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617457
- 條形碼:9787548617457 ; 978-7-5486-17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價值觀教育是塑造和影響人們價值觀的重要形式。從國際范圍來看,許多國家都高度重視價值觀教育;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價值觀教育就成為美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面臨的國際形勢和國家建設任務,使得價值觀教育尤其是高校的價值觀教育尤為迫切和重要。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文化中心和近代教育的先行者,高校價值觀教育也得到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上海高教委和上海高校在價值觀教育的推進過程中,也不遺余力,一些經驗做法延用至今。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的出版,是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高校價值觀教育的總結與分析。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 內容簡介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由上海大學副教授豐簫所著。本書以1949—1956年上海市高校政治課建設為中心,重點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上海高校價值觀的發展情況、價值觀教育的主要組織和措施,以及作為主體的教師和學生教育觀教育的結果和影響,價值觀教育過程的作用和影響,并就一些具體案例進行深層次的探討,分析新中國初期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效果和經驗,解析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對新中國初期價值觀教育的整體情況做出全面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 目錄
目 錄
總 序
緒 論
一、選題緣由
二、學術綜述
三、研究內容和思路方法
四、主要概念
**章 改革和提高:新中國成立初期高校價值觀教育的變革
一、價值觀教育:新形勢、新問題
二、1949—1950年:用*前進的思想理論武裝學生
三、1951—1954年:培養通曉馬列主義和專門業務的專家
四、1955—1956年:“培養全面人才”還是“從教育到批判”
五、價值觀教育:多重心
第二章 價值觀教育:高校政治課的開設與調整
一、一所大學的成功和經驗:中國人民大學
二、多狀態、多層次:全國高校政治課
三、高校政治課研討和組織
四、國家組織和政策
五、動態進展中的政治課
第三章 求同和存異:上海高校價值觀教育初貌
一、開放與封閉:新中國成立前的上海高校
二、接管和改造:上海復校復課
三、步入正軌:招生與就業
四、歸并調整:遷校、并校
五、價值觀構建:政治課初貌
六、共性和差異:價值觀教育初步效果
第四章 教育實踐和教學關系:場域中的價值觀教育
一、師生關系:加緊學習,搞好團結9
二、課程調整:有步驟、有領導
三、考試改革:面向態度和認識
四、學生之考試:問題與解決
五、教育主體和能動性
第五章 國家塑造與價值觀認同:上海高校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
一、政治課教師隊伍培養
二、政治教授:檢查與指導
三、政治助教:指導與學習
四、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成效
五、國家塑造和塑造教師
第六章 分工、合作與矛盾:大同大學政治助教工作研究
一、日常工作
二、分工糾紛:團結還是分裂
三、薪水風波:內爭與外論
四、分工、合作與矛盾
五、高校價值觀的構建:從私立到公立
第七章 自我與他者:大學生價值觀的構建
一、日常生活:快樂與煩惱
二、價值觀定位:新生開學教育
三、價值觀教育重要渠道之一:政治講座
四、價值觀教育重要渠道之二:政治課
五、思想之波動:團課和入團
六、儀式與價值觀塑造:課堂之外
七、價值觀的構建:自我與他者
結 語
一、價值觀教育:基于上海的總結和反思
二、國家建設和價值觀構建:個體發展過程
三、價值觀教育發展:高校和教師的責任
參考文獻
后 記
價值觀教育和國家建設:1949—1956年上海高校政治課研究 作者簡介
豐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上海市教委“陽光”學者。現就職于上海大學,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教育史研究。在《社會學》《史學月刊》《學術月刊》等發表多篇論文,著有《權力與制衡:浙江省嘉興地區鄉鎮自治研究(1945-1949)》《現代社會中的鄉村教育:浙江省嘉興地區鄉村小學教師研究》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