大捷消息傳來時,謝安內心欣喜卻平靜如常。此雖不足以證明下棋可使人清心寡欲,已足以證明弈棋可以作為控制沖動,排遣焦慮、緊張、激動、哀痛等情緒的方式。又如顧雍,子顧劭卒于郡所,“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于是豁然散哀,顏色自若”(《世說新語·雅量》)。正與阮籍喪母同,把弈棋作為一種情感轉移,作為一種緩沖。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