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886073
- 條形碼:9787557886073 ; 978-7-5578-860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分為十章, 內容涵蓋學校管理基本知識、學校教育管理的人格、精神和課程探索、“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校計劃和質量、組織、公共關系管理、教學藝術的內涵與特性、教學過程與課堂藝術等諸多方面, 對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進行了系統地探討, 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目錄
**節 學校管理的概念與矛盾
第二節 學校管理的文化思想
第三節 學校管理與規則制定
第四節 學校管理的方法與環境
第二章 學校教育管理的多元探索
**節 學校教育管理的人格探索
第二節 學校教育管理的精神探索
第三節 學校教育管理的課程探索
第三章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節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依據
第二節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內涵
第三節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特征
第四節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不足
第四章 學校計劃與質量管理
**節 計劃管理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 質量管理的意義和作用
第三節 質量管理的評價與分析
第五章 學校組織管理
**節 學校組織的基本含義與特點
第二節 組織結構與管理體制的幾個問題
第三節 學校組織機構的建立健全
第六章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
**節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的內涵
第二節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的價值研究
第三節 學校公共關系管理現存問題與應對策略
第七章 教學藝術概論
**節 教學藝術的提出
第二節 教學藝術的內涵
第三節 教學藝術的科學基礎
第四節 教學藝術的法則
第八章 教學藝術的特性
**節 教學藝術創造的條件
第二節 教學藝術的個性化
第三節 教學藝術的風格
第四節 教學藝術的多樣化
第九章 教學理論的藝術實踐
**節 教法選擇的藝術
第二節 學法指導的藝術
第三節 教學組織與管理的藝術
第十章 教學過程與課堂藝術
**節 教學過程的藝術
第二節 課堂組織的藝術
第三節 課堂提問的藝術
第四節 教學中的板書藝術
結語
參考文獻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節選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二、教學藝術的心理學基礎 人是社會的人,不僅具有生理物質結構及其功能,而且具有心理結構及其功能。教學藝術不僅有生理學的科學基礎,而且有心理學的科學基礎。故研究和創造教學藝術,亦必須了解人的心理結構與功能! 慕虒W發展史來看,教學的科學化、藝術化的創造水平與心理學的發展直接相關。近代史上曾經出現過教育教學的心理學化運動。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等教育家都極力強調把教學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裴斯泰洛齊深刻研究了感覺與教學的關系,赫爾巴特系統探討了感覺與教學的關系,為教學的科學化、藝術化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現代教育家、教學研究者更加重視心理學的科學基礎作用和研究。下面我們做一些具體的分析研究和說明。 (1)感知覺與教學藝術。感知是人的心理*初級的形式或活動,是外界信息輸入或輸出信息的主要通查。教學藝術的表現與接受離不開感知覺! ●R克思極為精辟地說明了感知與藝術的關系,他在為《新亞美利加百科全書》撰寫的條目“美學”中指出:“*可靠的心理學家們都承認,人類的天性可以分作認識、行為和情感,或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種功能,與這三種功能相對應的是真、善、美的觀念。美學這門科學和感受的關系正如邏輯學和理智,倫理學和意志的關系一樣。邏輯學確定思想的法則,倫理學確定意志的法則,美學則確定感受的法則。真是思想的*終目的,善是行為的*終目的,美則是感受的*終目的!瘪R克思在這里闡明了美與感受的對應關系,感受是美的心理表現形式和基礎。教學藝術對于其審美信息的表現與交流也是以感知為重要心理機制的! 槭裁锤兄@種心理形式或活動能感受美、表現美呢?對此,馬克思也從社會歷史學角度進行了說明:“社會的人的感覺不同于非社會的人的感覺。只是由于屬人的本質的客觀地展開的豐富性,主體的、屬人的感性的豐富性,即感受音樂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簡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樂和確證自己是屬人的本質力量的感覺,才或者發展起來,或者產生出來。因為不僅是五官感覺,而且所謂的精神感覺,實踐感覺(意志、愛等等)——總之,人的感覺、感覺的人類性都只是由于相應的對象的存在,由于存在著人化了的自然界,才產生出來的!眻D馬克思在這里至少強調了三點:一是人的感覺之所以能感受到美,是因為客觀存在著美的事物;二是人的審美感知能力是在人同客觀事物的交互作用中產生和發展的,而不完全是遺傳的、天生的;三是人的審美感覺具有豐富性、社會性,這是人所特有的,是人的本質的明證和外現。馬克思關于人的感覺的社會歷史學的研究給我們研究教學藝術的感知問題提供了依據和方法。 人類的藝術活動和形式遵循著一般的感知規律,教學藝術也不例外。實際上,教學藝術的主要表現乃是使教學活動或形式巧妙地與人的感覺規律相一致。因此,教學藝術的活動和形式必然受感覺規律的制約! ∈紫,教學藝術必須遵循人的感覺的感受性規律。人的感官產生感覺包括審美的藝術的感覺是有條件的,它有一定的量與質的要求。所謂質是指外界感覺對象必須在性質上與人的感官相對應,例如,光、色彩、形象必須與人的視覺對應,成為視覺對象,否則,便不會產生相應的感覺,所謂量是指刺激物與感官發生相互作用時,刺激物的作用強度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產生感覺。量過小,根本不會被感覺;量過大,會使感官疲勞或損傷。在心理學中,各種感覺的感受性都已被科學地發現,并表達為統一的數學公式,即E=Klogl+C,其中E為感覺,I為刺激強度,K、C為常數。教學藝術的創造也必須遵循這一規律。教學藝術的手段、輸出信息,必須在質與量上符合感受性的規律。例如教學情境的創設,把教室內布置得新鮮、多彩,這對于引起學生的新奇感、興奮感是有用的,但若過量、過多,則不僅會干擾學生聽講,而且也易使學生的視覺疲勞。再如,使用藝術的教學語言,講得風趣、幽默,能使學生興奮、歡笑,但如整堂課一直如此,則也會損傷學生的聽覺注意力。所以,教學藝術創造所輸出的任何刺激信息都必須恰當、適中,符合感受性的規律,否則就會產生相反的壞結果!
學校教育管理與教學藝術 作者簡介
韋兵余,出生于1969年5月17日,籍貫為江蘇省連云港市,研究生學歷,正不錯教師職稱,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現任職于江蘇省連云港市塔山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物理教學理論與實踐。曾于2017年9月獲評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6月獲江蘇省很好黨員稱號,2018年4月被評為連云港市勞動模范,2019年5月獲評連云港市教學名師,領銜連云港市贛榆區初中物理名師工作室建設,在《中學物理》《中學物理教學參考》《江蘇教育》等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