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81213
- 條形碼:9787509681213 ; 978-7-5096-812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內容簡介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輯錄了全國辣椒、大蒜、生姜、蔥、芥菜、蓮藕、茭白等109個特色蔬菜地理標志品牌,22家專業特色蔬菜交易市場以及146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基礎信息,旨在從特色蔬菜產業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發展現狀、經驗做法以及存在問題人手,探討自然資源條件、專業交易市場以及產業組織對農業品牌創建與市場拓展的推動作用與帶領作用,期望能夠獲得更多農業相關部門、專家學者與市場主體對特色蔬菜產業的關注,并為農業品牌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典型案例與路徑參考。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目錄
**章 東北片區
一、吉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黑龍江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三、河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四、遼寧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二章 西北片區
一、內蒙古自治區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陜西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四、甘肅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五、寧夏回族自治區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三章 黃淮海片區
一、山東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河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四章 華東片區
一、江西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浙江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三、福建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四、安徽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五、江蘇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五章 中南片區
一、廣西壯族自治區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湖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三、湖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六章 西南片區
一、四川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重慶市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三、貴州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四、云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五、西藏自治區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第七章 華南片區
一、海南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二、廣東省特色蔬菜品牌建設
……
第二篇 交易市場篇
第三篇 龍頭企業(合作社)篇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節選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四)寧波市余姚茭白品牌創建及市場營銷 余姚茭白是寧波余姚名優特產。余姚是中國茭白之鄉,種植茭白歷史悠久,據河姆渡遺址考證早在7000年前已有野生茭白生長。 1.自然條件 余姚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沛,雨量豐富,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征:春季暖氣流增強,氣溫曲折回升,時冷時熱,降水明顯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氣。夏季初夏天氣悶熱,陰雨連綿,時有大雨、暴雨,為梅雨季節;盛夏天氣炎熱干燥,形成伏旱,有時受臺風或熱帶風暴影響,炎熱、干旱有所緩解。秋季冷空氣逐漸南下,有時秋雨連綿,暖氣流偏強時,出現秋老虎天氣,間有臺風或熱帶風暴。冬季天氣晴冷干燥,有時降雪,遇到春寒暴發,帶來嚴寒。 余姚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1.3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1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2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億立方米,其中庫塘蓄水2.2億立方米,其余為地下水。 2.生產規模 自20世紀80年代起,農民開始大面積種植茭白。40年間,在政府的指導、推動下,茭白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到目前全市復種面積達到2000余公頃,殼茭產量4萬噸,產值逾億元。主要分布在河姆渡鎮、三七市鎮和陸埠鎮的姚江兩岸生產區域。產品遠銷至34個農批市場,輻射至長三角、京津唐與渤海灣等地區,并少量試出口過日本、意大利。茭白產業為余姚市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品牌創建及市場營銷 **,抓品質,提升產業。余姚茭白十分重視茭白品質提升,保持茭白產業優勢。在河姆渡茭白種植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內建立6畝茭白種質資源圃,保存全國各地茭白品種48個,50畝茭白新品種試驗區,800畝茭白新品種示范區。并培育出河姆渡雙季茭白和余茭4號兩個新品種,將茭白的采收時間延長至8個月,再加上茭白冷藏保鮮技術,使市民一年四季皆可吃到新鮮茭白。同時經過農技人員的不斷探索和努力,狠抓茭白病蟲害的無害化治理技術,以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為基礎的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已被農民廣泛接受。根據茭白的生長特性和有害生物的發展規律,茭白病蟲害的無害化治理技術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保方針,即通過選用抗、耐病蟲害優質良種,加強栽培管理措施,提高茭白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改善和優化茭白田生態系統,優先采用農業防治(不同品種間作、健身栽培)、物理防治(包括防蟲網、頻振式殺蟲燈、黃色誘蟲卡、性引誘劑等)、生物防治(包括茭鴨共育、茭白田套養甲魚除草和除蟲的生產模式、種植香根草等),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無公害農藥(包括田間應用技術,茭白葉鞘部位施藥防治螟蟲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推廣應用),將茭白有害生物的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以下,使茭白產品中有害物質、農藥殘留不超標,真正實現茭白的無害化生產。 第二,抓品牌創建。20世紀90年代中期,浙江省率先實行了糧食購銷制度改革,由于種茭白的經濟收入要比種糧食高出好幾倍。河姆渡鎮黨委、政府便引導農民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與此同時,當地黨委、政府還充分利用各種農展會、推介會、新聞媒體以及網絡等形式,積極鼓勵當地農民開拓市場。在上海、江蘇、杭州、寧波等大中型城市召開茭白推介會、茭白產業發展研討會等,將河姆渡茭白推銷到了江蘇、浙江、上海等長三角地區的農批市場,并輻射到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區,還試出口日本和意大利。河姆渡茭白個大、肉嫩、口味糯中帶甜,1998年注冊為“古址”牌商標。2001年7月,河姆渡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茭白之鄉”。河姆渡鎮“古址”牌茭白譽享海內外,“古址”牌茭白獲得2001年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銀獎,2002~2007年連續獲得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金獎,2006年、2008年兩年獲中國綠色食品上海綠色食品博覽會暢銷產品獎,2012年獲浙江省精品瓜菜金獎。先后被評為寧波市知名商標與名牌農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與名牌農產品、國家級綠色食品與名特優農產品。2010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余姚茭白”榮獲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推動產業升級實現生態套養,推廣茭白田套養甲魚,申請了“七千年”商標,并通過戶外廣告、鎮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宣傳、推廣。上市甲魚實現包裝、品牌、價格三統一。對養殖方式、喂養飼料、上市時間等進行明確規定,還加入了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整個養殖過程中,鎮農辦開展定期檢查、定期抽檢,在甲魚上市銷售前,還要接受農殘檢測。消費者只要一掃二維碼種苗源自哪里、誰養的、怎么養的,一目了然。 第三,抓市場營銷。在政府推動下,“古址”牌茭白譽享海內外。茭白銷售主要靠茭白市場、合作社和市場經紀人。 政府和茭白龍頭企業聯合投資建立了集收購、保鮮、加工于一體的茭白市場,建造了庫容有10000立方米的保鮮庫,可保鮮茭白10000噸,有效地緩解了茭白產銷旺季的壓力,同時開發了腌制茭白、茭白干等茭白深加工產品,提高了茭白的附加值。 ……
中國特色蔬菜產業發展-品牌、市場與產業組織 作者簡介
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成立于2017年,研究室主任為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河北農業大學副校長趙幫宏教授,團隊成員18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博士學位1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研究室圍繞特色蔬菜產業經濟與政策、國內外貿易、品牌建設與產業集群打造等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持續研究。自研究室成立以來,共出版《中國大蒜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中國特色蔬菜主產區產業發展報告》《中國辣椒產業發展報告》等系列著作5部,發表特色蔬菜產業經濟研究學術論文70余篇,研究成果獲得省級以上領導批示7項,獲得省級科學研究獎勵6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