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5668
- 條形碼:9787518085668 ; 978-7-5180-8566-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本書特色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 本書作者曾擔任大型央企的法律顧問,長期從事法律工作,經手過大量的案件,對風險和危機的體會尤為深刻。書中非常形象地引入黑森林概念,更加立體地展現出企業危機的種種表現,由果溯因,大有從霧里看花到撥云見日之感。企業管理者可引以為戒,轉變思維方式,防微杜漸,從而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助力企業良性成長。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內容簡介
在經濟優選化加劇的21世紀,風險管控與危機處理已經是公共關系活動中至關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在當今的互聯網、移動新媒體模式下,危機管理已經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點。本書的主題對于新形勢下企業風控管理有重要的意義。本書作者通過對黑森林、黑天鵝、灰犀牛、情感類聚等概念的引入介紹,分析了現代企業危機發生的本源,論證了從源頭進行危機管理布局的重要性,通過翔實的案例,還原了危機從苗頭初現到釀成災害的種種表現形式,很后從行為科學管理,輔之以法律法規的角度,提供了風險防范與應對的措施。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目錄
危機應對:如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一樣復雜 003
慣性思維:潛伏在危機管理邊界的魔鬼怪獸 007
情感類聚:危機管理不可多得的行為經濟理念 011
第2章 本源探究:黑天鵝、灰犀牛事件滋生的溫床
蝴蝶效應與黑天鵝 019
墨菲原理與灰犀牛事件 022
黑森林事件與危機應對 027
第3章 風險管控:從識別行為慣性開始
破窗效應:不可忽視的隨意惡習 033
尿褲效應:信息反饋失真引起的功能紊亂 036
危機:“投資有風險”不是一句空話 037
歸納:推理如同魔術師的幌子 042
騙局:為什么總能迷住人的雙眼 044
警示:黑森林沒有風險評估師 045
第4章 合作與背叛:道德風險無處不在
動態博弈:昭示風險無時不在 051
事先估計:*優策略產生的開端 053
投資心結:合作與背叛的兩難決策 055
第5章 理性選擇:隱含著人為的掩飾行為
嚴格占優:風險應對策略的*佳選擇 059
適度謹慎:風險評估的基本立場 060
反對性規則:讓思維變得更加嚴謹 062
利害性規則:讓行為目的更加明確 063
類聚性規則:讓決策策略更加可行 064
第6章 路徑依賴:成功的路徑不可能是坦途
叢林法則:充分理解風險來源的動物本能 069
風險法則一:物競天擇,智者生存 070
風險法則二:有敵則壯,迎奉則傷 071
風險法則三:老大是老二實現夢想的絆腳石 072
風險法則四:擇機而動,不打無把握之戰 073
旅鼠效應:成長型公司值得借鑒的迷局 075
詹森效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應對干系人的不滿 080
第7章 趨利避害:走出用數據說話的迷局
數據:可能隱含著騙人的迷局 085
口徑:統計數據合理解釋的依據 088
粉飾:識破統計數據的業績性功能 090
不確定性:統計數據難以預測未來的行為方向 092
第8章 信息不對稱:揭秘逢賭必輸的黑幕
免為魚肉:市場主體在不對稱信息中需謹慎決策 097
號脈問診: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 097
策略應對: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分析 101
第9章 集思廣益:與投擲具有同樣的效果
投幣占卜:只是一種情感行為的強化 109
權力巔峰:*現實的風險源 110
三鹿集團:不會是*后一只黑天鵝 112
第10章 贏者通吃:黑森林現象的財富毀滅
馬太效應:自古有之的財富集中定律 117
食品安全:不僅僅用劑量來定義毒性 120
黑科技:顛覆普通人思維的風險所在 122
千年蟲:20世紀電子領域*大的騙局 123
第11章 道德風險:不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情感行為:令危機管理者束手無策 127
風險管理:逐漸成為一種危機應對的常規操作 128
道德風險:市場盈虧平衡的支撐點 130
道德底線:一切人文習俗的起點 132
第12章 兩分思維:危機應對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理念
效益優先:“兩分”思維也不例外 137
屬性分析:弄清情感類聚的劃分、分類與歸屬 141
結構分析:弄清情感類聚形成的原因 144
合作與背叛:投資博弈的心結 148
第13章 隨意注意:投機鉆營總會招致無可挽回的報復
優先準則:經驗與熟悉會產生誤判 153
危機應對:從泛塘效應中領悟公司風險所在 155
權力紅線:一切偏執、貪婪的終點 160
第14章 危機識別:高度蓋然性與荒謬邏輯的較量
蓋然性規則:基于執法者的內心確信 165
社會公正:法治文明的重要支撐 168
資源集中:強權會滋生黑森林效應 169
第15章 蜈蚣博弈:危機管控從逆推開始
逆推策略:志愿填報能夠完美地得到體現 173
框架效應:不同情感導致不同的決策判斷 174
羅素悖論:非理性思維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177
第16章 權責界定:不相容職務的嚴格分離
權力集中:帕累托*優的異化 181
權力分散:組織的危機應對能力顯著降低 183
權力制衡:嚴格不相容職務的分離 186
“燈下黑”:風險識別不能留有死角 188
制度流程:在血的教訓中得到完善 191
第17章 完美運作:現代公司治理的法務秘籍
合資談判:圍繞公司股權設計治理結構 197
僵局突破:公司屬性與股東權益價值轉換 201
重組并購:統籌策劃盡職調查的形式與實質 203
破產清算:一切圍繞僵尸企業的資產盤活與凈值利用 207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節選
