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西遷精神(大學生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322897
- 條形碼:9787569322897 ; 978-7-5693-228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遷精神(大學生版)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當代大學生的“西遷精神”教育讀本。以增強當代大學生對“西遷精神”的理性認識為重點, 引導學生感悟“西遷精神”內涵。全書通過系統的知識架構、豐滿的西遷故事、詳實的西遷史料等內容, 讓學生領會新中國成立初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黨中央的偉大決策, “西遷人”的眾志成城, 廣大愛國者的奮斗自強 ; 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大黨擔當”, 領悟“西遷精神”的時代意義, 并能在下一步的求學深造中將“西遷精神”內化于心, 外化于行, 能夠響應祖國號召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為了祖國過的未來, 作出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西遷精神(大學生版) 目錄
**節 偉大時代的召喚
第二節 高瞻遠矚的決策
第三節 永放光芒的精神
第二講 胸懷大局的愛國情懷
**節 為了建設可愛的祖國
第二節 為人民服務的使命擔當
第三節 義不容辭支援建設
第三講 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
**節 赤誠向黨同向同行
第二節 投身建設矢志獻身
第三節 扎根西部無怨無悔
第四講 弘揚傳統的文化氣質
**節 以愛國傳統書時代壯舉
第二節 以革命傳統煥科教威力
第三節 以治學傳統譜強國篇章
第五講 艱苦創業的精神品格
**節 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第二節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第三節 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
第六講 做西遷新傳人
**節 以愛國為立身之本
第二節 以奮斗為成事之基
第三節 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
西遷精神(大學生版) 節選
《西遷精神(大學生版)》: 正是出于國家的高度重視,交大遷校的基建盤子是1900萬元這樣位居全國**的巨額投資,校園面積按1.2萬名學生的規模,確定為1200畝,在新建大學校園中也是空前的。在高教部、陜西省、西安市、上海市的共同努力下,有關遷校的經費保證、土地保證、基建保證、運輸保證、生活保證等都在短時間內得到圓滿解決。 交通大學遷校是服從國家大局的戰略需要,必然也會受到國家形勢發展變化的影響。1956年,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國家工業布局有所調整。在此背景下,上海市委向黨中央報送了有關交大遷校的加急報告,一方面肯定“交大仍按原計劃西遷”,另一方面建議“由交大負責為上海籌建一所新的電機機械類大學”,認為這一方案“可以充分運用交大條件配合西北工業基地建設,交大也可得良好發展條件,而上海仍得適當兼顧”。 國家建設方針的調整以及上海市委“適當兼顧”的意見,促使國務院和高教部對交大遷校問題進行了一次復議,在綜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仍按1955年全國文教會議部署,實現交大全遷西安,同時在上海留一個機械電機方面的攤子,“以為南洋公學之續”。此后,交通大學繼續按計劃完成了首批遷校任務。 在全國整風的背景下,1957年四五月間交通大學掀起了以遷校熱潮為中心議題的激烈爭論,一時間成為社會輿論的熱點、焦點問題。因遷校本身與院系調整、國家建設大局直接相關,而遷校矛盾的解決又是做好知識分子工作、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塊試金石,因此,引起了國務院乃至周恩來總理的重視,決定予以專題研究解決。 周總理日理萬機,但從5月20日至6月4日,他卻抽出大量時間與各方面深入座談,詳細了解各方面的問題及意見。5月23日至25日,周總理連續三天聽取各方面的意見;28日下午聽取交大領導匯報后,當日晚上又邀請交大幾位教授到中南海面談,直至次日凌晨2時。經過半個月的座談調查,周總理全面了解了交大遷校相關方面的意見,決定于6月4日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遷校方案。會上,周總理作了近萬字的長篇報告,說明了交大西遷方案出臺、復議的宏觀歷程背景及具體過程;并指出,交大遷校及隨后方案的調整,實系國家經濟文化發展戰略部署的調整所致。至于交大師生該何去何從,周總理從社會主義均衡發展與合理布局的精神人手,著眼于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提出著眼點是“一切有利于社會主義建設”,提出“求得合理安排,支援西北方針不能變”的總原則和以支持西北發展為核心的指導思想,他說:“如果大家可以接受,我不放棄全遷的可能。” 以總理講話為指引,經過一個月的大討論,交大師生員工的思想認識得到了統一,決定實施遷校新方案,即采取一個學校兩個部分的辦法來處理交大遷校問題。凡是適合在西安發展的各系各專業的大部分力量,尤其是所有新建的理科專業、新技術專業遷往西安,同時也照顧到沿海地區的需要而留下一部分力量在上海繼續發展,并作為交大西遷后盾。在當時情況下,這是一個實事求是的創造性舉措,既符合總理提出的設想,也得到了校內外一致贊同。 《交通大學西遷》一書中這樣描述:“無論社會上還是交大校內,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交通大學的西遷是周總理親自指揮的。而以當時事實看,千真萬確,身為日理萬機的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總理對交大倍加愛護和關懷,曾為交大成功西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心血,所做的大量工作甚至超出了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親自指揮’。交大由于西遷而成為總理關心程度*高、注入感情*多的一所大學,他關于解決交大西遷問題的正確主張和具體處理方案,以及他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民主作風、求實態度,交大每名師生員工都深有感受。在當時人們就評價說:交通大學遷校問題的正確解決,堪稱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充分發揮知識分子作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一個典型范例。”這一點,著名校友錢學森先生也給出了很好的印證。作為享譽海內外的大科學家,有著極高威望的知識分子,他給當時的交大校刊寫了一封信,表示對交大遷校問題的意見。他說,黨和政府高級領導“他們對這問題一定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全面的研究;此外,他們現在也還正在聽取各方面有關人士的意見。所以我相信,他們的決定是明智的,我們應該服從并支持這樣的決定。我們不是說黨在科學事業的安排布置方面一定能領導嗎?既然承認黨能領導科學,那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接受黨的決定呢?” 由此可見,黨中央國務院決意將交大從上海搬到西安,不是貿然決斷,而是受到了人民群眾特別是知識分子的真心支持。這為交大西遷工作的順利推進以及扎根西部服務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