危機應對 : 如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一樣復雜 是什么原因讓長春長生這樣擁有優良資產的上市公司一夜之間臭名昭著?其教訓如此慘痛,難道是他們沒有法律顧問保駕護航?難道是它們沒有構建強大的 風險管控體系?難道是它們連基本的質量體系與制度流程都沒有構建?都不是。 往往這些公司不僅有健全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的風險管控機制,配制有完備的法律事務管理人員,而且制度流程、組織機構、授權體系都十分完整,那為什么 教訓還會如此深刻?面對危機來臨,不是積極應對,而是鋌而走險,甚至違背良知、道德、法律,去修改已產生的證據記錄,甚至毀損證據記錄,使得本可化解 的危機發展到不可逆轉的境地,甚至表現出掩耳盜鈴的愚蠢。對于業界來講,那些行為都似乎是十分低等的錯誤,充其量算作自欺欺人。 潛伏著的危機,如同黑森林里隱藏的自然競爭被包裹在蔥蔥綠綠之中,一切量變到質變的裂變似乎只在一念之間,連留給管理者、責任者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有點心梗似的猝不及防。看來,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就如同人體預防心梗與腦猝死的突然而至。 我們知道,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泛指由于血液的流動性受到影響而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癥狀致人死亡的一種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 50 歲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和高死亡率的特點,即使應用目前*先進、完善的治療手段,仍可有 50% 以上的腦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 1500 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而該類疾病正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特點,發病前,受害者往往看起來并無健康上的異常,甚至滿臉紅光,走起路來精神十足,說起話來鏗鏘有力。 危機的應對也如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一樣重要。某一公司一旦危機出現,其法定代表人或董事長或實際持有人就會首當其沖地被推到風口浪尖,不僅個人前途受到影響,資產受到貶值,甚至還會被卷入難以逃脫的牢獄之災。問題的癥結到底在哪?作者做了深入的研究,對大量案例進行了分析,對大量危機管理的理論進行了研究,甚至找到幾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關行為經濟學的原著進行研究,似乎都很難找到答案,而黑森林效應似乎更能接近危機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原與實質。 三鹿奶粉敗走麥城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產品質量檢驗套用歐洲標準那么簡單? 長春長生的假疫苗難道僅僅是因為一次飛行檢查發現的問題被曝光這么偶然?京東股票一月之內市值蒸發數百億,難道僅僅是因為公關部長對董事長酒后涉嫌強奸案事件的一句不當陳述? 俗話說得好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也有其個人身體素質脆弱為誘因,只是病人因自認為身體強壯,忽視了對身體的維護、保養甚至治療,從而導致疾病突發,猝不及防。或許身體的某個部位早有不適,已經出現了異常的征兆,只是病人沒有及時地察覺,或者察覺到了也感到無關緊要,甚至一拖再拖,一旦病情加重,就是華佗再世,也無濟于事。 為便于分析,作者將一家處于生產經營旺盛時期的公司比作一座黑森林,那么,它就有三個顯著的特征 : **,公司的實際控股或經營管理高層處于黑森林團隊的鼎盛時期,時刻想到的是公司經營維系的持久性,任何事情對公司正常經營的打亂都難以說服經營管理決策層痛下決心去停產整頓,因為慣常的經驗已讓經營管理者有足夠的信心應對一切與持久經營相比都顯得不夠重要的小事; 第二,高層管理處于權力頂端,一言九鼎,往往自以為是,會忽視對知識的更新,缺少對外界事物的關注,充滿對公眾認知力的藐視,如同溫水中的青蛙,漸漸失去了對環境識別與對潛在風險識別的敏感性,甚至忘掉了生產經營中的科學尊崇與專業的謹慎。小事故會視而不見,一旦釀成大事故,就為時晚矣。 第三,公司規模一旦處于行業的前列或公司歷史經營的*好時期,自然就會偏重對利潤與營收的關注而忽視消費者的潛在需求與權益保護,也自以為公共關系維系正常,不會陰溝里翻船,在規則面前會抱有僥幸心理,容易讓貪婪蠶食一切用血汗凝成的工藝流程、設計規范、規章制度、管理流程甚至法律法規的嚴肅性。
黑森林:風險管控與危機應對的本源 作者簡介
雷彥璋,筆名三月雷, 1961年1月生,湖北仙桃人,正高級經濟師,證券投資分析師,律師,某央企特聘法務專家。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科普作家協會會員,武漢市律師協會證券與投資專業委員會委員,武漢市律師協會企業法律顧問專業委員會委員。1995年以來一直從事國家重點投資建設項目律師工作及大型央企法律顧問工作,具有豐富的企業風險管理經歷。在國家刊物發表論文《博弈理論對民事訴訟代理的指導》《反傾銷調查程序中證據收集》《經濟情感流觀念樹立與實證分析》等一百多篇。個人著有:《對風險說不:涉外合同關鍵詞導讀與解析》《風險博弈:非訴實務技巧與公司法務精要》《勝在博弈:民商實務技巧與代理實務精要》等十余部專著。 潘帝全,福建聯合信實(泉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金融保險證券專業律師,福建省律師協會民商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泉州市律師協會金融保險證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執業以來,積極鉆研金融法律事務、公司法律事務等領域,兼任公司法律顧問,擅長于債券發行、不良資產管理和處置、民商事訴訟糾紛等法律服務,《商品房預抵押登記效力認定的思考》《淺析雙層SPV資產證券化下的“破產隔離”》等論文獲得同行好評。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